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實驗小學 李曉云
描寫人物,免不了要寫動作。動作描寫是人物描寫的主打戲,沒有它,戲就沒有看頭。
病文入院
那天,我在家里玩,突然看到屋檐下掛著一個馬蜂窩。我想把它給捅下來。
我拿來一根竹竿,對準馬蜂窩就勢一捅,馬蜂被惹怒了,它們向我發(fā)起進攻。我立即丟下竹竿,慌忙逃命。馬蜂哪肯放過,它們圍著我亂叮亂咬,把我咬得左一塊包右一塊包。我痛得在地上打滾,哭爹喊娘。
回到家,爸爸看見我不解地問:“誰把你打成這個樣子的?”我哭喪著臉說:“別說了,都是讓馬峰叮咬的?!?/p>
現(xiàn)在想起這件事,我就來氣。我堂堂一個“鐵血男兒”竟然敗給了一個小小的馬蜂窩。慚愧!慚愧!
【病理分析】
短文寫得很有意思,它描寫了“我”捅馬蜂窩,被馬蜂叮咬的事,刻畫了一幅狼狽不堪的相貌。語言詼諧又不乏幽默,可讀性強,只是內容空洞,描寫不具體。同學們想想,它在哪些方面沒有寫具體呢?
跳跳:我覺得,它沒有把捅馬蜂窩的過程寫清楚。捅前、捅中、捅后,寫得比較空洞,讀了印象不深刻。
皮皮:我覺得,捅馬蜂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一系列過程沒有寫具體。讀了之后,我不知道作者是怎樣捅的馬蜂窩。
那么如何把它寫具體呢?有一種方法,叫作“動作分解”。所謂“動作分解”就是把一個大動作細化為幾個小動作,然后對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小動作按一定順序具體描寫,以揭示人物的特點。
處 方
1.分解“階段”。把事情的過程分解成若干個階段來寫,將重點階段寫清楚、寫具體。比如“捅馬蜂窩”這件事,我們可以把它分解成“走到屋檐下—— 靠近馬蜂窩—— 擎起竹竿—— 捅馬蜂窩—— 棄竿而逃—— 慘敗而歸”六個階段,其中“捅馬蜂窩”是重點,應詳寫,寫清楚、寫具體。
2.分解“環(huán)節(jié)”。面對一個復雜的事件,如果感到無從下手,可以把“大階段”分解成若干個“小環(huán)節(jié)”,然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地寫清楚。比如“捅馬蜂窩”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分為“擎起竹竿—— 用力一捅—— 馬蜂受驚—— 朝我叮咬”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這樣就能寫得具體而有條理了。
3.分解“動作”。分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寫具體。動作有“單一性動作”和“連貫性動作”兩種?!皢我恍詣幼鳌本褪菍幼鬟M行單一的、惜字如金的描寫。比如“馬蜂氣急了,它們用針尖兒在我的臉上、脖子上狂轟濫扎,頓時,我的臉和手臂腫得像個發(fā)酵的饅頭。”這里的“狂轟濫扎”是個單一性動作,描寫了馬蜂蜇人兇狠的特點?!斑B貫性動作”就是將一系列的動作濃墨重彩地描寫出來。比如“我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朝馬蜂窩砸去,結果砸歪了,馬蜂沒打著。我又順勢從地上抄起一根長竹竿,對準馬蜂窩,像戰(zhàn)士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握緊‘鋼刀’,向‘敵人’的胸膛猛地刺去……”這里的“撿起”“砸”“抄起”“刺”等就是一連串性的動詞,較好地表現(xiàn)了“我”捅馬蜂窩的具體情形,突出了“我”勇敢無畏的特點。
病文出院
那天,我在家里玩,突然看到屋檐下掛著一個馬蜂窩。我想把它捅下來。
我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朝馬蜂窩砸去,結果砸歪了,馬蜂沒打著。我又從地上抄起一根長竹竿,像戰(zhàn)士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準備向“敵人”的胸膛刺去。可是我的竹竿還沒有觸到馬蜂窩,手卻不由自主地抖動厲害,竹竿像彈琵琶似的,身子微微發(fā)顫。我害怕了,要是惹怒了馬蜂,那可就沒有好果子吃了,它們不把我叮咬個半死才怪呢?想到這里,我轉身欲走。
可是走了沒幾步,我又折了回來。心想,怕什么,不就是個馬蜂窩嗎?我堂堂一個鐵血男兒,還對付不了一個馬蜂窩不成?想到這里,我斗膽把袖子一挽,擎起竹竿往上一捅,馬蜂窩順著竹竿滑了下來,滑到我的手上。這下馬蜂們可火了。它們翹起屁股,在我的臉上、手臂上狂轟濫扎。頓時,我的臉和手臂腫得像個發(fā)酵的饅頭,紅腫起來。我痛得丟下竹竿,落荒而逃……
回到家,爸爸一見我就驚呼起來:“孩子,誰把你打成這個樣子的?”我哭喪著臉說:“別說了,都是馬蜂惹的禍?!?/p>
現(xiàn)在想起這件事,我就來氣。我堂堂一個“鐵血男兒”竟然敗給了一個小小的馬蜂窩。慚愧!慚愧!
點評
習作通過動作分解,把“我”捅馬蜂窩的具體過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出來。讓人仿佛親歷見證和目睹了一場人蜂大戰(zhàn)。內容具體,語言風趣幽默,反映了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