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黎明湖校區(qū) 陳曉嵐
教育植根于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已經(jīng)是人人都懂得的并且公認的道理,但為什么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并且現(xiàn)在的問題學生已經(jīng)越來越多,他們的反應也越來越過激,更多的孩子選擇用自殘的方式來反抗,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們的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大家都在用我們所謂的愛在愛他們,全然不顧這樣的愛孩子們需不需要。我們時常打著“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去愛他們,這樣的愛或許孩子們會受不了。
新學期已經(jīng)過半,難得有機會出去培訓充充電。這天,我早早地起床,梳妝好準備出門,突然手機鈴響了,一個陌生號碼來電,于是接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的是熟悉的聲音,是學校的一位老師打來的?!瓣惱蠋煟銈儼嘤幸晃唤小愪J的學生,跟同學吵架了,情緒非常激動,坐在欄桿上準備跳樓,怎么勸都沒用,你趕緊過來一趟吧!”
我一聽是陳銳,麻煩,這個人不是誰都能勸得動的,她的脾氣特別倔。小時候因為家里窮,又是在外地生活,媽媽擔心女兒跟別人玩的時候傷到別人賠不起,所以每天都把孩子關在家里,不讓她出去玩,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了正常與人交往的能力,再加上媽媽自卑,潛移默化地滲透給了孩子,陳銳也就變得非常自卑與敏感,只要有人嘲笑她黑、嘲笑她胖,她就會情緒失控,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來。
接到這個電話說陳銳有這樣的舉動,我并沒有感到不可思議,但一聽說是陳銳我就尤其擔心,再加上她要選擇跳樓,并且又是在我要出去的日子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心里有一股無名之火。在接下去的幾分鐘里,年級組長、值周領導、校長還有別的一些見到這件事情的老師都紛紛給我打來電話,頂著巨大的壓力,匆匆趕到學校。這一路上,心情非常復雜,很生氣是不用說的,但是再生氣,我也必須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因為我知道,出了這樣的事情,我在孩子面前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對于解決這件事情不僅沒有任何好處,反倒會起反效果。我無數(shù)次地告訴自己,要冷靜要冷靜,并用理解的角度去考慮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我想她也一定很需要安慰吧。因此我決定,一會兒我看到她,我一定要先抱抱她。
匆匆趕到學校,來到教室門口,班上其他的同學都在教室門口,就陳銳在教室里,語文老師也在里面處理這件事情,教室里的桌子東倒西歪,想必剛才陳銳又在教室里大鬧了一番。
于是,又在外面等待,過了一小會兒,語文老師將她帶出了教室,我將班上其他的同學帶回教室,了解情況,安撫了孩子們的情緒并告訴他們,可以直接指出陳銳的不足,但不能對她進行人身攻擊,她的黑和胖她自己本身無法改變,這也不是她的錯,但她的脾氣不好是她的錯,同學們以后依然可以當面指出來。大家聽完以后,似乎也聽懂了我的這番話并點頭表示贊同。
正在這時,接到了語文老師的來電,說她已經(jīng)教育好了,讓我過去。果然,看到陳銳的時候,她的情緒非常穩(wěn)定,顯然語文老師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后續(xù)我的所有工作因為有了語文老師的鋪墊變得非常順暢。我看到她依然還是先抱了她,并告訴她:“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別人嘲笑你確實會讓人很難受,于是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發(fā)泄了一番,我也知道你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你也不知道怎么控制,這也確實有點難?!薄笆├蠋熞矔羞@樣的感受,尤其是別人在嘲笑你與生俱來的一些缺點,而且又是你無法改變的缺點,會讓你更惱怒?!薄澳愕倪@些想法施老師都能理解,但是你今天的做法老師并不認同,首先你選擇了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發(fā)泄你的情緒,這也是老師最不認同的地方,生氣了,難過了,可以躲起來痛哭一場,但絕不是用這樣自殘的方式。”陳銳也是一個聰明人,聽懂了老師的話后,她說她會改。
過了幾天,她又生氣了,和同學鬧了點矛盾生氣了,于是她就自己一個人躲起來玩起了魔方,我看到了非常開心,于是進去表揚了她。
又過了幾天,她和同學大吵了一架,生氣了出去躲了起來,此時糾結的心情上來了,我是該去找她呢,還是該相信她不會做出出格的事來,慢慢等呢?為了保證她的安全,我還是決定出去找她,沒想到她躲在了某個隱蔽的地方哭了一場,這下我可以放心了,那次我們又約定以后我不再出去找她,我相信她可以自己調節(jié)好情緒,然后自己回到教室,她也同意了。
再接下去她生氣了,出去了也自己回來了,但是時間比較久,我們也擔心,又給她規(guī)定出去生氣的時間不能超過一節(jié)課,出去的地點也必須是我們知道的兩個地方。
漸漸地,她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生氣的次數(shù)也在慢慢地減少,就這樣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要求她。也有的老師覺得我對她太過寬容,但我想不一樣的人應該用不同的方式,像她這樣如果不寬容,她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她會拒人于千里之外,孩子們其實很聰明,大人要說的道理他們都懂,只不過他們不愿意去做,又或者說沒有大人們的鼓勵與陪伴他們做不到。在教育的時候,我們應該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等孩子們能接受你的態(tài)度以后,你再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他才能接受,從而才會去改變。
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是平時一點一滴的澆灌才會有收獲的,因此,也希望我們能夠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多寬容他們、理解他們,再慢慢地提高對他們的要求。在寬容孩子們的同時也在修煉我們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涵養(yǎng),不大喊大叫,不驕不躁,這樣孩子們也會不驕不躁。讓我們與孩子們共同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