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審題、點評老師:吳蕓香
(高級教師,紹興市塔山中心小學)
審題要點分析
這一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學著列作文提綱,寫清文章的重點。我們首先看:什么是“好戲”?簡單地說:十八般武藝,樣樣是好戲。寫之前,我們再思考三個問題:1.拿手好戲是如何煉成的?寫清其中的故事。2.如何安排寫作素材?包括寫作順序。3.詳略如何安排?這關(guān)系到文章的重點是否突出的問題。
《三招挑西瓜》的提綱,對我們列作文提綱是一個很好的引領(lǐng),但要讓文章有新意,我們對寫作提綱還是需要細細琢磨。這是本單元習作的重點,難點是如何寫清文章的重點。
寫作時,我們要“鎖定”自己的拿手好戲,打開記憶的閘門,盡可能多地挖掘?qū)懽魉夭?。在重點內(nèi)容表達方面,我們不妨學習、借鑒這一單元的教材文本。
比如《伯牙鼓琴》,伯牙鼓琴的水平高超,不僅可從他的演奏,也可從鐘子期的領(lǐng)悟中讀到。這也告訴我們:文章的表達,可從正面和側(cè)面兩個方面去思考。比如《書戴嵩畫?!?,一牧童居然指出了唐代畫家戴嵩《?!穲D中的錯誤:兩牛相斗,應(yīng)“尾搐入兩股間”,不是畫家畫的“掉尾而斗”,可見藝術(shù)的表達應(yīng)來源于生活。
再比如《月光曲》,文中最優(yōu)美的描寫就是兄妹倆聽著貝多芬的演奏想象的一段,課后不僅安排了背誦,而且還安排了一道選做題:聽一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寫下來。如你能自主地改成“必做”,在描寫音樂和繪畫,或別的“拿手好戲”時,用上“聯(lián)想和想象”,那文章的表達力度和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若把閱讀與寫作的關(guān)系,比作人體的“吐納”,那閱讀是積累、是吸收。我們只有細細破譯閱讀文本的密碼,才能很好地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