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月
看到孩子休學,很多家長都會埋怨孩子不爭氣,不懂事,卻從未真正了解過休學的底層原因,孩子到底怎么了?休學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學校本是播種快樂和希望的地方,同學們逃離校園,一定是學校有讓內(nèi)心發(fā)生沖突的地方,校園會讓同學的內(nèi)心產(chǎn)生怎樣的沖突呢?
首先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有群體就會有競爭,每當成績張榜公布時,同學們都圍著成績榜單議論紛紛,再加上老師表揚成績好的,批評成績差的,因此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壓力,瑯瑯書聲和歡聲笑語的校園也就變成了他們的傷心之地。
其實,私下里,大多同學也很想努力改變這種狀況。但是一拿到書本,看到這么多的不會,頓時厭煩的情緒就由心而生,此時,恨不得把書本撕了扔掉。在上課的時候,自己也想去認真聽講,但是當有那么多知識聽不懂的時候,自己的思緒很快就飄走了。
于是,有些同學就開始做白日夢,或夢想自己考試成績突飛猛進,其他同學都羨慕不已;或想到自己未來的人生很成功,而那些曾經(jīng)瞧不起自己的人則對自己刮目相看;還有的同學夢到自己成為一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自己成了萬人敬仰和膜拜的對象!突然,老師講課的聲音把自己從夢境中喚回現(xiàn)實??粗琅f不會的題,聽著依舊聽不懂的課,自己只能長嘆一聲,“唉,這什么時候是個盡頭???”
當這種狀態(tài)長期得不到改善的時候,因為內(nèi)心不能承受,同學只能離開這個傷心之地而退回到家中。
其次是人際關(guān)系。人是高級的社會化動物,往往需要與人交流。在學校里,看到別的同學在一起交流特別愉快,自己也想和他們那樣,但自己始終不能融入。有時候自己鼓起勇氣和大家說話,因為某種原因同學們猛然大笑起來,或者同學們突然不說話了,仿佛大家都在嘲笑自己,或者認為大家不愿意聽自己的,最后又只能退回到原點。當看到在操場上、在飯?zhí)美铮瑢W們?nèi)宄扇航Y(jié)伴而行,只有自己始終形單影只,內(nèi)心孤獨感不禁油然而生。長此以往,內(nèi)心壓力山大,自己只能離開這個環(huán)境而蜷縮在家里。
還有一種沖突,就是懵懂的情感困惑。情竇初開的同學們,帶著青澀和純真,他們開始關(guān)注周圍的異性同學,多么希望可以和自己羨慕的那位多待上一會兒,甚至希望對方能表達對自己的喜歡,但現(xiàn)實是,自己喜歡的不一定能得到,特別是看到自己喜歡的異性和其他人走到一起有說有笑的時候,個中滋味只有自己體會,為了減輕內(nèi)心的痛苦,回家也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
休學回到家里,孩子尚能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因為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如果我們硬逼著孩子去上學,無疑把孩子逼上了絕境。
休學同學存在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所以解決問題也切忌似是而非。就像一瓶含有雜質(zhì)的水,無論是通過蒸餾,還是加入活性炭,最后一定要把雜質(zhì)析出,水才能變得純凈?,F(xiàn)實中很多心理咨詢師通過講道理的方式來讓同學找回自我,因為沒有析出內(nèi)心的“雜質(zhì)”,收效甚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人格重塑心理專家馮大榮老師是怎樣析出人們內(nèi)心“雜質(zhì)”的呢?馮大榮老師長期修心,讓他有了一雙智慧雙眼,在他面前,內(nèi)心沖突難以遁形,然后通過宣誓、冥想、凈化和守靜等方式,讓同學們內(nèi)心雜質(zhì)和真我分離,這就是馮大榮老師和其他心理咨詢機構(gòu)不一樣的地方,一旦找回了真實的自我,所有的壓力也就化于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