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靜玲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第八中學,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會教,而是教會,即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包容;學會獨立,思考,完美個性;學會負責,尊重,感恩……當今社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的競爭與其說是孩子們的競爭,不如說是家長教育能力的競爭,所以,家長教育孩子需要智慧。
我家孩兒從娘胎出來就好激動,好跺腳,但凡有點高興的事或不順心的事都表現(xiàn)在跺腳上。我告訴兒子:如果你跺腳,樓下鄰居就認為媽媽沒有素質,教育的孩子也沒有教養(yǎng),為了消除他們的反感和不快,媽媽和你下樓給鄰居道歉,媽媽說明道歉的原因,你也要說出自己的過錯,并保證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錯誤。我牽著他的手敲開鄰居的門,由衷的向對方道歉,他學我樣也給鄰居道歉,鄰居阿姨委婉的指出他的錯誤且鼓勵他做個好孩子?;丶液笏谷皇諗苛撕枚?,之后雖然還犯跺腳的毛病,但他跺腳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直到?jīng)]有。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不僅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對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
孩子,性子燥,脾氣急,執(zhí)拗,嘴又快,我給他起了個綽號“理常在”。周五周六不寫作業(yè)導致周天寫的作業(yè)沒有質量,我和他協(xié)商怎樣合理地安排寫作業(yè)和玩的時間;他書寫不規(guī)范,我和他研究字沒寫好的原因且堅持練字;他想買玩具或者生活用品時,我會從實用價值角度幫他分析有沒有必要買……我扮演著媽媽和朋友的角色。幾年下來,在這樣的氣氛中他不再那么倔,那么躁了,心態(tài)平穩(wěn)了很多,學習成績也穩(wěn)中有升。為了孩子能適應社會,將來有一席之地,我們做家長的需要培養(yǎng)他們會思考,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時光荏苒,我家孩子今年六年級了,青春期已來到,叛逆隨之而來。我和他硬碰硬必定兩半俱傷,傷了和氣毀了信任,示弱。對,這個辦法我屢試屢爽。早晨我上班早,臨走時對兒子說:“記得預約米飯噢”!中午回家要急著做飯,鍋沒刷菜沒洗,我對兒子央求道:“寶,媽媽都快累死了,你刷鍋,我切菜炒菜,咱們雙管齊下,行不”?兒子爽快答應,干的有模有樣。當然,我也會把我強項的一面展現(xiàn)給他,讓他佩服的五體投地:辦手抄報我給他畫畫,他夸我好厲害;詩歌對不上上下句,我把整首詩給他背一遍;給他編笑話,編腦筋急轉彎他說我太牛叉……
實際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是相輔相成的,勞動有利于 培養(yǎng)孩子的分析,判斷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任務意識,責任感和義務感,同時在勞動中增進了孩子與父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