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云縣南京師范大學灌云附中 茆學佳
高中歷史作為一門文科課程,教材中包含大量零散、瑣碎且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而歷史被分配的課時遠遠不足以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會他們自主學習,并且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以此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高效學習。筆者在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關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
高中歷史教師在上課前通常會設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應該是老師根據(jù)教學意愿和進度來設定,而是歷史老師基于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根據(jù)他們的歷史水平和年齡特點來靈活設定的。并且,老師還應根據(jù)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論來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時,教師就不要只把教學目標設定為讓學生知道侵略戰(zhàn)爭的名稱和簽訂的合約內容,而是要讓學生清楚當時國外和國內的背景,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資本主義國家要侵略我國、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給我國帶來的到底是進步還是落后等。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互動,在互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發(fā)展歷史思維,讓他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讓學生學會不能理解的知識點,指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通過互動,還能培養(yǎng)師生情感,讓學生更喜歡這門學科。另外,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如歷史辯論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和交流討論,調動學生思維,增強其分析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學習歷史應具備的人文追求。只有更多地進行互動交流,才能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并將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和能力變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指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開展問題教學,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快速地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并且,通過在課前向學生提出一些關于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容易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使教學過程更順利。另外,教師設計的不應該是簡單的、學生從課本中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而是要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情況,設置一些依附于教材卻又高于教材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提高思維活躍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既能讓歷史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讓他們學會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使其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而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能真正體驗歷史,歷史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會影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情境體驗。歷史情境體驗,指的是教師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感受歷史,體會當時人們的情感。例如,在介紹南京大屠殺時可以讓學生觀看電影《南京!南京!》,使其感受當時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所犯下的惡行。在介紹抗日戰(zhàn)爭時讓他們看《地道戰(zhàn)》,感受當時抗日將士的勇氣和愛國精神。學生也可以通過參觀歷史遺址來感受當時所發(fā)生的事件,身臨其境地體會歷史人物的情感。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相關文獻、圖片、歌曲或視頻等,或者讓學生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史事,或者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如學雷鋒作品展、長征作品展等來學習歷史英雄人物的精神。以上所有方法都可以用來構建歷史情境。歷史老師可以在構建的歷史情境中引導學生感受歷史,了解歷史的豐富內涵,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因為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正處于起步階段,所以,高中歷史教師還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筆者在本文提出的只是一些小的不成熟的建議,要想更科學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需要歷史教師閱讀大量參考資料,多次探索和實踐,進行不斷地調整和改進。這樣,才能建立高效的高中歷史學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