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蓮
(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qū)第十二小學 遼寧 鐵嶺 112000)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寫作是學生表達情感和展示文筆風采的重要方式,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不應該是一篇“流水帳”,而應該包含作者的情感和表達的想法。閱讀時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其他作者的情感,進而學習其寫作技巧,豐富情感表達能力。此外,學生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素材,之后遇到同一類型作文題時,便不會出現(xiàn)“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而且可以為自身的作文增添亮點,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在將閱讀和寫作教學進行融合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首先,我們要知道,閱讀其實是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基礎。它不但能夠給學生帶來寫作素材,而且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作文,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輸出。因此,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輸出,二者之間的關系顯而易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身入其境,感受作者情感,也可以隨時對精彩內容進行記錄。當然,寫作對于閱讀也是有其價值的,通過寫作,學生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寫作能力的提高可以直接促進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另外,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摸索著如何表達自己細膩的情感,這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2.1 閱讀時注重素材的積累,寫作時注重素材的運用。人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只有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注重素材的積累,在寫作時才不會無話可說。小學生接觸的書籍不多,教師可以通過篩選,給學生列一個“閱讀書單”,指引學生讀好書。學生能從廣泛的閱讀中積累各種各樣的寫作素材。比如,學生在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如果遇到自立自強的寫作主題,便可以引用該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例子。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到科學家牛頓的勤奮好學以及他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閱讀也可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詩詞:“沉舟側旁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薄送?,閱讀一些趣味幽默的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大量有效的閱讀是精彩創(chuàng)作的前提,因為在廣泛閱讀之后,學生寫作時才能有例可舉,有情可表。由此,學生便能夠在文章中流露出自己的觀念和真情實感。
2.2 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發(fā)展。在強調積累素材的同時,教師也要在閱讀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不應該僅僅停在閱讀句子、段落的層面上,而更要強調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和理解。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要讓孩子們帶著目的去閱讀,要引導他們去思考和感悟。例如,教師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寫作背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哪些句子對于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格外到位,尋找小說的開頭、發(fā)展、高潮和結尾……這些都可以讓閱讀變得更有意義。同時,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總結寫作“套路”,找到寫作一般規(guī)律,在思考的基礎上對優(yōu)秀作文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新,漸漸地,學生便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習慣。當然,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伴隨著閱讀的深入而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文章的脈絡、解讀和情感的把握會變得更加準確。
2.3 閱讀技巧與寫作技巧的相互融合。教師在作文的教學中,要格外注重把作文的解題思路與作文擬題結合起來,我們知道,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其中心內容的概括。在學生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概括全文,進而擬出最精煉的文章標題,比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一起閱讀一篇新聞稿,再讓學生思考概括出合適的標題,并引導學生將該技巧應用到實踐中。像父母教孩子騎自行車一般,先是教會他們“起步”——擬題,激發(fā)其信心,然后再扶著學生“上路”——仿擬題目,然后放開手讓他們“自己騎行”——自擬題目,通過不斷練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其次擬小標題與擬提綱相結合。用“三段法”寫文章是理清作文脈絡的一個有效方法,在閱讀時,引導學生對分節(jié)后的段落進行概括并擬小標題,進一步擬出作文提綱。然后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要求學生根據(jù)作文標題擬出提綱后,再寫作文。
總而言之,把閱讀融入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中,讓寫作和閱讀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因此,語文老師要注重時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熱愛閱讀并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讓孩子學會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jīng)驗,為寫作奠定夯實的基礎。然后,不斷地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發(fā)展其思維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其寫作靈感,促進他們寫作水平和整體語文水平的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