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明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汪川鎮(zhèn)蘇城中心小學,甘肅 天水 741000)
關鍵字:生活化教學;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應用;研究
引言:現階段的基礎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是非常關鍵的。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進步,教育事業(yè)也應隨著時代不斷改變進步,而生活化教學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合理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努力將實際生活和語文知識結合起來,打破語文與生活的壁壘,讓學生真正從課堂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語文、學習語文,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與語文溝通,進而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點燃思維的火種,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1]。
習作要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條理清晰、語句通順,但現階段這只是少數優(yōu)秀學生可以達到的標準,并不是學生質量問題,而是現階段語文習作的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但是教學理念卻是固定的,教師提出的目標是有些學生所達不到的,甚至對于目標的定義都沒有明確,而這種一成不變的方式相當于變相得放棄了許多有天賦的學生。再加上老師對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限制和不重視,把定好的要求強加給學生,學生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寫作,考慮各種要求后才可以落筆,使學生自己的靈感和想法得不到舒展。種種這些使得現階段的語文習作教學成果十分有限,所以教學方式的改變十分迫切與重要。
在現在的語文習作教學中,通常都是老師提供出題目后就讓學生自主發(fā)揮,而老師基本上沒有起到引導教育的作用,這樣一來,因為學生的想象空間有限,部分學生很難靠自己的思維建立習作思路,所以,老師在下達目標之后,應先運用實物帶領學生建立一個簡單的概念和認知。例如:《火燒云》這篇課文的學習,老師可以在學以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自己觀察火燒云的狀態(tài),根據天氣決定學習這篇課文的時間,讓學生在見過火燒云之后再學習時一定會有很多想法和感悟。再比如像《影子》《雨點兒》等,這一類的課文,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了解實物并去自己親身體會,讓學生習作有據可循而且是有感而發(fā),不光憑借學生自己的想象,這樣的教學才是科學高效的。
語文習作的一大弊端就是有些題目學生根本就不了解,這些沒有涉獵過得事物會讓學生寫作時無從下手,更別提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了。而生活化教學就可以很好的結局這一問題,生活化教學可以更好地聯系生活實際,教師可以從引入生活情境,加強實踐活動,融入生活現象及進行合理評價等方面入手,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生活與情感齊飛,立意與表達共舞,以拉近教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的習作更加順暢[2]。例如:像《拾荒》這種類型的題目,老師可以在操場或草坪中以垃圾作為目標,帶領學生們撿垃圾以重現拾荒的情景,并設定獎勵來評定拾荒的多與少,讓學生在打掃校園衛(wèi)生的同時,也能了解拾荒是什么,而且獎勵機制也能讓學生些許的了解拾荒者的心情與想法。再或者像《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的教學,老師完全可以模擬當時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的情景再現能讓學生的學習有依據和案例,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心情可以表達,這樣的習作相較于古板強硬的老式寫作更為簡單順暢,也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本就是為了服務生活,而生活實踐則是最貼近生活的一種教學方式。生活實踐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踐當中,學生獲得的感悟與體驗是別的形式無法復制和比較的。例如:《小蝌蚪找媽媽》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己養(yǎng)一只蝌蚪,觀察并記錄,讓學生了解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形體上的變化。在教學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感悟角色狀態(tài),讓學生真正的理解蝌蚪到青蛙的變化過程,并區(qū)分于其他動物。再比如《爬天都峰》這篇課文的學習之前,就可以讓家長帶領學生真正的爬一次山,讓學生了解到爬山的過程,然后說出自己的感悟與體會,與文章相呼應,讓學生再深刻體會作者的心情與想法。學習本就是為了生活,而反過來說,有過生活體會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加深體會與感悟,加強學習效果。
結語:教育本就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生活化教學絕對是當代語文教育的主流。在教育事業(yè)十分重要的當前,我們一定要積極改變教學理念,尋求新的教學辦法,提高教育水平與成果是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重任,樹立新型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與環(huán)境,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