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庭芳
從1978 年 到2018 年 這40 年間,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已累計達到585.71 萬人,僅2018 年一年就有66.21 萬人。這一龐大數(shù)字背后,不得不提一位對此有著卓越貢獻的人物:李政道。
現(xiàn)年93 歲的李政道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知名華裔物理學家,他出生于上海,求學于西南聯(lián)大,并于1945 年隨恩師、知名物理學家吳大猷赴美研究原子彈。
1970 年代回國后,李政道一手創(chuàng)立了改革開放后首個國際人才交流項目——CUSPEA 計劃,即中美聯(lián)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CUSPEA計劃于1980年開始實行,直到1988 年,前后舉辦了9 期,若加上1979 年試點性考試選取的18 人,該項目總計派出915 名中國留學生赴美攻讀物理專業(yè)。
有人將CUSPEA 計劃稱為中國人才海外交流的“黃金十年”。該計劃使近千名優(yōu)秀的中國學子在出國無門的歷史環(huán)境下,成功走進北美一流大學深造。
正如李政道自己評價的那樣,CUSPEA 計劃實施的十年,不過是中國物理學發(fā)展歷史中一個小小的插曲,但它確實是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起到了它應有的歷史作用。
CUSPEA 計劃揚帆起航有著一個漫長的鋪墊過程。
1972 年,赴美27 年后的李政道第一次回國。時值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在許多方面遠落后于世界,尤其是科學技術方面,李政道看到的是“滿目瘡痍”。
“這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停頓,使祖國整整一代年輕人沒有受到系統(tǒng)的高等教育。缺少了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年輕一代,中國是根本不可能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崩钫雷幕貞浄Q。
那時,李政道有了重建國內(nèi)教育體系的念頭,他也深知此事的艱難。待1974 年5 月第二次回來,李政道前往復旦大學和江青主抓的上海芭蕾舞學校參觀,他將自己的觀后感通過“兩彈元勛”之一的朱光亞轉給了時任總理周恩來。李政道在文章中提出,中國需要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和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
1974 年5 月,李政道受到周恩來的接見,當面向其闡述了培養(yǎng)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但相關計劃遭到了“四人幫”的反對,李政道據(jù)理力爭。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原副主任柳懷祖撰文回憶,這給參會的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革”結束后的1977 年5月,剛剛復出工作的鄧小平發(fā)表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講話,全社會都對恢復高考充滿期待。眼見國內(nèi)形勢好轉,李政道更頻繁地回到中國給研究生們補課,但他看到,國內(nèi)人才斷檔嚴重,光靠自己每年兩個月的講座遠遠不夠,要讓學生來到世界一流的學堂接受系統(tǒng)學習,才是培養(yǎng)人才的良方。
1980 年2 月,在兩次試點成功的基礎上,CUSPEA 計劃正式實施,第一期錄取127 位國內(nèi)物理專業(yè)的高校學生,送往美國幾十所高校攻讀物理學專業(yè)。但讓李政道驚訝的是,這次的阻力竟然來自國外。
他回憶,當時有一些很有影響的美籍華人學者直接給國內(nèi)領導寫信,反對CUSPEA 計劃,認為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CUSPEA考試試題不應該由美國人出題,并扣上了“喪權辱國”之類的大帽子,導致后來國內(nèi)工作推動很慢,幾近停擺。
多份CUSPEA 委員會會議紀要顯示,項目存亡之際,國家高層以及國家教委和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門給予了強力支持,CUSPEA才得以克服重重阻力繼續(xù)進行。
用李政道的話來說,CUSPEA計劃是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案例。
“國家還處在封閉狀態(tài),出國留學的渠道不通。再加上國家財政十分困難,不可能拿出大量的外匯經(jīng)費支持他們出國學習?!崩钫勒劦剑母镩_放初期,這些問題一方面阻礙了學生向外探索的動力,也使得國外高校對國內(nèi)學生的水平情況完全不了解。
通常情況下,要進入美國任何大學研究院的外國學生都必須通過GRE 和TOEFL 考試,然后填寫學校申請表,學校則根據(jù)學生此前的成績單、教授介紹信等材料交予招生辦公室,由招生辦公室審查合格并初選后才轉到該校研究院的各系。
由于國內(nèi)當時沒有GRE 和TOEFL 考試,無法按照常規(guī)渠道進行招考。李政道只能一家家聯(lián)系、一個個說服各學校物理院系的老師,給中國學生一個機會。1979 年第一批試點是在李政道任教的哥倫比亞大學,當年第二批則另有5 所大學的物理學專業(yè)參與。
“開始的時候,這五校的招生辦公室都是反對的,因為按美國大學的規(guī)定申請入學的第一輪審查機構應該是大學招生辦公室。他們不能放棄這份責任和權力?!崩钫阑貞?,他當時很費力地向各校的招生辦公室主任說明當時中國的特殊情形。
1980 年,李政道向53 所美國高水平的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和教授們發(fā)去了二百多封邀請函,并獲得支持。
“在美國正規(guī)的招生計劃之外,每年從一個特殊的外國招收近百名物理研究生,在美國歷史上也是沒有的?!崩钫勒劦健?/p>
CUSPEA 計劃取得突破性成功后,美國的華人化學和生物學家曾分別在化學和生物學領域嘗試實施類似CUSPEA 的項目,分別稱為CUSCEA 和CUSBEA。
美國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xié)會主席、1980 年CUSPEA 計劃參與者李大西曾向媒體回憶,當年全國有17 所高校、百余位學生參與了選拔考試。那是他從未見過的考試形式,兩天考四門課——三大力學和普通物理學,每半天考一門,全英文試卷,筆試成績將會作為考核標準之一。
此外,李政道每年還會邀請兩位美國高校物理學系教授擔任面試官,對每位學生作一對一談話。收到學校錄取書的學生,可以獲得學校的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和生活費,攻讀相關物理專業(yè)直至博士畢業(yè)。
成功舉辦數(shù)屆后,CUSPEA 的選拔開始規(guī)模化。不僅報考學生、參與的美國高校越來越多,甄選對象也由原來的博士生向碩士生擴展。
幫助學生走出國門,僅僅是李政道工作的開始,CUSPEA 學員到了美國后,他又要一頭扎入瑣碎的工作里。他親自設計了美國大學物理系的信息表,包括校系名稱、研究方向、聯(lián)系人姓名、聯(lián)系方式、獎學金金額等等,方便學生參考申報,并且每年都對表格進行修正。
他還要將所有學生的筆試成績表(分數(shù)和名次)、口試成績表、來華面試教授的評語等歸納整理,向美方各校作公告。還有此后的志愿協(xié)調(diào)、補錄等工作,李政道均親力親為。
“他們大多是20 歲左右的孩子,都是第一次出國。有的與學校、院系方面的接洽出了問題,就來找政道教授;有的同國內(nèi)的聯(lián)系出了問題,也來找政道教授;有的經(jīng)濟出現(xiàn)問題了,有的生病了,甚至還有戀愛和婚姻出了問題的等等,也都來找政道教授?!绷鴳炎婊貞?,李政道不厭其煩,逐一幫助解決,被稱作“CUSPEA 的總家長”;其夫人秦惠箬也十分熱心能干,她對CUSPEA 同學在生活上同樣給予了很大幫助。
直至1988 年的最后一批學生,該項目10 年間總共派出915 名學生,84 所美國頂級高校參與其中。
作為改革開放后首個國際人才交流項目,CUSPEA 計劃碩果頗豐,培養(yǎng)出了各自領域內(nèi)的學術領軍人和骨干。譬如前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心澄,美國赫爾曼·費什巴赫理論核物理獎得主、上海交大物理系教授季向東,物理學巴克萊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等人。
活躍于商界的,還有搜狐創(chuàng)始人張朝陽,“一號店”創(chuàng)始人于剛等項目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