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顧林華
初中地理一直是學生心目中的小學科,因此,學生對這門課重視不足。每到復習階段,基礎稍好的學生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基礎稍弱的學生則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皆無法安心復習。
而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人制宜地設計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態(tài)度、擁有地理能力、掌握地理知識、形成地理觀念等心理品格。初中地理教師要想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地理學習,就要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以學生為本,設計學生喜愛的教學活動。筆者在本文基于合作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嘗試用競爭與合作的方法助推地理復習課。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營造競爭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競爭的機會。我設置搶答、記憶大比拼、知識接龍等環(huán)節(jié),營造出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地理對生活的影響,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漸漸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團隊組建需要平衡組員之間的地理知識差異,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競爭的目的。在組建團隊前,我按照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差異把他們分成A、B、C、D四個層次,規(guī)定每組四位組員,且能力層次不能相同。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由選擇團隊和團隊組長,以先進帶后進的方式,展開合理競爭。
在復習階段展示的主要形式有問題搶答、記憶大比拼、知識接龍等。在這里,我主要介紹記憶大比拼,簡稱“PK”,一共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組內PK,以復習俄羅斯為例。首先,向學生提供俄羅斯的政區(qū)圖、地形圖、氣候類型圖,然后,讓組長組織小組成員看圖回顧舊知識,并分析地圖中的重要知識點,使學生按D、C、B、A的順序回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階段,組間PK。一般分兩輪進行,一共八個回合。每輪四個小組各派一個代表參與PK,要求四位同學按順序回憶知識點,每人每次說一點,其他學生依次補充不同點,回答正確獲得1分,準確率和速度兼?zhèn)涞男〗M另加5分。
第三階段,班內走位PK。為鼓勵全班學生參與記憶大比拼,我適時引入班內走位PK,打破原小組的束縛,鼓勵學生走出座位,尋找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學生進行記憶大比拼,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比拼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把競爭學習推向高潮。
第四階段,構建知識體系。在記憶大比拼后,學生再次回到原來的小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構建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把碎片化的知識系統(tǒng)化,形成高效、長時記憶。
第五階段,PK經驗分享。優(yōu)秀的學生都掌握有學習竅門,有些學生是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定期復習,有些學生是按照地圖排列規(guī)律自己編寫方便記憶的順口溜。每節(jié)課上,我都會要求表現俱佳的小組分享他們的記憶技巧,用同伴的榜樣力量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力。
通過復習,學生對以前的知識再理解、再掌握,為必備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程快要結束時,我會準備5道與本節(jié)課所復習內容相關的學業(yè)水平測試真題,與課程改進建議表一起發(fā)放給學生。學生當堂完成測試題,組內及時校對,互相糾錯。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對課堂細節(jié)的感受,寫下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幫助地理教師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并根據學生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地理課堂活動,達到有效復習的目的。
1.團隊分組不能一成不變。
雖然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我盡量照顧學生之間的知識差異,進行合理的分組,但是我沒有顧慮到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性格差異。在小組合作不夠流暢的時候,我才發(fā)現小組成員間不同的心理特征誘發(fā)的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問題。經過幾次調整后,才設置了學生滿意的團隊。
2.關注學生社交方式的培訓。
部分學生在比拼中一直搶答地理知識點,沒有給組員留表達的機會,從而誘發(fā)團隊矛盾。這體現了部分學生社交能力欠缺,也使得我開始關注不同學生的表達方式,以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輔導。
總之,競爭與合作的方式對提高地理復習課效率有良好效果。地理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使他們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意識。與此同時,地理教師也要定期搜集學生的教學評價,根據學生的意見或建議及時調整分組和競爭方式,為學生提供和諧的地理教學活動,讓學生既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又能享受合作的愉悅,從而達到提高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