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奕洋
“阿蔡”是我的奶奶,這是她的微信昵稱,她不住在鄉(xiāng)下,就住在我對門,和我共用著Wi-Fi。
阿蔡六十多歲,沒有黝黑、溝壑縱橫的臉,只是皮膚自然松弛著,笑起來會有不少紋路。她愛用百雀羚,也就只用這個,買上不同種的,覺得不錯便毫不吝嗇幫我?guī)б缓?,還提醒我堅持用,和她一起。
看得出,阿蔡依然有“保養(yǎng)”意識。或許是習慣,但至少,她不那么專心地“老”去,不想老去。
最近幾年阿蔡白發(fā)長得有些快,開始時阿蔡很著急,這白發(fā)太“增齡”,她首先忙著把頭發(fā)剪短,還燙了個卷兒,希望白發(fā)沒那么明顯,不時問我“這塊兒白發(fā)多不多”,邊說邊低頭,指指頭頂。
當時我“心痛”于她突然改變發(fā)型,讓我極不習慣。希望指導她重新恢復原樣,便認真地說:“還是看得出來的,奶奶,和原來差不多,不過那沒關(guān)系的……”
這話造成的后果是——阿蔡沒過幾天就買回了幾瓶染發(fā)劑……
我急了,這可不是什么健康的東西,悔于自己的“耿直”,我決心讓奶奶遠離染發(fā)劑——抓起一瓶,裝模作樣念起了成分,挑了幾個名字最怪的驚呼:“呀,奶奶,××我學過,致癌啊,你千萬別用這個!萬一有什么事,我肯定難過得不去上學!”
阿蔡聽了我這“偽知識分子”的話,想了想,不用就不用,有點白發(fā)嘛,誰都會有的。
于是她照常做家務(wù),有空出門逛街。不打牌,不跳廣場舞。有次收拾舊物,阿蔡翻出她年輕時的全家福,興致勃勃地拿給我看,兄弟姐妹很多,她讓我猜哪個是她。
我指了指那個齊肩發(fā),小布衣,倚著椅子開心笑的小女孩。
阿蔡很驚喜,我猜對了,望著照片,那里面的人或是年老或是已故去,但此刻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青春的笑臉。
不知怎的,我號啕大哭。奶奶似乎懂我,喃喃說:“誰都會老的,沒關(guān)系的,沒關(guān)系的?!?/p>
阿蔡接受了她的老去,一并接受了不少新事物,爸爸給她買了智能手機。沒錯,不是老人機,我們心里,她是不老的。沒過多久,阿蔡已會聊微信,看新聞甚至直播了。
我替她高興,心頭一熱:“奶奶真棒,么么噠。”
阿蔡也高興,熱情回復:“么么噠。”
我激動不已,那感覺實在說不出,只覺得阿蔡有永恒的“少女時代”,永遠不老去。
——指導教師:蘭善興
衰老是人生的必然,但面對衰老則人人的表現(xiàn)不同。在老齡化逐漸加劇的當下,90后乃至00后如何與家中的老人相處是社會關(guān)注的焦點和熱點之一。文章用90后的視角書寫,語調(diào)輕松、詼諧,充滿時代感,但在結(jié)尾處讓人不得不默默地去思考“何為衰老,我將如何面對”這一問題。也正如文章結(jié)尾處所言,希望今日中國所有的老人都“么么噠”。
名家:蘭善興,北大博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中文系系主任。
(歡迎學校教師推薦學生作品,一經(jīng)采用,稿費從優(yōu),并有驚喜。本欄目投稿郵箱:1727166991@qq.com,來信標題注明:我與名家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