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軍 江西工業(yè)貿易職業(yè)技術學院
武術教學工作是當下高職院校教學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選修課中重要的課程。武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xiàn)了民族氣節(jié)以及文化特色,不但能夠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水平,而且還可以增強娛樂性,所以是一項有代表性的體育項目。通過對當前高職院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問題進行分析得知,教學工作難以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而且也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教學質量并不理想,影響了傳承傳統(tǒng)文化工作的實施,因而需要深入認知武術教學的作用和意義,潛心研究武術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和其他的體育類教學工作同樣沒有得到積極的關注和重視,并且武術教學工作需要教學工作者具備豐富的武術知識,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以此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當下一些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工作中,一些武術老師往往沒有具備豐富的武術知識理論,而且技術能力也不高,缺少專業(yè)的武術老師代課任教,因此造成了武術知識儲備不足,教學能力水平不理想問題出現(xiàn),影響了正常的武術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大綱對于體育教學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提高學生技術能力,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培養(yǎng)學生適應能力。在高職院校武術教育教學中,如果只是重視了學生的武術能力的教學,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但是往往會忽略武術精神的發(fā)揚。武術教學工作很多時候僅僅重視技術方面的教學,老師常常會采用示所范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模仿并加強練習,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會忽略武術教學的本質和目的,武術教學的本質和目的是為了傳承和發(fā)揚我國武術精神,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以及武術精神,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往往沒有達到這個目的[1]。
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上,一些高職院校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老師讓學生觀看武術動作,并跟隨模仿,之后再加強練習力度,這種教學方式雖然也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動作和技術,但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不會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意,更不會主動向老師提問,因此學生更多的是被動的學習,這顯然是缺少了先進的教學觀念造成的。在武術教學中,教學內容一般是24 式太極拳以及一些長拳等套路,這些內容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學生卻不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機械性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會影響到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學生更難以掌握武術知識和技能。
在武術在教學過程中,武術老師是重要的引導者,是關系到學生學習效果的決定性因素。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武術教學工作中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學隊伍,創(chuàng)造機會提升武術老師的教學能力水平,豐富老師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培養(yǎng)老師的創(chuàng)新教學意識。比如可以讓武術老師參與到一些武術培訓活動,而且也可以讓武術老師和同行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彼此交換教學經驗和意見,取長補短,抓住機會提高教學能力。此外,還要根據學生對于武術學習的認識和武術基礎,有針對、有目的地引入先進的武術教學理念,而且還可以引入一些武術動作,提高教學水平[2]。
通過對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工作進行分析得知,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對于這方面的問題需要武術老師改變教學方式,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這個前提下學生才可以積極主動地學習。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而武術老師要起到良好的引導和指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改變傳統(tǒng)機械性的教學模式,根據當下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以及學生對于武術的認識,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條件,提高武術教學質量,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應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認識武術的學習[3]。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不但需要學生武術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積極地發(fā)揚武術精神,為傳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在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需要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加大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