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亞琴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鎮(zhèn)丁所幼兒園,江蘇 南通 226600)
從新課程改革之后教育部門就規(guī)范了幼兒園教育要改變和防止發(fā)生小學化的傾向和問題,嚴禁在幼兒園教育中使用各種小學化的教學內容與方式,這樣引起了多個地區(qū)幼兒園的關注力。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還需要從家長做起,改變家長的偏差觀念,讓家長參與其中,更好的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幼兒園教育傾向于小學化的問題最后危害的還是幼兒,幼兒教育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是不同的概念,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若是使用小學的內容不僅僅違背了幼兒的成長原則,同時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屬于重復性教育,壓縮了幼兒本身應該動手動腦的活動和游戲時間。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條還是家長的因素,家長都比較看重孩子的學習分數,因此想領先在起跑線上,認為幼兒學習到的知識越多越好,只要能夠讓幼兒在進入學校之后獲得高分即可,那么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盡管能夠在某些方面予以理解,但是極大的危害了幼兒的成長原則,對于幼兒的未來學習會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嚴重的學習負擔。例如,在幼兒園,幼兒就需要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知識,面對競爭力的提升,家長甚至還要讓幼兒回家寫作業(yè)、學習,極大的改變了幼兒教育的初衷,因此對于兒童的未來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1]。
家長的錯誤觀念會加重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產生,因此在教育中還需要加強宣傳和培訓,改變家長過去那種錯誤的教育觀念,每一種事物包含幼兒成長都是有規(guī)律可遵循的,在教學教育上也需要遵循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改變家長硬性教育的辦法可以從科學教育觀念開始,不斷的提升家庭教育的基本水平,如給家長舉辦系列學習活動,對家長進行新教育改革的宣傳,也聘請相關的專家進入到幼兒園為家長講解新時期的教育方式,爭取讓家長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去讀懂孩子去理解和教育孩子。另外在幼兒園張貼相關的海報和條幅,邀請適齡的兒童家長赴會,也可以要求一些沒進入幼兒園的家長,提前為他們“上課”,專家報告、演講、案例分析等等讓家長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更加關注幼兒的心理身體健康成長,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以科學理念為先導才可以更好的讓幼兒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長要做好示范,學會和幼兒進行溝通,盡管孩子是家長所生,但是不能完全按照家長的想法去生活,家長正確的育兒觀是做好幼兒教育的前提和基礎[2]。
很多家長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寄予厚望,甚至不惜花很大力氣,花大量資金進行培養(yǎng),不想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但是試想一下,孩子背負著家長的夢想和希望前行,勢必要更累。例如,有些學生天生不喜歡音樂,但是家長偏偏讓學生去學習音樂想讓孩子成為第二個貝多芬,這對于孩子對家長都是十分不利的。在這個問題上幼兒園教育還需要聯合家長進行新幼兒教育環(huán)境的構建,形成合力,科學的建立起教育孩子的觀點,首先正確的認知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和特點,了解幼兒的學習興趣,順應幼兒天性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如積極的開展相關的游戲活動,做好科學引導因材施教工作。其次,減少幼兒對家長的依賴,盡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但是幼兒園還需要和家長做積極的溝通,兩者統(tǒng)一思想,形成合力,在共同努力之下做好幼兒教育工作。例如幼兒園在每個月都要召開一次家長會,為家長提供生活教育幫助,給家長“洗腦”讓家長可以更好的理解怎樣去教育幼兒,怎樣才可以輔助幼兒的健康成長。
另外,邀請家長進入幼兒園的平常教育中,進行親子活動,共同享受幼兒園教育的快樂,體驗幼兒的幼兒園生活,如和孩子一起做早操,和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打野戰(zhàn),共同做手工作業(yè)等等,體味在沒有作業(yè)中孩子的快樂[3]。
綜上所述,本文對改變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應從家長做起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家長的錯誤觀念導致幼兒園可能產生教育傾向小學化的問題,在這樣的現象之下首先要糾正家長的錯誤觀念,其次要在家園共育的環(huán)境下形成教育合力,改變此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