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榮
(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石別鎮(zhèn)中心小學,廣西 河池 546321)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是兒童最感興趣的,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正好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使他們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像,屏幕上出現(xiàn)大渡河的驚濤駭浪,敵人早已經把橋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閃閃的十三根鐵鏈子,讓人一看就感到害怕。把瀘定橋艱險就直接表現(xiàn)出來了,紅軍要奪下瀘定橋是件多么的不容易的事,再通過感悟理解,紅軍英勇無畏的精神馬上躍然紙上。對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tài),對理解文本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chuàng)設巧妙的突破口。如《畫楊桃》一文中:“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的樣子也各不相同”這話比較抽象,是課文的教學難點,如果應用電教媒體的動畫功能對紀絖的各個不同角度進行翻轉、定格,讓學生設身處地從不同角度反復觀察,這樣,改變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靜止平面的教學方式,使平常的教學跳出時空的界限,學生迅速進入動態(tài)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xiàn)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電教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在當今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已成為首要任務之一。因此,課堂教學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象的機會,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電教媒體進入課堂,使教學環(huán)境煥然一新,教學中,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
古詩的語言非常精煉概括,具有跳躍性,給人留有一個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教師可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的內容,充分領會詩的美感,并盡情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教《山行》第一、二句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睍r,我利用電教媒體出示畫面,并配上一段曲調明朗、節(jié)奏輕快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老師誦讀,并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然后讓學生進行口頭描述,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充分地顯示出來,有的學生這樣描繪的: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教學第三、四句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睍r,我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屏幕上的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這樣,通過想象,詩情畫意了然于胸。可見,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關鍵看教師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來激發(fā)學生思維,訓練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綜上所述,電教媒體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電教媒體也為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總之,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充分發(fā)揮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在教材方面,基于課本但不局限于課本:在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方面;在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法方面,引導學生參與自主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在電教媒體作用下,有了更充分的動手、動腦的時間和充分的交流、討論的空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鍛煉能力,陶冶情操,愉悅了身心,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