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 朱洪建
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要求,教師要積極將閱讀教學合理地應用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立足于寫作和閱讀的關聯(lián)性,通過以讀帶寫以及讀寫結合的理念,將閱讀作為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輸入口,而寫作則是學生知識的輸出端,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同時,要讓學生深層次把握文章的寫作結構,語言以及段落的寫作風格,認識各種各樣的寫作方式,進而有效發(fā)揮閱讀訓練的效用,為之后的寫作訓練奠定基礎。寫作訓練依據(jù)閱讀主題,選定合適的寫作方向,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聯(lián)系之前的閱讀內容進行寫作,在豐富學生寫作情感的同時,用現(xiàn)學現(xiàn)用的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中逐步形成自身的寫作風格。所以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有效提升學生寫作和閱讀能力,開拓學生知識學習思維,提高學習能力。
現(xiàn)如今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依舊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寫作課堂中教師素質較低,基本上就是出題目、規(guī)定時間和寫作要求,沒有在教學中展現(xiàn)專業(yè)素質,學生在教學中缺乏個性,主體性地位不足,導致寫作作品基本上都是流水賬,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寫作能力不受重視,并且顯著削弱了學生寫作積極性,寫作內容也是一塌糊涂,根本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學生寫作效率與質量不成正比。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中,學生基本上是一味地獲取知識,但沒有總結和歸納知識的習慣,學生難以在閱讀中提取有用的寫作素材,且學生閱讀基本上也是注重情節(jié),忽略了語言和文字,對文章細節(jié)和文字的描述缺乏關注,這種閱讀習慣對學生學習積極作用不大,教師又沒有較好的教學方式,只能放任學生形成不良的閱讀習慣,學生閱讀和寫作效率也愈加低下,為保證寫作興趣和寫作積極性,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做好學生閱讀訓練和寫作指導,至關重要。
為保證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厘清閱讀和寫作的內在聯(lián)系,基于學生閱讀和寫作實際情況,認真對讀寫結合的實施進行綜合性規(guī)劃,明確讀寫結合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實施途徑,從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和實施要求入手,本文體出現(xiàn)了以下的讀寫結合教學措施,以期改進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現(xiàn)狀。
積極引導小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寫作,并用寫作來解讀閱讀,通過閱讀和寫作的相互結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選擇優(yōu)質的讀物,開拓小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充閱讀量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寫下讀后感以及積累優(yōu)美語句,并通過重復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從故事情節(jié)到故事內涵,從基本的詞語認識到段落寫作,不斷地深化學生對文章內涵的認識,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文章寫作方式。例如,在《秋天的雨》《鋪滿金色巴掌的街道》中,通過文章對秋天景色的描述,領悟不同的寫作方式,并且將文章中的內容應用到寫作中,通過對文章修辭和寫作手法的認識,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優(yōu)良基礎。
強化讀寫是從模仿入手,通過讓學生仿寫段落,不斷地讓學生積累語言應用經驗,明白造句和段落寫作的方式,然后通過閱讀不斷地積累各種寫作素材,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強化,要進行組合練習,閱讀后進行自由寫作是不錯的選擇,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并將閱讀素材應用到寫作中,積極采用各種修辭和寫作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能力,在自由選題中隨心寫作。具體可以從“生活日記”入手,讓學生有情感地進行生活記錄,在課堂中讓學生先進行閱讀體驗情感,獲取情感后再讓學生將這些情感體驗與生活實際寫到日記里,以此通過長期的日記積累寫作經驗,實現(xiàn)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要讓學生積極從新的角度進行閱讀和寫作,不拘泥于形式,注重于情感體現(xiàn),教師在實際寫作指導中應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風格,用巧妙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解讀優(yōu)秀文章中的寫作手法,然后通過仿寫進行反復練習,使得學生逐步掌握各種寫作方法,再結合自身的個性,結合閱讀素材的內容,立足自身對素材的解讀,從而去模仿學習,掌握不同景物和情感的寫作技巧,寫出具有自身風格的文章,教師在點評中也要從此入手,讓學生在練習中形成自身的個性。
閱讀和寫作的結合,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促進學生參與到閱讀和寫作學習中,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可圍繞學生綜合素質,通過豐富的題材和多樣化的閱讀訓練,使學生在閱讀中掌握閱讀技巧,并將積累的閱讀內容應用到寫作中,閱讀訓練的各種讀物也就成為豐富學生寫作的素材,一舉兩得,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且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