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想讓年輕人明白我70歲才懂的道理”

    2019-11-27 22:12:20楊學義
    環(huán)球人物 2019年22期
    關鍵詞:梁曉聲知青文學

    楊學義

    2019年11月,梁曉聲在北京接受本刊專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就我的眼光看,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正從當代人的生活之中逸去。有人看到了這一點,于是掉頭而去,想要到別處尋找。我看到了這一點,于是將臉更湊近生活,看一看同時還消失了些什么,又嬗變出了些什么,滋生出了些什么。”在一封給作家同行周梅森的信中,梁曉聲談著他對“寫平凡的能力”的理解,“這也許是時代對我們這一批人的新的苛刻的要求?!?/p>

    幾十年來,梁曉聲正是這種平凡的書寫者。2019年,他的《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這部115萬字的長篇小說依然延續(xù)著這種書寫。和書寫傳奇相比,書寫平凡挑戰(zhàn)更大——不光耗費心血,還可能在市場上受冷遇。同梁曉聲對話伊始,《環(huán)球人物》記者想知道他

    書寫平凡的勇氣來自何方,但隨著對話的深入,才明白他向來如此,這是本心而非“勇氣”。

    2019年10月14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圖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右),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左)為梁曉聲頒獎。

    翻開各種版本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梁曉聲往往會出現(xiàn)在有關“知青文學”的章節(jié)中。可實際上,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當代作家和他的身邊人,以及他筆下眾多虛構與非虛構的人物,涵蓋范圍已遠超“知識青年”這個群體。在梁曉聲的客廳里,他讓記者坐到沙發(fā)上,自己

    卻拿了一個小馬扎迎面而坐,解釋說由于常年堅持手寫,頸椎和腰部都有嚴重的職業(yè)病,只能坐硬板凳。落座后,這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老頭緩緩點了一支煙,說起了他與他所經(jīng)歷的時代。

    那一口袋榆錢兒

    《人世間》以周氏一家為主角,刻畫了與之相關的十幾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們都生活在北方某省會城市的一個平民區(qū)。其中,周家父親周志剛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在國家困難時期到四川支援三線建設。

    用小說人物對標現(xiàn)實人物,是不嚴謹?shù)?。但梁曉聲的父親確實也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在梁曉聲上小學一年級時,跟隨東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將妻子和五個孩子留在哈爾濱。直到1978年退休,梁曉聲的父親在將近20年的歲月中,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沒有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梁曉聲回憶過很多父親在參與大三線建設期間的往事。在梁曉聲很幼小時,父親的工友到家里看望母親,說:“梁師傅太仔細了,舍不得買食堂的菜吃,自己買點兒醬買幾塊豆腐乳下飯,兩分錢一塊豆腐乳,他往往就能吃三天!”省下來的大部分錢都給了家里,“父親的工資當年只有六十四元,他每月寄回家四十元,自己花用十余元,每月再攢十余元。如果不攢,他探家時就得借路費了,而且也不能多少帶些錢回到家里了?!奔幢闳绱耍赣H也只得隔兩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梁曉聲的母親為了補貼家用,到一個鐵路工廠去做翻砂臨時工。翻砂是將融化的金屬澆灌到鑄型空腔的重體力活兒,即便男人干,都很危險。梁曉聲記得,母親每天回家時,他和兄弟姐妹都已睡下。為了省電,晚上9點半,母親還會坐在床角,借著極其微弱的燈光為孩子們補綴衣褲。多年后,梁曉聲將67歲的母親接到北京住,發(fā)現(xiàn)她已患嚴重眼疾,醫(yī)生責備他:“你是她什么人?為什么到這種地步才來看?”梁曉聲竟無言以對。

    像這樣新中國第一代工人的往事,梁曉聲在文章中記述了不計其數(shù)。梁曉聲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那時對整個國家來說,和貧窮始終處在一種膠著狀態(tài),有時候甩也甩不掉,按倒葫蘆起了瓢。”這是新中國在積貧積弱的歷史基礎上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所以,梁曉聲將

    那一代人的貢獻理解成一種宿命?!霸谶@種宿命的過程中,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能承受范圍內(nèi)的堅忍,還有一種是在堅忍之外,將自己奉獻的能量發(fā)揮到最大?!?p>

    梁曉聲和父親的合影。

    父母正是在那樣的宿命中,教會了他美與善。有一次,梁曉聲非要跟隨母親到廠里,為的是爬上廠里的榆樹擼榆錢兒吃。他在母親的協(xié)助下偷偷進去,終于擼滿了一口袋,從工廠墻洞爬出,滿載而歸?;丶业穆飞?,遇到一群孩子,央求他:“給點兒吧!”“不給,告訴我們在哪兒的樹上擼的也行!”梁曉聲見勢不妙,想跑回家,終于被孩子們追上,榆錢兒被一搶而空。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梁曉聲在母親下班后委屈地哭訴,母親卻對他說:“怨你。你該分給他們些啊,你擼了一口袋呀!都是孩子,都挨餓……往后記住,再碰到這種事兒,惹人家動手搶之前,先就主動給,主動分。別人對你滿意,你自己也不吃虧?!?/p>

    “那個時期的中國人,有一種‘有一分熱,發(fā)十分光的精神,我想這種精神不只是在焦裕祿這種黨員干部身上,而是在很普通的農(nóng)民、工人、科技知識分子,甚至相當多的父親、母親身上全部體現(xiàn)了?!绷簳月曊f。

    “文學對我意味著改變命運”

    1968年,高中畢業(yè)的梁曉聲趕上了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開啟知青生涯。那時的他,只是中國千千萬萬平民子弟的一員,讓他真正脫穎而出的,是文學。

    此前,文學帶給梁曉聲的,是一種虛榮感。在小學五、六年級,梁曉聲讀了第一部國內(nèi)長篇小說《戰(zhàn)斗的青春》和第一部國外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閱讀范圍超出別的小學生,那么作文的內(nèi)容就更多一點,受到表揚”。年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到了中學,身邊的男女同學大多開始喜歡讀長篇小說了,梁曉聲也進入了讀小說最多的階段,被大量小說熏陶。

    成為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知青后,梁曉聲與文學的關系進一步密切,他頻繁參加連隊文字任務。團里的宣傳股也知道了,梁曉聲有了進一步的施展空間,他越來越多地在《兵團戰(zhàn)士報》上嶄露頭角。不久,他參加了全兵團第二屆文學創(chuàng)作培訓班,真正向文學邁出了第一步。次年,第三屆培訓班上依然有他的身影。

    參加培訓班期間,兵團最多給學員兩個月的脫產(chǎn)創(chuàng)作假期。特殊時期,他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寫稿的熱情和認真程度超出了今天人們的想象。梁曉聲經(jīng)常創(chuàng)作到深夜,寫了撕,撕了寫,寒冷的冬季,寫一陣,哈一陣手。那時,擁有共同愛好的人相聚在一起的時光,是非常寶貴的。當他將作品拿給同學們看時,所有人都會停下手頭創(chuàng)作,為他“會診”,并且提出的意見都極為認真。

    文字水平的精進,讓梁曉聲調(diào)入一團宣傳股當報道員,他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小說、散文和詩歌上。但僅過了一年,他就被“精簡”了。在《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故事的主人公“我”因連里不批假,擅自回城市探望生病的母親,被連里領導扣上帽子,副指導員李曉燕替“我”向領導辯護。這一情節(jié)的原型就是梁曉聲在現(xiàn)實中被“精簡”的過程,梁曉聲是“李曉燕”,團里一名木材加工廠的鶴崗知青是“我”——鶴崗知青在回到連隊之前,處分已經(jīng)確定了,開除團籍。梁曉聲以團政治部工作組成員的身份參加了會議。會議上,鶴崗知青痛哭流涕反復承認錯誤,當主要領導表決通過處分決定后,其他工作組成員保持沉默,梁曉聲卻按捺不住情緒,開始“慷慨激昂”起來?!拔耶敃r說了些什么,連我自己如今也記不清了。但有一點卻記得很清楚,連長沒坐多一會兒,就一言未發(fā),面色青白地怫然而去?!痹诹簳月暤臓幦∠?,鶴崗知青最終保留了團籍,得到了警告處分。不久,團里就“精簡機構”了。團部只有兩名知青被“精簡”,梁曉聲就是其中之一。

    出于一種較勁的心態(tài),梁曉聲主動申請到干活最累的木材加工廠。那時的他身體瘦弱,又生了肝病,工廠連長問他想干什么活,梁曉聲反問“什么活兒最重?”工廠連長回答“抬大木”?!澳俏揖吞Т竽?!”梁曉聲就這樣成為一名苦力。

    好在,在培訓班期間抓全團文學創(chuàng)作的崔干事得知了他的情況,千里迢迢來找他。看到梁曉聲身體被累垮,嚴肅地對他說,一定要挺過這段時期,“我將把你調(diào)離一團!”梁曉聲堅決反對崔干事和領導交涉,但崔干事堅持認為,培訓班的知青必須要有幾個成為作家,“我對你不只有友情,還有責任!”半個月后,梁曉聲就被借調(diào)到黑龍江出版社,為期一年。

    文學讓梁曉聲在知青歲月中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澳莻€時期,文學對我意味著改變命運?!绷簳月曊f,1974年,復旦大學來到黑龍江招生,招生老師看了兵團總部編寫的集子后,對他寫的小說《向?qū)А酚∠笊羁獭.敃r,梁曉聲經(jīng)過一系列輾轉(zhuǎn),又回到了團里繼續(xù)抬大木。招生老師下決心見一見梁曉聲?!八葟募涯舅钩塑?2小時到哈爾濱,再從哈爾濱坐車到黑河,而鐵路到中途的北安就沒有了,所以要下車,再坐8個小時的公共汽車,最后到我所在的團,路上就有三天時間?!苯?jīng)過一個半小時交談后,招生老師決定招收他,還特意向團里領導打招呼:如果復旦大學決定招收該名知青,那么名額不可以被替換。

    在梁曉聲的作品中,散發(fā)光芒的人物往往犧牲了小我,成就了大我,也成就了時代。梁曉聲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這是一個美學范疇,更多時候,還是一種本能。在特殊年代,他出于本能,堅持了人性;而他身邊的“貴人”們,出于本能,幫助他抓住了文學這個唯一的希望。1974年9月,梁曉聲從北大荒來到上海灘,進入復旦大學。

    梁曉聲作品:《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人世間》。

    電視劇《今夜有暴風雪》劇照。

    60歲之后,猛醒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創(chuàng)作《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并獲全國短篇小說獎開始,梁曉聲蜚聲文壇。隨后的《今夜有暴風雪》《雪城》,以及據(jù)此改編的電視劇,更是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作品。在那個文學熱情高漲的年代,梁曉聲綻放出耀眼光芒。

    梁曉聲開始尋求一種自我證明?!拔业锚劻?,但我還要繼續(xù)證明,還能得獎?!绷簳月暫髞戆l(fā)現(xiàn),自我證明對相當一部分作家來說,是最長的一個過程,甚至有人最終也沒有完成。

    相較而言,梁曉聲是幸運的,很早就完成了自我證明。2002年,他到北京語言大學任中文系教授,迎來了又一次轉(zhuǎn)變?!暗搅舜髮W做老師,開始給學生講文學的價值和意義。這時候就真的應該去想這個問題了,這時你才會猛醒!”這種“猛醒”在他60歲之后尤其強烈,“我都當了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了;都評上二級教授了,而一級教授又很少;60歲以后該退休了,但學校說你不必退休。所以,你還要證明什么?得到什么?”梁曉聲對這個問題進行深思,最終明白了:“回想我做的文學這件事,它的意義在中國究竟是什么?!睅е@個他長時間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命題,他開始再一次回歸文學,并認為應該為了這個意義寫一些東西了。

    梁曉聲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西方文化和中華文化的不同點在于,西方文化由文學藝術和宗教組成,對于西方來說,宗教是文化的長子?!斑@意味著什么呢?全人類都是通過文化來影響世道人心,而宗教做起來有深入人心的地方,因為它歷史悠久,有固定的組織,更有力度。但是中國所說的儒釋道三教合一,更多集中在文人階層,在民間缺乏廣泛性。即便對民間影響最大的儒家文化,老百姓又對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后世的朱熹、王陽明這些人,了解多少?”梁曉聲意識到,“這個國家經(jīng)歷那么多歷史的滄桑和變動,社會的進化說到底就是人性的進化。尤其是商業(yè)時代怎樣對待財富,怎么對待和他人的關系,等等,這些都要通過文化來給予詮釋。”

    在中國,文學是文化的長子。梁曉聲將文學比喻為文化的“二傳手”,是在替文化分擔一些重量。“我從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層百姓的生活。我有一個心愿:寫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我一直感到準備不足。到了六十七八歲,我覺得可以動筆,也必須動筆了。我想將從前的事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知道從前的中國是什么樣子,對他們將來的人生有所幫助?!边@是《人世間》中,梁曉聲寫在附贈書簽上的一段話,恰能讓人理解他為影響青年、影響世道人心做出的努力。

    “70歲的人,看到一部票房很高的電影,但文化含量、認識價值有限,那這個電影還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梁曉聲說,年輕人寫出銷量很高的書,拍出票房很高的電影,是值得另眼相看的,但這依然是年輕人在自我證明,甚至是在求慕虛榮。在一個70歲的人看來,“那樣也沒多大意思了”。

    “活到70歲左右時會發(fā)現(xiàn),做文學做了一輩子,你總得有件像樣的手藝活兒放在那里?!绷簳月曊f,《人世間》就是他做的像樣的手藝活兒,對得起文化,對得起文學。因此,“我想讓年輕人明白我70歲才懂的這些道理”。

    立足當下的人,應該得到更多敬意

    《環(huán)球人物》:《人世間》被譽為“50年中國百姓生活史”,您最想向讀者傳遞什么?

    梁曉聲:把50年歷史講全面,是不可能的。表面上是客觀,實際上你是選擇了角度。文學同樣如此,所以我只選擇了我觀察的一些事,盡量選擇以點帶面的素材。

    我們經(jīng)常習慣橫向比較,中國和美國、歐洲相比,比來比去,總覺得我們的遺憾太多。但作為一個理性的人,也應該學會縱向比較。所以我想向讀者傳遞,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的國家變化了沒有?哪些方面變化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沒有?是只有一部分人提高了,還是絕大部分人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國家發(fā)展的益處?這不光是經(jīng)濟上的,還有思想方法上的,人作為個體,畢竟是有觀念的。

    還有就是階層,不同社會階層在這50年來要求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一個國家的進步,不能僅僅以滿足民間訴求為標準,還要兼顧到數(shù)量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物質(zhì)訴求和精神自由度的訴求,表面上看起來像兩條各自運行的車道,但總有一天會交叉起來,變成絕大多數(shù)人想要的?!度耸篱g》就是通過敘述,緩慢地表現(xiàn)這些道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環(huán)球人物》:您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怎樣看待新中國70年的成長,以及成長中的曲折艱辛?

    梁曉聲:寫《人世間》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國家,不論大小,都曾犯過同樣的錯誤。后人能做的,就是包容這些歷史,當然包容的前提是反思。因此我非常尊重研究歷史的人,他們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給出公平的評價,做了難能可貴的事。

    但是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做的不是這樣的事,而是全身心地致力于當下。當下需要建設什么就建設什么,當下需要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站在當下看明天。

    這兩種人之間,我以前可能是對前者敬意更大,現(xiàn)在突然悟到了,我可能對后者敬意更大。我們的一切成果都不能僅僅通過回顧歷史、反思歷史自然而然地生成,無論你反思得多么深刻,都是要靠后者,就是那些當代人,來做具體的事。

    《環(huán)球人物》:在您的作品中,經(jīng)常有一些人物在特定時代中犧牲了生命、愛情、機會,您怎樣看待時代與人性的沖突?

    梁曉聲:全世界每一個人都生活在這種沖突之中,一個幸福的人,大抵也只是這種沖突在身上體現(xiàn)得平和了一些。事實上,一個人是有分層的,除了有自我,還有他我,自我與他我是伴隨一個人終生的。文明也包含著人如何看待自己身上這種自我和他我的關系。人往往覺得自己越長大,擺平這種矛盾的能力越高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fā)現(xiàn),這種沖突會越來越強烈。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社會在他我方面對你要求更多了。

    有些東西,是時代怎樣發(fā)展都無法解決的。你愛一個人,她不愛你,你再怎么愛,都是活該,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不要把問題完全歸結(jié)于時代的過錯,大多數(shù)情況下時代并沒有將刀放在你的頸上、把槍頂在你的胸膛,還是你自己選擇的,只是你舍不得付出代價。當然,這種沖突隨著新中國成立70年的發(fā)展有所改善,比如現(xiàn)在兩個人戀愛,不存在階級成分的問題了。除了人性的自我覺醒,還有時代和社會本身對自我的尊重,比如我們現(xiàn)在評價任何工作、任何政策,都用了人性化三個字,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梁曉聲

    當代著名作家。原名梁紹生,1949年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代表作品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等。2019年8月,憑借長篇小說《人世間》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猜你喜歡
    梁曉聲知青文學
    錦句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從前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文學陜軍”溯源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18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難忘知青歲月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4
    梁曉聲:讀書與一個國家的好時光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21
    知青偉大的一代青年
    青年歌聲(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什么是文化
    公務員文萃(2016年2期)2016-02-26 23:18:14
    難忘的知青往事(二)
    乐清市| 巴彦县| 内黄县| 樟树市| 萨迦县| 赤城县| 皋兰县| 广汉市| 宝清县| 井冈山市| 岚皋县| 大冶市| 南和县| 紫金县| 云和县| 获嘉县| 府谷县| 陆丰市| 正镶白旗| 张家川| 海原县| 阿图什市| 西昌市| 临江市| 瓮安县| 海伦市| 太仆寺旗| 江华| 北票市| 保亭| 朔州市| 津市市| 高要市| 逊克县| 满洲里市| 剑川县| 黑山县| 永和县| 扶风县| 临湘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