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艷麗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橋北學校 青海 海東 810799)
有人說:“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边@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具有較強的哲理性。態(tài)度,其實就是指的是學生對選文產(chǎn)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為此,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要以堅硬的功力來改變學生學習語文吃力、痛苦、教學效率低的狀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為出發(fā)點,豐富學生的思想,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本文我從三個方面來淺談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
語文,本就是美的,只不過有些知識雖在表面上看較繁瑣,教師也在平時的授課中關注到的幾乎是它瑣碎和枯燥的一面。為此,教師要提高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教師的教學技能高,授課的藝術性強,并把此方法和技能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系統(tǒng)的扎實的講解和引導分析,學生學習起來也不難。另外,更要關注學生對選文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與互動,指導學生有機的結合全文來分析及理解,激發(fā)學生和作者思想的碰撞,碰撞出火花,逐漸豐富學生的思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提升學生們的思想境界,這樣有益于學生們終生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上,我經(jīng)常轉(zhuǎn)換角色,換位思考,認真聽取學生的心聲,師生之間成為貼心朋友,老師對學生的體貼關懷,使學生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積極性得以提高。重視閱讀和思考的語文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學生們才能真正的領略語文的美麗和魅力,才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上語文,投入的去學習語文。反之,如果教師沒有定力,一味的被時下的分數(shù)教育牽著鼻子走,那么,語文課會越上越枯燥,學生也越來越反感,那樣,語文就真的陷入亙古未有的尷尬境地了。如果語文課堂是“快樂的場所”,學生能被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誘導著去學習,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自然就端正了,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思考,才會參與,才會發(fā)問,才會提升。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疏導得法,“會教”才能“會學”,“樂教”才會“樂學”,“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弊寣W生“親其師,信其道”。
就拿期中考試前來說,各科教師都留很多作業(yè),學生忙得暈頭轉(zhuǎn)向,根本沒有自由復習時間。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下課前問學生:“你們希望老師怎樣留作業(yè)?”學生們一聽,眼睛都亮了,異口同聲地說:“不留作業(yè)!”我笑了,學生們也笑了,我爽快地說:“不留作業(yè)!”學生們激動地為我鼓掌,高喊:“語文老師萬歲!”我接著說:“不留作業(yè),是為了讓你們騰出時間自由復習,查漏補缺,”師生會心地笑了。結果,語文的考試成績比其他學科都好,從而可知,良好的環(huán)境是學習知識的前提,能促進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激情。
平常人們都這樣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賞識學生,就是肯定學生的成績以及表現(xiàn)。寬容就是可以說是容納學生的不足之處,以積極的心態(tài)糾正學生的錯誤及缺點。教師對學生的賞識不能過度,對學生的批評不能過分。賞識教育的最大價值就在于肯定和培育人類情感的力量,在于重建人性中的平衡和諧,喚醒人沉睡的潛能。賞識教育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以及發(fā)展。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他的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zhuǎn)身后,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么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他的勞累憔悴?!薄澳悄銥槭裁床恢苯痈嬖V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發(fā)現(xiàn)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這種積極性,及時給他鼓勵。至于為什么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p>
大師給我的啟示是:寬容學生的不足,永遠不對學生說“你不行”,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不要用狹隘的眼光、僵化的思想、固執(zhí)的頭腦去對待學生,無條件地看到學生的希望,學生才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只要學生有了學習的信心,他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興趣,才會努力的學習語文知識。我常常以寬容的心態(tài)來看待學生的作文,努力尋找每一篇作文的閃光點,每篇作文最少批注兩處優(yōu)點,這樣就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進步,能看到自己進步的空間,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學語文,誰也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要‘循序漸進’,才會有轉(zhuǎn)變,由寫不好到寫得好,由逼著寫到我想寫,這需要一個艱辛的過程,但艱辛之后就是成功的快樂。在學習的快樂著成長自己,發(fā)展自己,提高學習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明確提出了“教學的三維目標應有機整合”。“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中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樂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方面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語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而且也要滿足他們的情感、審美等精神層面的渴求,讓他們的心靈日漸健康,思想品質(zhì)逐步提高,而于漪老師曾說:“語文學科是一門實用而又多彩的人文學科”。但事實上,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往往導致語文教學的匠化和應試訓練的泛濫,使語文教學漠視了對人的塑造,淪為純技術性的機械訓練,這不但使豐富而生動的語文學科變得索然無味,更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從懂到會,其間必然會出現(xiàn)差錯,對于學生在課堂練習或課外作業(yè)出現(xiàn)的差錯不能等閑視之。因為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正是學生在某一知識還沒有弄清楚,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此時,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并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掌握問題的關鍵,找出問題的重點句、關鍵詞,細心品讀。一堂課,對干一些孩子來講是很漫長的,因為他定不下心來,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的學習注意力就分散,為此,教師要以靈活靈用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育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