趙禮粉
摘?要:翻譯目的論是指在翻譯的目的是翻譯的第一原則,將翻譯融入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中,翻譯的目標需要對翻譯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對高校翻譯專業(yè)的學習方式和技巧進行合理化改進。本文從分析目的論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入手,分別提出了在教學中注重“目的論”的融入、在教學中強調“直譯”和“意譯”的合理使用、善用“目的論”在教學中克服翻譯中存在的矛盾幾種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目的論視角?英語翻譯?教學技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英語翻譯教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現(xiàn)階段,國內各個高校英語的翻譯專業(yè)教學方式和方法都存在一些問題,造成翻譯專業(yè)的學生整體基礎不夠扎實,畢業(yè)之后的適應能力不夠高,就業(yè)率也相對較低,國內高校的翻譯教學方式和理念需要進一步更新和調整,在目的論的指導下,提升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能力和適應能力。
一、目的論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英語翻譯教學中,需要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效果,而運用目的論進行指導教學,顯然能夠使教學的趣味性和科學性得到提高,所以能夠使學生對英語翻譯產生更大的興趣。同時,英語翻譯中涉及了多種聽說讀寫的知識,英語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運用翻譯目的論進行指導,則能達成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目的,并且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繼而使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進一步增強。此外,翻譯目的論的運用,能夠使學生鍛煉閱讀原著的能力,在翻譯流暢的前提下,增強與人交際的溝通能力,打破了“直譯”和“意譯”之間的壁壘,加強了翻譯人和翻譯接受者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目的論進行指導,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展示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同時,還能夠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和畢業(yè)后的適應能力。
二、目的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在教學中注重“目的論”的融入
翻譯目的論的原則是在進行翻譯之前,要明確自己的“目的”,需要教師在英語翻譯的相關課程規(guī)劃和設置中,引領學生了解和明確翻譯目的,然后才可以展開翻譯行為,需要遵從翻譯接受者的個人身份背景、年齡閱歷、文化素養(yǎng)等相關因素,進一步考慮接受者想要達到何種翻譯效果,進行整體安排和考量。學生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要求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技巧,進行靈活運用,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和需求做出調整,在翻譯的過程中強調目的論的重要性。教師在平時的翻譯課程指導中,要求學生翻譯忠于原著,不能將譯文與原文的意思相悖逆,導致歧義或邏輯不通等現(xiàn)象,在確保翻譯流暢的前提和基礎上,使翻譯整體完善與和諧。
(二)在教學中強調“直譯”和“意譯”的合理使用
翻譯目的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直譯”和“意譯”之間的壁壘,教師在日常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以將同一句原文,分別讓學生用直譯和意譯的不同翻譯方式進行翻譯,然后做出對比,在其中探尋相對較好的翻譯方式,也可以尋求將兩種翻譯方式相結合,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和切換,引導學生了解,直譯和意譯兩種方式并不是割裂開存在,而是為了達到翻譯目的,而選擇的不同翻譯手段,根據(jù)不同的要求和語境選擇較為合適的方式,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所以,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無論是選擇直譯還是意譯方式,都需要遵循讀者的翻譯邏輯和目的,不能進行情感化和主觀任性的選擇。
(三)善用“目的論”在克服翻譯中存在的矛盾
在英語翻譯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遵循翻譯目的論,如果出現(xiàn)和原作者意圖相反的情況,應該在翻譯的三大原則基礎上,選擇“忠誠原則”,也就是遵循作者的本來意圖,不能進行主觀性修改。各個高校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應該借鑒“忠誠原則”,對翻譯接受者負責,如果出現(xiàn)文化背景的因素與其他原則產生沖突的情況,需要向讀者合理解釋譯文闡釋的原因,需要尊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習慣和意圖,調節(jié)讀者和譯文之間平衡性,確保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盡量從翻譯手段和翻譯語氣上進行適當調整,從而進一步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從根本上講,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翻譯的忠誠性和功能性,重視翻譯手法和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譯文和讀者之間的微妙關系,提升學生的整體翻譯水平。
綜合來看,翻譯目的論在整個英語翻譯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的論是功能派翻譯理論中的觀點,目的論不僅對優(yōu)化英語翻譯教學方式和技巧產生著積極的影響,還能對學生進行英語翻譯做出科學化指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翻譯目的論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英語翻譯教學當中,英語教育也通過目的論教學模式,進一步推動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參考文獻
[1]徐莉.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翻譯教學技巧與策略[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9,31(0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