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開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小太陽幼兒園,浙江 杭州 310000)
餐后散步是幼兒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它不同于其他教學活動那樣組織嚴謹,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向,因此更具備特有的自主性、開放性和隨機性。別看它只有短短半個小時不到的時間,但卻是教師帶領幼兒放松身心、交流談話、開展隨機教育的好時機。
現狀與分析:
在老師組織餐后散步時,我們發(fā)現:
現象一:東張西望,不知不覺離開團隊。 又到餐后散步時間,孩子們排好隊出發(fā)了。還沒走出園門口就發(fā)現寶貝們東看看、西望望,不管是地上還是樹上只要能夠吸引幼兒眼球的都會忍不住停下來撿一下、碰一下。導致每走一段路都要停下來進行整理。在馬路上,因為隊伍較長加上個別幼兒的停留,后面的幼就會不知不覺的離開隊伍,直到老師的提醒。
現象二:毫無目的,默默跟隨走一圈。 個別內向的孩子在散步中會象征性地跟著老師默默走一圈,整個過程中不發(fā)一語。老師則帶著孩子也是漫無目的地自顧自地向前走著,隨著時間的逐流返回教室組織幼兒午睡。
“一步”指的是戶外散步?!八氖健敝傅氖撬姆N組織策略,即:“主題互動式”、“花樣牽手式”、“趣味游戲式”、“舞步交替式”。提高孩子們在散步活動中的注意力。
通過“一步四式”的餐后戶外散步活動組織策略的實施研究,從而使得戶外散步活動有序、快樂,形成較好的戶外散步活動規(guī)則。既便于教師管理孩子們,又便于幼兒在活動中鞏固、獲取更多的寶貴知識。通過研究使教師和孩子們在散步活動中建立更深、更密切的關系。
通過多種主題的展開,使幼兒散步時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身上,避免教師需要通過提高分貝來提醒孩子們。
1.地點主題法
利用周邊環(huán)境,讓幼兒自主選擇想要去的地方。教師可以根據孩子們提出的地方,提前對孩子們布置一些觀察任務。
2.話題主題法
利用集合時間,教師先出話題或者幼兒討論確定散步的話題,可以是喜歡看的動畫片、喜歡吃的食物等,給予孩子們提前準備的時間,到散步活動時大家一起來交流。散步時,孩子們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別的幼兒也可以進行補充說明。讓散步活動中幼兒交往有話講,也更有耐心聽別人講述。
一成不變的隊伍,一成不變的牽手伙伴,讓幼兒會感覺到無趣、乏味。我們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改變牽手方式,這樣孩子們散步的興趣會大大增加。只要有了興趣,那孩子們投入的注意力就會增多。
1.交換同伴——我兩一起走
組織孩子散步時,最平常不過的莫過于手拉手。老師總會按照自己的思路讓幼兒拉手。如1、2兩組手拉手,3、4兩組拉好后緊跟齊上,也不管小朋友們是否愿意。組織散步活動時,除了男男搭配、女女搭配、男女搭配,我們請幼兒自主選擇同伴,定時地交換一下牽手對象。這樣既增加孩子們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提升孩子們的興趣。為避免出現同伴抱團現象,在孩子們選擇前商定交換要求,以孩子自定的規(guī)則來束縛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混齡搭配——我是哥哥、姐姐
在散步時,一個幼兒各自牽手一名小班或者托班的弟弟妹妹。一方面提高了孩子們保護幼小的意識,增強了自我責任感,另一方面孩子們也不會出現打架、吵鬧現象。因為知道自己有任務,也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和同伴玩耍、打鬧,心里還要想著為弟弟妹妹們做好榜樣,一舉兩得!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式散步形式,更能調動幼兒散步的參與積極性。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適用于在散步時玩,我們必須有所選擇。
1.因地制宜走
“因地制宜走”指的是,教師根據地面上的水泥縫或者人工劃線,組織孩子們踩著線進行行走。這對幼兒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是一種好的練習方法。不僅能讓零亂的隊伍一下子調整過來,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樂趣有了場景的添加,孩子們能感受到那種氛圍,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2.游戲穿插走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散步活動中穿插游戲,想必孩子們會特別開心。但是在游戲的運用中,也需要教師的巧妙結合,不然會起到反效果,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平時孩子們散步走路時,就喜歡蹦蹦跳跳,如果能把舞步穿插進去,相信孩子們也會非常喜歡,趁此機會還能學習一些常用的舞步。
在戶外散步時,帶上U盤和小蜜蜂,一邊散步,一邊用簡單的舞蹈來表現。但舞蹈動作不宜幅度過大,動作不宜過多,手部、頭部動作可以偏多,腳步動作相對可以減少,做一些幼兒喜歡表現的動作也是不錯的選擇。如:孩子們喜歡聽音樂《捉泥鰍》,可以請孩子們自己設計一些動作帶入歌曲中,教師進行總結整理,這樣的一首歌舞《捉泥鰍》就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散步活動中。
在孩子眼里,老師和誰拉拉手,同他講幾句悄悄話,就是喜歡誰。不一樣的牽手散步不僅可以發(fā)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還可以遞增情感。現在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缺失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因而缺乏合作和交往的能力。為了給幼兒提供機會,我們經常會和小班的老師約好,一起在餐后帶著孩子們在拉手散步,主動和他們交往,并且?guī)ьI弟弟妹妹做游戲。在帶領幼兒游戲中,幼兒懂得照顧比他們年齡小的弟弟妹妹,并且學會怎樣與同伴進行交往。
我們班有位小朋友膽小孤僻,針對這一情況,除平時教育外,每次散步時都和她拉拉手一起走,并同她拉家常,使她漸漸愿意與人交談、交往。她回去后告訴媽媽:“老師和我拉手散步呢!上幼兒園真好。”一段時間的散步組織中,孩子們從要我排隊轉我要排隊。有目的性的散步,使幼兒在以往督促的排隊模式下轉變成了現在的自覺排隊,隊伍明顯整齊了,規(guī)則意識明顯增強。由此可見,幼兒的社會性獲得了更好的發(fā)展。
在研究過程中使我感悟到:幼兒年齡段的不一樣,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組織幼兒散步。不同層次的年齡段的散步組織策略也有所不同可做相應研究。我會一如既往,進一步研究不同年齡段餐后散步的組織,及時總結、整理經驗,完善多種散步的組織策略。為讓本課題研究得到的成功經驗得到推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