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謝臣小學 李曉磊
“作文”二字,在學生眼中也好,在老師眼中也罷,總會讓我們產(chǎn)生異樣的情緒。在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個性化角度下的作文教學也越發(fā)受到重視,但是實際教學可知,很多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遇到無話可寫、情感不足等問題,這種狀態(tài)如果一直沒得到改善,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自然會降低。作為語文教師,有義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個性化,為幫助學生能寫出一篇篇別具一格的作文來不斷努力。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但也是重點。要想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要從興趣培養(yǎng)做起。只有積極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革新寫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他們也才能從寫作中得到樂趣,真正喜歡上作文。作文通常都是動筆寫在紙上的,規(guī)規(guī)矩矩的,導致很多學生覺得單調、乏味。豐富寫作形式,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夠有明顯的進步。
實踐證明,堅持寫日記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當學生有了創(chuàng)作欲望時,又會有這種“不知道寫些什么”“不知道該怎么寫”的心理,這些現(xiàn)象都是平時的素材積累不足導致的。作為教師,要引導和幫助他們,指導學生積累足夠多的寫作素材,才能豐富作文內(nèi)容。首先,寫日記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去描寫和記錄的,大家把看到的一些有價值的事物記在自己的日記里”。你如,可以將其設置為“學習日記”“班級日記”,學生可以寫自己學習上的經(jīng)歷和收獲,或者是班級里發(fā)生的喜怒哀樂。
堅持記日記能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而且還能積累好詞好句,有效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積累好詞好句需要長期堅持,此時可要求學生自備一個專用抄記好詞好句的筆記本,每天抽出時間讀一讀、背一背,時間久了,積累的素材自然也就多了起來。將這些積累的素材用到寫作中,更好地為作文服務。
寫作的內(nèi)容往往和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寫作是生活的表達,生活是寫作最好的素材來源,學生的認知與情感都是建立在生活上的,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加強對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小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等十分敏銳,實際生活豐富,充分利用起來,寫作水平也會不斷提高。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借助生活的力量,讓學生描繪學校的風景,可組織他們到學校的各個位置進行觀察與感受,經(jīng)過自己的眼睛、耳朵與身體的觸動加深對學校風景的認識,寫作時自然就能寫出別具一格的作文來。
農(nóng)民種地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說,作文教學也應該是“三分導,七分評”,科學合理的評講作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
首先,評講及時。講評必須講究時效性,學生作文后一般兩三天,要及時反饋評講,切記不能不評,拖久了勢必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而且還會沖淡他們的寫作興趣,阻礙了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欲望。其次,講評要緊扣重點。要始終把訓練什么,評講什么等放在重要位置,要有針對性,不可主次不分。此外,要抓住典型。學生作文各不相同,鼓勵學生打破束縛思想的框架,講出自己要講的話,寫出來的文章才有個性,也才能創(chuàng)出新意。因此,講評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典型的習作,對普遍性現(xiàn)象和問題集中加以評價。個別問題可當面批改,既能照顧個別同學,又能提高全班學生的作文水平,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生寫作文是起步階段,在作文教學指導中,針對不同學年段的學生的作文水平有針對性地指導。不但要把握閱讀教材進行作文指導,還要適當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積攢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多引導學生主動去觀察生活,培養(yǎng)自己從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的習慣,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