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活得足夠長,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勝利都將變成失敗。”
——西蒙娜·德·波伏娃
紅色
十一長假,終于可以放松放松有時間追劇了。推薦兩部豆瓣高分的諜戰(zhàn)國產劇,情節(jié)跌宕引人入勝,既不同于《黎明之前》,也不同于《潛伏》。第一部是《紅色》。背景發(fā)生在1937年,淞滬會戰(zhàn)硝煙未散,上海淪陷。男主人公是徐天,三角地菜場的一個普通會計,是個暈血、有紅色色盲、貌不驚人、下班路上會給弄堂里的母親帶回去小菜和活魚的顧家的老實男人,完全沒有英雄的面相,被網(wǎng)友戲稱為“慫萌”。第一集開始,徐天被拉入愛國組織,被要求領導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思考過后,決定拒絕這個任務,組織里的熱血工友罵他是懦夫,他不卑不亢地回了一句:“知進退識寡眾怎么就是懦夫?”這個冷靜、惜命、怕事的男人就是男一號嗎?讓人大跌眼鏡。然而最終,他被這群愛國者不惜犧牲性命的精神感動了,完美的完成了這次任務。印象最深的細節(jié)是,任務緊張進行當中,他還不慌不忙將洗手池放滿水,把魚放進水里,菜籃擺在一旁,任務結束后,撈出活魚,拎起菜籃,混入喧囂的人群中,就像平日回家那樣自然,只是菜籃子里多了一個已經犧牲的工友的便當。這次任務才是一個開始,讓徐天深藏多年的過人天賦——像福爾摩斯一樣尋跡推理的才能意外顯露,隨后卻也遭到日本軍官、華捕、青幫的步步緊逼。為保護最重要的母親、女人,還有好兄弟,徐天必須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布置推算出一個無法被攻破的縝密殺局。而這也就是整個故事不斷推進的脈絡,非常緊湊好看。難得的還有這部劇對情感的演繹,有評論稱贊道:“導演曾經說這是一部花樣年華和福爾摩斯的結合。的確,我被劇中真摯的感情打動,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鄰里情,并且被主角們的技能震驚到。這部劇并不是一部抗日神劇,主角們都技能滿點智商在線且手法高明。看完以后令我無法忘懷,畢竟這個快餐時代能有這樣的好劇真是難能可貴?!?/p>
風箏
這部劇可以說是在諜戰(zhàn)劇的外衣下,講述了一個關于宏大信仰與細微人性相角逐的故事,有一種歷史的沉重感。重慶軍統(tǒng)王牌特工鄭耀先,以狡黠機智和心狠手辣聞名,而他其實就是潛伏在軍統(tǒng)的共產黨特工“風箏”,為了確?!帮L箏”像一把尖刀始終刺在敵人的心臟上,在最關鍵時刻給國民黨致命一擊,鄭耀先不得不成為自己同志眼中人人得以誅之的軍統(tǒng)六哥。上線的犧牲讓他和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解放后他化名國民黨留用人員周志乾,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繼續(xù)為組織提供重要情報。在自己“風箏”的身份被組織證實后,他仍然以隱蔽的方式,協(xié)助公安局破獲多起潛伏特務。在三十多年的情報員生涯中,他被敵人長期追殺,忍受著妻離子散。對他來說,情報員本身就意味著犧牲,而一個人能有資格為國家犧牲,就是對自身價值的最好證明。有影評這樣感慨:“周志乾的苦難不同于我往??吹竭^的任何一個戲劇人物所謂的悲慘,他是從心靈到肉體極致的折磨和考驗,同時受到敵人和同志雙方的摧殘,需要有一顆多么強大的心臟才能熬過這一切呢?”《風箏》看完可能無法讓人輕松釋懷,但這個歷經磨難的角色一定會留給你更多思考。
“我愛——可是,痛苦還活著”
——茨維塔耶娃
學會呼吸(愛爾蘭)帕特里克·麥基翁? 后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絕大多數(shù)地球人從生下來就會呼吸,為什么這本書還要我們學習“呼吸”呢?據(jù)說作者帕特里克因自幼患有哮喘且深受其苦,后跟隨布泰科呼吸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康斯坦丁·布泰科醫(yī)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學習。在具體實踐和應用過程中,他收獲了以往20年來藥物治療不曾有過的效果,也由此進一步發(fā)展了“呼吸優(yōu)化訓練”,陸續(xù)在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及全歐洲展開培訓,為數(shù)千人帶來了呼吸奇跡。帕特里克曾與利莫瑞克大學進行項目合作,指導將布泰科呼吸療法應用到鼻炎治療的臨床研究中,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耳鼻喉科學》雜志(Otolaryngology)上,結果顯示70%的鼻疾病癥狀得到了緩解。目前他已編著7本呼吸健康相關書籍,其中3本長踞各自領域的暢銷榜。那么這個神奇的呼吸療法書靠譜嗎?如果你以為這是一本關于靈修的書,后面60頁的參考文獻多少能打消你的一些疑慮。本書應用群體十分廣泛,如飽受鼻炎、哮喘、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等多種病癥困擾的人群;易疲勞、睡眠不佳、專注力差、容易情緒低落的上班族;因職業(yè)需求講話過多的業(yè)務員、教師等;瘦身嘗試屢戰(zhàn)屢敗、易反彈的人群;運動表現(xiàn)因呼吸問題而低迷的運動員等。作者講述了一個關于減肥的例子:堂娜需要快速見效的減肥方法,在“呼吸優(yōu)化訓練”中,她被指導用鼻子呼吸。結果兩個星期下來,她的體重減了2.5千克,在飲食沒發(fā)生任何變化的情況下,用鼻子呼吸提高了氧氣的使用效率,食物被有效地吸收,食欲也變正常了。原理是:減肥就是身體燃燒的卡路里要大于攝取的卡路里,而呼吸能直接影響這個過程。呼吸給細胞輸送適量的氧氣,身體就會有效地發(fā)揮各個部位的功能。代謝正常后,水自然喝得多了,吃得變少了。而且,不管個體的差異有多大,這個方法都能夠讓健康狀況變好,體力增強,不需要增加訓練量,也不用依賴吃藥或保健品。干燥的秋冬季,也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肆虐的日子,《學會呼吸》似乎讓我們有了一種“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安全感。
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英)安娜·威廉姆森/瑞塔·紐厄爾 著(美)貝絲·伊萬絲 /繪 北京日報出版社
如果你有焦慮癥,你并不孤獨!和你一樣焦慮的人可能多到超乎想象,他們每天都被各種困惑折磨。本書作者安娜·威廉姆森本是英國知名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十幾年前普通的一天,正當她像往常一樣,為自己如日中天的事業(yè)忙碌時,她的情緒突然崩潰了……她甚至花了六個月時間才弄明白,將人生列車突然推出正常軌道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焦慮癥。從那以后,安娜的“脫軌人生”走向了新的方向?,F(xiàn)在她不僅走出了焦慮的低谷,更取得了NLP高階執(zhí)行師的資格證書,成了一名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在這本書中,安娜以患者和治療師的雙重身份,記錄了自己十幾年間應對焦慮情緒的經驗和體會。從識別焦慮的癥狀,到應對失眠或社交焦慮,安娜都一步一步地提供了切實和直接的指導,給出了多種處理方案,幫助焦慮型讀者逐漸克服焦慮,建立自信。每一章的最后,臨床心理學家瑞塔·紐厄爾博士也為讀者提供了易于操作、切實可行的專家指導,幫助大家正確看待焦慮,找回從容的生活。你可以把《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適合作為日常自我調節(jié)的手邊書,在情緒失控時,你會有更多辦法管理好情緒這個“小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