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 熙緹
天使報喜堂內(nèi)部景觀。視覺中國供圖
約旦,是約旦哈西姆王國的簡稱,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位于亞洲西部邊緣。在這個深藏沙漠中的國度,文化古跡處處皆是,風(fēng)土人情別具魅力。安曼、杰拉什、佩特拉、阿杰隆、巴達巴等地,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風(fēng)韻。佩達拉神秘的“藏金洞”,杰拉什宏偉的古羅馬劇場,首都安曼旖旎的山城風(fēng)光,死海的神奇漂浮,都是人們向往的神奇之地。
這一次出發(fā),我開啟了一段探秘之旅,要一一探索這里的文明。
那故事就從我還在以色列時講起……
拿撒勒,“nazareth”這個詞緣于古希伯來文,意思是一枝芽或一條根,如同一顆大樹被砍倒以后,在這樹墩上又長出小芽,過幾天長個小樹條小樹枝,這就是拿撒勒原文的含義。
拿撒勒這個鎮(zhèn)很小,從古到今的名氣都不大,也沒有很多人家?;氐绞ソ?jīng)撰寫的時代,如果你說這個年輕人是拿撒勒人,那就意味著他沒有受過好的教育,因為拿撒勒沒有學(xué)校;他沒有很好的工作,因為拿撒勒很窮。
而就是這么一個又窮又落貨的小城,卻是瑪麗亞生活的地方,也是圣子耶穌誕生的地方。根據(jù)新約,天使加百列在瑪麗亞面前現(xiàn)身,告知她,她將孕育神的兒子,這件事被成為天使報喜,是宗教創(chuàng)作藝術(shù)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題材。在耶穌在傳福音時,門徒腓力找到拿但業(yè),對拿但業(yè)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蹦玫珮I(yè)不可思議地詢問:“拿撒勒還能出什么好的嗎?”他的語氣有很藐視,彌賽亞沒有出生在伯利恒或耶路撒冷,居然出生在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地方,這讓他不能接受。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天使報喜堂。
從這段對話就能看出拿撒勒的歷史地位,但耶穌不僅在這里出生、成長,還在這里成為了一名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無論是學(xué)校教育,還是耶穌自學(xué)成才,圣經(jīng)中最勵志的點便在于此,因著他是如此的低微,他能貼近所有軟弱的人,體會所有遭患難之人的處境,憐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無論出身如何,后天的成功還并不是個定數(shù)。
拿撒勒的天使報喜堂(Basilica of Annunciation),是曾經(jīng)天使報喜的原址上,修建的教堂。石灰?guī)r石,在艷陽的照耀下,非常漂亮。教堂內(nèi)部的建筑更是大開眼界。分上下兩層,上層是鋼筋混凝土的現(xiàn)代主義材料和結(jié)構(gòu),下層是保留了歷史的報喜巖洞。高聳的圓頂如同一朵倒置的百合花,下方的混凝土建筑以凹點裝飾,初看以為是釘子,密密麻麻鑲嵌在每一道橫梁上。報喜巖洞的中間是個大坑,放了張白桌子,為教徒做彌撒時使用。教堂內(nèi)正在做彌撒,兩個穿著白色袍子的老年牧師站在白色臺子的后方,其中一個胸前有藍色圖案的牧師高舉金色的酒杯,一旁跪在地上虔誠祈禱的年輕神職人員此時將頭埋在雙膝。聆聽牧師教誨的信徒們?nèi)空酒鹕恚p手合十于胸前,面對著巨大的東方三圣來朝的圖畫,深深地低下了頭,默默禱告。
當?shù)厝嗽诶献鞣焕镒鲋止?。IC photo
我曾經(jīng)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fù)興》的展覽中,見到過將意大利教堂的圣母子圖,與唐伯虎繪畫的觀音送子圖放在一起,毫無違和感。耳中的講解提醒我仔細去比較,兩位女性的形態(tài)、眼神、氣質(zhì)、懷抱中男孩的動態(tài)等,如出一轍。若是在西方宗教還沒傳入中國的朝代,圣母子的圖一定會被當成觀音放于寺廟。
同時還展出的還有三組三個國家的女性圖畫,意大利的沐浴中的女人,法國的加布里埃爾與她的姐妹,和中國的木美人。這組畫畫了兩個女子,表情和行為大膽而出挑,眼神盯著觀看的我們。東方和西方的文明,在時光的記憶中,變成了不同的故事流傳開來。
此情此景看得我有些熱淚盈眶。當下的世界,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已經(jīng)將人類創(chuàng)造成了神。赫拉利在《未來簡史》宣布將有更高級的人類出現(xiàn),植入芯片就能操縱世界;劉慈欣在《贍養(yǎng)人類》中寫到富人和窮人完全變成了兩個物種,智商相差太大,就像人和狗一樣,再也不用擔心反抗;丹布朗在《本源》中借極客埃德蒙的話說出,地球?qū)⒊霈F(xiàn)動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細菌界、原是細菌界和真菌界之外的生命第七界,生物與技術(shù)融合的世界;斯皮爾伯格在2018年底用《頭號玩家》為忙碌在未來的低等人類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幻想:名為綠洲的虛擬現(xiàn)實游戲;卡梅隆也在2019年春季向全世界隆重推出《阿麗塔》,人機合體的高等人類正在誕生……
這幅紀念日的壁畫牽動了很多游客的思緒。
穿著古羅馬時期士兵服裝的樂手吹著蘇格蘭風(fēng)笛。我在想,約旦獨立前曾是英國殖民地,蘇格蘭風(fēng)笛是不是那個時候傳入杰拉什的呢?
我們的世界,真的快到臨界點了嗎?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終極問題,真的要被解開了嗎?也許就像霍金所說,比超級人類更可怕的,是宇宙的結(jié)局,無論是大冷寂,還是大擠壓,也許宇宙又會變回一個黑洞,也許這世上真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的存在?;钤诋斚碌奈覀儯l(fā)生什么都不奇怪。
在教堂不遠處能看到一幅壁畫,這是紀念巴勒斯坦的災(zāi)難日(Nakba Day)。1948年5月15日, 以色列與周邊穆斯林國家爆發(fā)了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78萬巴勒斯坦人被迫遷移,500多個村莊被毀??梢钥吹綀D中把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的土地均畫上了巴勒斯坦國旗,旁邊有個背著的男孩,名叫Handala。在穆斯林世界非常有名。他永遠10歲(設(shè)計者離開家鄉(xiāng)的年齡),刺猬頭,光著腳,背著身。原因是背井離鄉(xiāng),如果有一天他能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他就會轉(zhuǎn)過身來面對。這里現(xiàn)在是以色列管轄的地區(qū),但這副畫被允許畫到墻上。
“今晚你早點休息,明天一大早就出發(fā)?!彼緳C大叔不能送我去約旦,但他可以幫我聯(lián)系一個約旦的車導(dǎo)。到了以色列和約旦的海關(guān)邊界,我才終于明白為何要早起出發(fā)。
雖然到達海關(guān)的車程只要2個多小時,但海關(guān)人員的工作效率真的就像是《瘋狂動物城》里的樹懶。于是,先檢查行李,再去繳費窗口,然后去蓋戳窗口。這三個簡單的步驟,足足花費了2個小時。本以為2小時后,可以進入約旦了。錯!我只是出了以色列,剛才的繳費時以色列的海關(guān)費,約旦還需要再繳一次簽證費。又是2小時。
以色列海關(guān)費時可以刷卡,約旦的簽證費卻只能給現(xiàn)金,并且只受額度準確的美金或約旦幣,多了不收,少了更免談。后來從約旦回以色列也是一樣手續(xù),再交一遍費,堪稱崩潰流程。
從早晨7點出發(fā),到過了海關(guān)都快下午3點了。真是漫長的旅程。接我的約旦導(dǎo)游終于帶我上了車,肚子也餓得不行,但還要再忍忍餓,我們要趕緊開車,到了佩特拉再吃。大約開了1個多小時,車停在停車場,我下了車,遠遠望見了幾個土坡,那后面就是佩特拉?我疑惑。
“杰拉什,是約旦境內(nèi)保存得最完好的古羅馬城市了!“
破損的房屋,顛簸的塵土飛揚的公路,林立的牌匾下是各種店鋪和檔口,行走在土路上的從頭到腳被黑色布料包裹的阿拉伯婦女……我感覺好想是行走在好萊塢大片的片場。
這一切都不重要,反正就當只是路過。尤其當杰拉什古城那座巨大的門樣建筑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我會覺得,一切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吧!
古羅馬的圓形劇場經(jīng)過歲月摧殘,如今雖然已經(jīng)是一片廢墟,但置身其中依然讓人震撼。
杰拉什羅馬古城遺址位于海拔約600米的平原上,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古羅馬城市之一。古城遺址被譽為“羅馬之外的羅馬”,古城內(nèi)的建筑風(fēng)格融合希臘羅馬與在地阿拉伯東方特色。作為約旦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杰拉什 輕輕拂拭掩埋了千年的黃沙,慢慢露出當年綽約風(fēng)姿,所有往事已然隨風(fēng)而逝,唯留下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滿目蒼涼。
導(dǎo)游帶我走上高土坡,走過琥珀色的高聳拱門時,我驚嘆:“這是個好地方!”
導(dǎo)游笑我:“帶你來這里沒錯吧!”
嗯嗯。我拼命點頭。
杰拉什Jerash始建于希臘統(tǒng)治時期,有許多羅馬統(tǒng)治時期的古跡。和意大利的龐貝一樣,因為地震,讓這個盛極一時的城市在歷史的河流中僅留下傳說。直到德國旅行家發(fā)現(xiàn)了杰拉什后,歷史學(xué)家和考古隊才開始重視這里,在該城不斷發(fā)掘出沉睡了幾千年的文明古跡,杰拉什才得以見天日。
回憶起我去過的世界上許許多多保留完好的遺跡,龐貝、吳哥窟、婆羅浮屠、以佛所、馬丘比丘……都是因為旅行家先發(fā)現(xiàn),才被世界注意到。所以說,旅行家絕對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
經(jīng)歷了古希臘、羅馬和拜占庭、阿拉伯五麥葉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的杰拉什古城,靜靜站立在那里,那些曾經(jīng)雄偉壯觀的凱旋門、氣派恢宏的賽馬場、威然屹立的神廟、富麗堂皇的集會廣場、整齊豪華的列柱大街,曾經(jīng)這里也是一副商鋪林立、商賈云集、熙來攘往的景象。如今散落的巨石,高大的古石柱,寬闊的古羅馬廣場,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他昔日的輝煌。
杰拉什和我想的不太一樣,溫暖的天氣卻甚是荒涼,凈是枯草,仿佛經(jīng)過了一場大火。但我覺得枯草很好啊,和這個歷史遺跡很配,如果是郁郁蔥蔥,或許就沒有這個感覺了。如今,挖掘出來的杰拉什古城面積達84.7萬平方米,這樣體量對現(xiàn)代城市來說微不足道,但在古代是一座規(guī)模不小的城池,特別是規(guī)劃完整的城市布局、東西南北完好的古城門遺址,和作為一座城市必須具備的各種硬件設(shè)施殘骸,無不在昭示杰拉什曾經(jīng)的風(fēng)華和絕代。
在這群山擁抱的穆薩谷地之間,坐落著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舉世聞名的佩特拉古城。
當?shù)氐呢惗家蛉恕?/p>
杰拉什東部劇場是約旦現(xiàn)存三個劇場中最大的一個,至今每年的杰拉什音樂節(jié)就是在這里舉行。每天下午,劇場里有阿拉伯人在做表演和演奏音樂,據(jù)說一天收入不菲。畢竟這個景區(qū)除了門票就沒有其他消費的地方了,連買個紀念品都找不到,更不用提找?guī)?。古城很大,游覽需要大半天的時間,所以建議進去前還是帶上水和食物吧。
在劇場里,一群孩子坐在舞臺后面的陰影中休息,看到我往這邊走,她們給予熱烈的問候,一個男孩羞澀的送給我們他的零食!阿拉伯世界曾經(jīng)是一千零一夜故事里讓我無比向往的地方,今日所見,他們的貧窮與富有都讓人觸目驚心,溫暖了世界的,確是孩子們純真的笑!愿他們幸福!
佩特拉古城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跡區(qū)之一。2007年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到達佩特拉的時候已經(jīng)是深夜11點了。導(dǎo)游說幫我安排了貝都因人的帳篷酒店,沿山而建的一排白色圓頂建筑外,放上了蠟燭引路,非常浪漫。在空蕩漆的古城通道兩旁,每隔幾米放在用白色燈罩圍著的蠟燭,不能大聲說話,不能開其他的照明工具。幾百人就形成了一條長長的隊伍在燭光中靜靜地行走。古城里到處都是低矮的沙墩或小山,以及幾座方形的古代石棺。夜色之下的微光,仿佛一層朦朧而神秘的面紗輕輕搭在這些先人的陵墓上。
“哇!太美了!”我叫出了聲。
卻聽到導(dǎo)游半睡半醒地回:“不是這里,我們還沒到?!?/p>
又開了十多分鐘,一個個茅草頂?shù)男づ癯霈F(xiàn)在視野,遠遠望去也沒有點燈,陰冷而黑暗。終于,進入了一個大屋子,那種感覺還挺像到達了珠峰大本營似的,在升了爐火的大屋子中,我們辦理了入住手續(xù)。
帳篷酒店的服務(wù)員都是貝都因人,畫著深眼線,留著長頭發(fā),披著羊毛的毯子,坐在爐火邊上抽著水煙。四周墻壁掛滿了可以售賣的裝飾品和明信片,問其有沒有郵票,他們搖頭,說佩特拉買不到郵票。
我有些猶豫地對導(dǎo)游說:“這里太冷了,我想換酒店?!?/p>
“這是最好的帳篷酒店了?!?/p>
無奈,只能默默接受了。我僅刷了牙,衣服都沒脫就鉆進了被子里,關(guān)燈,眼前死寂一般的黑,一點光都透不進來,就聽見屋外面呼呼的風(fēng)聲。
第二天一早,我便迫不及待的前往佩特拉古城。古城位于約旦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約260公里的高山峽谷中。它幾乎是全在巖石上雕鑿而成,佩特拉遺址的巖石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diào),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fā)亮。
因為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和《奪寶奇兵》,讓這里成為了世界知名的景點。旅行者們想來膜拜,探險者們想來淘金,網(wǎng)紅們想來打卡發(fā)朋友圈insgram。
佩特拉為納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王國首都,公元前 1 世紀時極其繁榮,但公元 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所以現(xiàn)在還能看到很多在古羅馬文化中常有的建筑。3世紀起,因紅海貿(mào)易興起代替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到了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幾乎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12年為瑞士旅行家重新發(fā)現(xiàn)而重見天日。
說起發(fā)現(xiàn)佩特拉,也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在19世紀初,由于戰(zhàn)亂,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貝都因人外,幾乎沒有外人涉足此地,任何西方人對它的接近都將引來極大的危險。曾有很多西方學(xué)者曾試圖“溜進”佩特拉而慘遭殺害。
1812年,一位名叫約翰·貝克哈特的瑞士探險家,熱衷于對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精心準備了自己的旅行計劃。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因此試圖達成一個目標,來表示對亞倫(圣經(jīng)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尋找谷地盡頭的亞倫墓。”谷地應(yīng)該就是傳說中被群山包圍的佩特拉古城。
他裝扮成阿拉伯人,蓄了長須,改成當?shù)厝说男彰f著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沿途雇了向?qū)В宦纷哌^狹長、險峻的峽谷,終于在1812年8月22日,一座雄偉的古城出現(xiàn)在他眼前。他滿懷驚喜卻不露聲色,也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匆匆離開了佩特拉。他是第一個證實傳說中的佩特拉尚還存在的西方人。
追溯歷史,關(guān)于佩特拉修建的目的,到現(xiàn)在為止也是眾說紛紜。納巴泰人建造的佩特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曾經(jīng)是那么的繁華與宏偉,似乎一夜之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納巴泰人敗于羅馬人后,一下子無影無蹤,沒有尸骨,沒有典籍,連一點線索都未留下,僅有的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圖案文字,至今沒能破譯,只有一整座石頭城讓現(xiàn)代人去探索。
行走在佩特拉,依然保留著幾千年前小販售賣的方式,和乳香、石頭、占卜等生活商品。峽谷中全是砂巖,以紅褐色和粉色為主,有個攤子在賣這著名的天然彩沙,并用它在一個小瓶子里面作畫。居住在城鎮(zhèn)中的人們?nèi)员3种鴤鹘y(tǒng)的服飾習(xí)俗,穿阿拉伯長袍,雖然都非常破舊,如果你稱贊一句他們就會問你要不要買。在2000多年前定居在這里的貝都因人,使其成為連接中國的絲綢、香料和其他貿(mào)易路線的重要交匯點。在被人遺忘的數(shù)百年時間內(nèi),只有貝都因人還記得這里,他們將此地看作唯一的故鄉(xiāng)。
在山谷中的沙漠地區(qū),除了馬車,騎上駱駝參觀遺跡或許是最好的觀光方式。
通往佩特拉的必經(jīng)之路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長的峽谷通道。進入峽谷,可以看到在巖壁上的許多空洞,這是一些鑿巖而成的墓碑群。這些墓碑群根據(jù)埋葬者身份的不同而規(guī)格不一,雕刻的圖案也各不相同。
我是用馬車的方式前往古城的。一路上馬車所到之處,人們都拿出手機行注目禮,拉風(fēng)極了,不過價格也貴極了。穿過哈茲納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羅馬劇場遺跡。劇場后面有一片開闊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馬車一路穿過蛇道,兩邊奇峰聳立,道路回環(huán)曲折,險峻幽深。這是一座隱沒于峽谷中的城市,懸崖絕壁環(huán)抱,城墻天然而成。當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風(fēng)化瓦解所剩無幾了。
有許多人會跑上前來,問游客需不需要導(dǎo)游帶我們?nèi)プ罴延^景點看藏寶庫。我看過許多攻略,都寫到觀景點在山頂,自己去尋找非常難,建議有個導(dǎo)游引路。我的導(dǎo)游把我送上馬車后就不見了,于是我選了一個年紀不大看起來很聰明的一個男孩。他皮膚黝黑,穿著長而厚的灰袍子,拖到地的部分沾滿了泥土,整體看起來,再加上他喜歡佝僂著背,遠遠看很像一只小猴子。
這還是一只靈活的小猴子,走山路如同平地,在我氣喘吁吁地在亂石峋嶙中手腳并用的艱難爬行時,他健步如飛。看我喜歡拍照,隨時搶個鏡頭,要我?guī)退膸讖?。和去印度旅游時的那些搶鏡頭的當?shù)厝艘粯樱艺娌恢?,他們把自己的照片留在陌生人的鏡頭里,是怎樣的另類嗜好。
最終通過一線天,到藏寶庫Treasury的身影在我眼前突然出現(xiàn),壯麗的美景來得措手不及。猛然睜眼,哇!太壯觀了,那種走過極限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突然看到陽光照射下的依山雕鑿的一個巨大的羅馬式殿堂,震撼、驚奇一起襲來。眼看著山頂離我越來越近,我也漸漸能看清楚佩特拉真正的風(fēng)景了。這座方圓20平方千米的古城,寺院、宮殿和住宅等建筑物都在巖石上開鑿出來。慢慢的,藏寶庫的全景已經(jīng)在我們的腳下盡情展開。
站在這里,人會顯得非常渺小,也會覺得格外高大,你忍不住琢磨,幾千年前的古人,要有怎樣的智慧和毅力,才能有這樣雄偉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設(shè)的建筑?。∵@就是古城的核心,一個大廣場,廣場正面聳立著一座高約40米、寬約30米的哈茲納赫殿堂,意為“金庫”。殿門上的3個石龕中,分別雕有天使、圣母和帶有翅膀的戰(zhàn)士的石像。宮殿中有正殿和側(cè)殿,石壁上還有壁畫。石壁上的原始壁畫色彩雖已暗淡,但粗獷線條勾畫出的畫面仍然清晰可辨。傳說里面曾收藏著歷代佩特拉國王的財富,也有人說它是一座陵墓。藏寶庫好似一面屏風(fēng),正對著錫克峽谷出口。整面巖石上雕刻出神殿般的建筑,上下兩層,上層是圓柱形的樓閣,用希臘式的石柱分隔出凹凸有致的立面,配合精美的雕像,雖然這些雕像我只能通過復(fù)原的圖片看到。下層是三角形的門楣,有個很深的洞穴,里面不允許進,我本也不想進去,若真的有寶物,肯定也早就被搶光了。
佩特拉在希伯來語里是“巖石”之意,這個名字取代了《圣經(jīng)》中的“塞拉”一詞。據(jù)一些神話傳說,這里是摩西(古代希伯萊人的領(lǐng)袖)點出水的地方。放眼望去,四周是天然的朱紅色巖石,在晚霞的籠罩下,佩特拉古城發(fā)出妖艷的玫瑰紅。佩特拉因此而被稱為“玫瑰紅城市”。這是源于19世紀的英國詩人威廉·伯根在一首詩里贊美它:“一座玫瑰紅的城市,其歷史有人類歷史的一半。令我震驚的唯有東方大地,玫瑰紅墻見證了整個歷史?!?p>
約旦人的主食是發(fā)面餅和玉米餅,尤其喜愛吃大餅夾肉,把烤好的羊肉夾在大餅里,再配上鷹嘴豆泥,吃起來津津有味。
我站在懸崖邊上,黃沙吹過,仿佛聽到陣陣駝鈴,載著我穿越千年的時光。導(dǎo)游蹦跳著走到懸崖邊,我本想跟上,卻被山頂洞穴里的貝都因人給阻攔。我本想解釋說我的向?qū)г谇胺剑麉s不聽我說,從柴火上的茶具中,倒了一杯紅茶遞給我。我接過,香味四溢。而這香并不是紅茶,而是柴火旁的上好乳香,彌漫四周。
佩特拉曾是絲綢之路走過的一站,在巨大的巖石上刻有古老東方的痕跡,仿佛看見那些騎著駱駝的商人正帶著中國的絲綢、茶葉、器具走向更遠的地方。平地而起的神話,盛極一時的輝煌,無人問津的落寞,千秋萬載的追憶。歷史的車輪繼續(xù)往前,有些故事還在繼續(xù)上演,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本著看一出好戲的態(tài)度,不想已經(jīng)成為了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