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島
亦心老師:優(yōu)秀語文教師,擁有二十年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
愛果爸爸:親子活動推廣人,親子教育專家。
滴答: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具有豐富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實踐經(jīng)驗。
我們仨,陪著大家一起聊,讓閱讀寫作中的問題不再是問題!
芝麻開:大家好,我想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朋友請教一件事——如果孩子在作文里寫到一些負能量的話題,做家長的應(yīng)該怎么處理呢?
滴答:您好,請問您說的負能量的話題指的是哪些話題呢? 可以舉個例子嗎?
芝麻開:可以。 比如不喜歡寫作業(yè)啦,不想吃媽媽做的飯啦, 還有反對老師在秋游之前布置寫作文啦,基本就是,和家長或老師的要求唱反調(diào)的“吐槽”。
滴答:其實,在自然界里,能量是不分“正負”的。 現(xiàn)在所謂的“負能量”,實際上是指對一些已有規(guī)則的不滿,您說是吧?
芝麻開:沒錯! 孩子還這么小,就整天抱怨,長大了不就成了那種怨天尤人的“垃圾人”了嗎?
滴答:不好意思,我的想法可能和您相反——只要您能好好引導孩子,他長大不但不是“垃圾人”,還會成為很有出息的人。
芝麻開:是嗎? 您可以具體說說嗎?
滴答:好的。 其實,面對“吐槽”,我們?nèi)菀桩a(chǎn)生反感的情緒,因為沒有人愿意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反對意見,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真正的教育需要理性。 如果只看到表象就下結(jié)論,很容易產(chǎn)生誤解。
芝麻開:您是說這些“吐槽”還有積極的意義?
滴答:從您剛才舉的幾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孩子表達的意愿基本是合乎常理的,比如不喜歡寫作業(yè)。試想,有幾個孩子會興高采烈地寫作業(yè)呢? 如果從成年人的角度思考,大多數(shù)人對待工作憑借的是責任心,而并非是喜歡,那孩子忍不住說出真心話,又何錯之有呢?
芝麻開:好像是這個道理,不過還是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兒。
滴答:我明白您的感受,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愛學習”,這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成為我們的一種價值判斷標準,當遇到和這個理念相悖的說法,我們會本能地覺得不好接受。但是,“愛學習”是一種理想化的方向,而現(xiàn)實不一定是理想化的。在追求理想與面對現(xiàn)實之間尋找到理性平衡,才容易做出合理的判斷。
芝麻開:您說得對!其實,我小時候也不愛學習,只是沒有我家孩子膽子大,敢寫在作文里。
滴答:在我們成年人的生活中,有時會遇見一些愛抱怨的所謂“垃圾人”,他們似乎對一切都心懷不滿,有些甚至已經(jīng)背離了事實。這些“垃圾人”是如何形成的?他們并不是因為從小“吐槽”而變成這樣的,而是因為最初的吐槽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怨氣長年積聚才逐漸形成的。 試想,如果孩子能夠在現(xiàn)實中找到解決不滿的途徑,有爸爸媽媽或老師愿意傾聽與幫助,他體會到的會是什么呢?
芝麻開:嗯嗯,我明白了!今晚我就和孩子他媽好好溝通一下,看看可以做些什么??磥?,我們還要鼓勵孩子“吐槽”喲,這樣我們家長就能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了。
滴答:是呀,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吐槽”都沒有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吐槽”,所以說我們只要找到方法,正確對待,就可以讓“天塹變通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