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偉
(福建省龍巖市適中中心小學,福建 龍巖 364011)
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力推動,徹底改革了傳統(tǒng)封閉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教學能使教學形式變得更加開放。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能在教材書本上學習新的知識,這種單一的知識獲取途徑對于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時代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豐富。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了解和接受其他新的知識,利用一些網(wǎng)絡平臺分享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與別人交流討論,使得討論交流不僅限于同班同學,這樣更能很好地吸收知識。教師則應將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源與教材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并重新整理,提取出重點難點,保證課堂的質量,同時令課堂更生動形象,令學生對課堂的看法有所改變。信息化的運用,能將本來難以消化的重點難點變得更加生動具體,這樣學生能更好地接受及消化知識,與此同時能大大提升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及興趣,學生接觸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提高興趣的同時又能吸收新的知識。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是一種能讓學生更好吸收知識的新能源。在有史以來的信息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部就班,使得學生們對課堂的氣氛感到枯燥,無法對學習產(chǎn)生學習的熱情。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學方式的變得豐富起來,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的信息課堂能使得氛圍活躍起來,學生也更愿意去接納課堂上的知識點。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大多數(shù)老師對于學生是一種“填充式”的教學方式,一昧地將知識灌輸?shù)綄W生地腦子里,這樣使得課堂枯燥無味。所以應當創(chuàng)造全新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一種和諧有趣的學習氛圍。例如英語,英語的實際運用十分廣泛,所有口語的使用都依賴于周圍的環(huán)境和氛圍。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跟著老師的語法創(chuàng)造教學意境,學生是很難將全身心投入于課堂中。只會造成老師在講,而學生一頭霧水,并且讓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知識晦澀難懂,從而產(chǎn)生負面情緒,這樣對學習是沒有好處的。但是信息課堂多媒體的運用完全可以改變這一尷尬的狀況。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分解使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結構達成一致,將知識性、新穎性、靈活性和趣味性等特點融入多媒體中,這多種特點的完美融合使得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簡單明了,成功地拉近了學生與知識點的距離。
課堂上不單是老師去使用多媒體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十分的重要。老師們可以自由的去選擇分組分隊的方式,結合學生們實際的情況,平衡各個小組的水平,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勞逸結合。同一小組的學生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從而提高學生們的集體參與感。同時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良好競爭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在競爭中快速成長。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題目,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激烈的討論的同時讓每個人都發(fā)表出自己不同的答案,再讓他們互相點評,最后取長補短得出最佳的答案。在每個小組說出自己討論的結果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每組的答案進行點評和指導。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通過互相補充,取長補短,進而提高了學生整體的信息技術水平。
例如:設計“幻燈片”的時候,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的去思考研究課題的重點,老師在一旁做好輔助工作,適時的指點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時間,能讓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也能對知識點充滿興趣與熱情。在學生自主設計的過程中,細節(jié)方面的小問題,老師可輕微指點,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完成實踐作業(yè)后,老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的作品,如有瑕疵便引導性的指出,給出學生建議和總結,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多媒體廣泛而全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盡量將課本內容貼近現(xiàn)實,讓知識點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自然也會以一種熟悉的姿態(tài)去接受熟悉的事。
總而言之,豐富教學方式構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已成為當代發(fā)展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勢,為增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優(yōu)化學習內容,采取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布置實踐作業(yè),讓學生接觸計算機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老師也要幫助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互聯(lián)網(wǎng)觀念,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獲取,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