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遼貴
(貴州省長順縣第二中學 貴州 長順 550700)
預習與復習是英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預習能讓英語課堂效率更高,而復習使學生知識掌握更牢。培養(yǎng)學生預習與復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1 單詞預習。單詞是英語學習中的基礎(chǔ),而單詞的讀音則是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在新單元開始之前,讓學生先嘗試自行拼讀單詞,有條件的也可以自行聽錄音再模仿。在拼讀單詞之后,要求學生注意單詞詞性、意思、并嘗試用詞造句。單詞的預習能幫助學生了解新單元內(nèi)容——心中有底,則學生會有自信在課堂上更積極地發(fā)言,并且在新課學習時更易聽懂。
1.2 引入預習。英語課堂中的引入部分或許只有幾分鐘,但它卻是一堂英語課極為重要的開端。這樣的引入部分也可以由學生預習來完成。英語老師根據(jù)新單元內(nèi)容,安排學生提前準備相關(guān)圖片、英語小故事或英語歌曲等內(nèi)容,在英語課堂上展示或解說,以此來引入新課。
1.3 反復練習。英語學科的知識點多而細,很多內(nèi)容都需要識記。而學生的記憶力卻因人而異。這就要求同一個知識點需要反復被提及。在老師反復提及,學生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原本掌握較好的學生,其實已經(jīng)進入了對此知識的復習狀態(tài);而原本還未掌握的學生,也可以重新再經(jīng)歷一次從預習到練習再到復習的過程。
1.4 檢測復習。中學生記憶力快速卻短暫,所以復習在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老師可以通過定時和隨機兩種檢測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復習習慣。單詞、短語、固定搭配等簡單的內(nèi)容,老師可以通過每節(jié)課的聽寫來形成定時檢測,促使學生定時復習。
1.5 寫作復習。英語學科講究聽、說、讀、寫,缺一不可。而寫作要求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融合與再現(xiàn),促使學生去復習所學知識。根據(jù)每單元知識,老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命題作文、看圖作文以及英語周記等寫作練習。學生在寫作時,不僅復習所學知識,也鍛煉自己的思維。
學習中的良性競爭是學生進步的動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競爭與合作習慣。
2.1 自我競爭。知識的掌握、學習的提高往往是潛移默化,且變化不止的。在新知識開始后,老師應關(guān)注學生掌握情況、進步情況,并將之形成記錄。然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隨時將自己的情況進行對比:既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
2.2 男女競爭。男生和女生是構(gòu)成一個班級的兩個不同群體,是天然的學習競爭對手。尤其是初一的新生。剛進校的學生,由于互不了解,無法準確找到合適的競爭對手。這時老師可以直接以性別為區(qū)分,培養(yǎng)學生男女競爭習慣。
2.3 小組競爭。英語學科知識點注重基礎(chǔ)、知識繁多細瑣等特點,容易造成一個班級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老師應根據(jù)學生特點、學習方式、英語水平等多種因素,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培養(yǎng)學生小組競爭的習慣。
2.4 課堂合作。英語的學科特點使幾乎每一節(jié)英語課堂上都會有口語練習這一部分??谡Z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習慣的最佳時機。在練習之前,讓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搭檔,相互配合練習句型,同時還要相互糾正對方的錯誤,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
2.5 課后合作。45分鐘的課堂時間之外,學生還需要課外學習。英語課后的學習,也是培養(yǎng)學生競爭習慣的好時機。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不僅是考試學科,更是使用的工具。所以在英語學習中,學生不能只是接受,還應思考,以及應用。良好的思考和應用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3.1 互動思考。一堂成功的英語課少不了師生的互動。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決不能只顧自己講,完全忽視學生反映。相反,老師應多設(shè)置與學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在講解新知識時,第一遍,由老師講,學生重復;第二遍,老師講,學生模仿;第三遍,老師問,學生答。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接受信息,而且不斷思考。
3.2 題目思考。英語需要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練習。其中把知識點以題目的方式讓學生解答,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習慣的一個有效方法。學生在掌握新知識后,老師應及時留幾道相關(guān)題目,讓學生去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需要學生獨立思考。
3.3 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對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
3.4 考點應用。英語的知識點繁多,幾乎每一個都有可能成為考點。學生用所學知識點來應對考試,便是一個應用的過程。但是一味的考試,會讓學生有畏懼情緒。這時,老師可以在每一單元完成后,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所學知識出題,題目不宜多。每個學生5道小題即可。然后老師匯總題目,再讓學生答題。學生自己出的題目,相比老師出的題目或練習冊上的題目,能減輕學生畏懼情緒。
3.5 語境應用。英語的使用對于中學生來說主要是口語應用。初中英語對學生的口語有很大要求。幾乎每一節(jié)課,學生都會有口語練習。但僅僅是課堂的應用并不足夠,英語老師應創(chuàng)設(shè)更多說英語的環(huán)境,讓學生使用英語。英語老師可以選擇固定的某天某個時刻,開展“英語角”活動。
3.6 工具書使用。字典等工具書是語言學科不可缺少的好伙伴。英語老師在講解新知識時,應注意留一定生詞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查閱工具書;在解答學生提問時,也不要把所有生詞的意思都翻譯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去查閱。并且在課堂上,讓一位或幾位學生把查閱工具書后掌握的知識分享給全班。這種“為班級做貢獻”式的方法,可以鼓勵學生更多使用工具書。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chǔ)。老師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積累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方法,鍛煉更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