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鄧笛
保羅·格雷厄姆是美國著名程序員、風(fēng)險投資家,也是最早的Web應(yīng)用Viaweb的創(chuàng)辦者之一。他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參加過無數(shù)次考試,每次都獲得高分。但是,有一次例外,那次他只得了41分。
那是他上小學(xué)時的一次考試,內(nèi)容很深,開考后,他先瀏覽了一下試卷,感覺寸步難行,仿佛試卷里面的題目一個也做不出來,后來勉勉強強做了幾道題,心中也沒底,不知是對還是錯。
知道成績的那一天,教室里的氣氛非常緊張,只聽到老師每發(fā)一份試卷,拿到卷子的同學(xué)所用的那張課桌就會“啪”地響一聲,那是將卷子迅速反扣在桌子上發(fā)出的聲音,因為大家都不想將自己的分數(shù)讓別人看到。
輪到格雷厄姆了。他看到了他的試卷上鮮紅的數(shù)字:41分。他滿臉通紅,以最高的速度將卷子翻轉(zhuǎn)過來,桌子也隨之“啪”地響了一聲。
在全班最后一個“啪”聲結(jié)束之后,老師回到了講臺上,他掃了一眼這些沮喪的同學(xué),說:“這次考試結(jié)果很不理想,全都不及格,所以我只得考慮統(tǒng)一給大家加分了。”但是,過了一會兒,他又說了一句能讓格雷厄姆很振奮的話:“這次班上的最高分只有41分,而且是惟一的一個!”
這樣一來,格雷厄姆剛才沮喪的心情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沾沾自喜。班上一共有30名同學(xué),他是惟一的一個最高分,這當然讓他有點兒得意。
他帶著這張試卷回到了家。他的母親知道這一天會出考試結(jié)果,所以就向他詢問情況:“你這次數(shù)學(xué)考試考了多少?”
“41分。”他說。
母親的表情變化了,剛才還是笑容可掬,一下子就雙眉緊鎖了。格雷厄姆必須趕快解釋清楚。“是這樣的,”他語氣自豪地說道,“雖然只有41分,但這是班上惟一的一個最高分!”
他想他的話一定會帶來一些變化。畢竟,一個不及格的分數(shù)和一個全班最高的分數(shù),總會讓人感覺有所不同。
但是,母親沒有欣喜,而是說:“你這次考試沒有及格?!?/p>
“可是,我考出全班的最高分!”他再次強調(diào)。
“我不關(guān)心別人考了多少分,我只知道你考了一個不及格!你要重視的,不是別人也考了不及格,而是你自己沒有及格!”母親堅定地對他說。
母親的這句話對格雷厄姆的影響是終生的。后來,他每做一件事情,只在乎自己有沒有把事情做好。至于別人做得如何,是別人的事。他不會因為別人都做得不好,就覺得自己做不好是情有可原的,也不會因為別人做得比他好而自卑沮喪。一個人做得好不好,心中自應(yīng)有一個標準,不需要問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