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麗 王亞榮
溫家寶曾指出:“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要維持社會的正常發(fā)展,就必須充分發(fā)揮道德的社會歷史調節(jié)機制作用。道德作為一種文化規(guī)范著現(xiàn)在乃至影響著未來。”[1]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其道德重構至關重要。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力量。[1]但是,當代部分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以后,覺得自己高枕無憂了,具體表現(xiàn)為不重視大學階段的學習,渾渾噩噩在大學混日子,遲到、早退、逃課現(xiàn)象屢屢可見。甚至一學期好幾門科目的考試不過關,且對此也無所謂。另外,某些消極、落后的價值觀念和錯誤思想在大學生中時有存在,部分大學生缺乏長遠的理想和目標。例如,學生功利主義傾向明顯,學習、擇業(yè)、工作、生活中都有明顯的功利趨向,就筆者所帶的大學英語課程來說,好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覺得英語將來工作后派不上用場,隨便應付大學英語科目,得過且過。再比如,對于每年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真正愿意報名參加的學生時少之又少,學生功利地認為這些競賽和他們的學習以及以后的就業(yè)關系不大。
在高校,部分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嚴重缺失,甚至有些言行與大學生的身份嚴重不符。比如有的學生言語粗魯,不尊重師生,不關心愛護他人,自我中心主義傾向明顯。有的學生甚至在課堂上頂撞老師,不服老師說教,甚至與老師反著來。另外,大學生中間也存在鋪張浪費現(xiàn)象,這一點在學校餐廳最為明顯,生活中也不乏鋪張浪費的現(xiàn)象,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學生對道德問題缺乏正確的判斷力,缺乏良好的道德認知和價值觀念,部分學生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把個人的想法凌駕于他人之上,無視他人的感受等。
誠信是大學生的立身之本和處事準則,但受到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大學生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誠信缺失現(xiàn)象。[1]如上課經常會遇到部分大學生為自己上課遲到、請假、逃課等編造理由欺騙班主任、代課老師和班干部,對于自己在學校的表現(xiàn)不如實向家長匯報,給學校留假地址、假電話,為獲取獎助學金,向學校提供虛假的家庭經濟情況和貧困證明等[1]。尤其是大學生中存在期末考試作弊的現(xiàn)象,雖然在考試前學校會召開誠信考試動員大會,班主任也會再三強調,考場上也會讓讓學生誠信簽名,但這些并沒有讓一部分學生打消考試作弊的念頭,對考試作弊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結果最終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進入大學校園,有些學生迷失了追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個別大學生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漠視生命、游戲生命、踐踏生命等。比如有的大學生和同學酗酒、飆車的現(xiàn)象導致失去生命的,甚至動轍自殺,有的學生和同學室友等有矛盾的時候,選擇大打出手,傷害他人導致他人生命危險等現(xiàn)象,這一切都歸根到底是大學生人格缺陷,道德缺失的具體表現(xiàn)。[1]
高校德育課程有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之分。顯性課程是指專門的德育學科課程。隱性課程是通過各專業(yè)教學和學習,通過學校生活的各個層面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2]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既要做到重視直接的顯性課程的德育教育功能,也要注重隱性課程的潛在的德育教育滲透功能。高校的德育教育無論是顯性課程還是隱性課程,其目的都是要激發(fā)大學生的生命潛能,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關注大學生能力及素養(yǎng)等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引導大學生道德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
高校顯性課程教學是學生德育教育的基本直接載體,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在課堂中要激發(fā)大學生主動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道德意識,用實際案例引導教育學生,鼓勵大學生將道德知識的理解與具體的道德案例相結合,強化大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無論在顯性課堂還是在隱性課堂教學中教師都要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典型的真實案例滲透到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薄耙煤谜n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3]
除過上面提到的顯性課程,大學英語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隱性課程,也是作為高校的必修課和公共基礎課之一,很有必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這是新形勢下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應樹立“課程思政”的觀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課堂中,教師可采用課堂討論、小組匯報等多種形式融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選取有教育意義的英語視頻、音頻、文字材料等,在語言輸入的同時進行思想品格方面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理想信念。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也可適當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等內容,使其成為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大學英語課程在思想引領、立德樹人方面的作用。
大學英語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思考如何有效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遞語言技能,還要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幫助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客觀理性地看待問題等。
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高校教師在大學生道德重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人格、價值觀念和教學方法及態(tài)度等都會影響大學生道德的重構,教師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風向標,教師的一言一行與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校班主任作為高校教師的成員也應該加強自身師德師風修養(yǎng),關愛寬容學生,尊重學生,有強烈的責任感,提高自己洞察學生、預知學生發(fā)生事件的能力。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使全班形成團結友愛、互助融洽的班集體,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進取,努力使自己具備組織和管理學生的能力,不斷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勤于學習,不斷反思。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做學生的表率。進一步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以德育人,以理服人。加強與任課教師的溝通,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作為高校班主任,應該把履行好班主任職責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擔,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應該徒有班主任的虛名。
大學生對道德的認知以及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僅僅通過書本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學校以及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道德社會實踐,把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惑和問題也應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社會實踐是高校隱性德育的主要載體,通過社會實踐教育提高大學生道德認知,大學生的認知經驗一般來源于實踐。因此要重視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道德認知的自我建構,自我判斷和自我選擇。在德育實踐中積極引導大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觀察、接觸社會,鼓勵學生發(fā)揮道德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用已具備的道德認知去認識問題。強化示范,增進大學生道德情感,使大學生道德情感由自發(fā)走向自覺,由被動走向主動,培養(yǎng)大學生道德意志的自覺性。
此外,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既要引導學生對生活實踐中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實現(xiàn)對道德內涵的認識,也要引導大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判斷力,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后,提倡用社會道德實踐來取代傳統(tǒng)說教式的道德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對大學生道德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如果高校德育中的各種載體都能很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那么就能進一步推進大學生的道德建設,高校大學生道德重構就能夠得到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