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榮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歷史教學成為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一門學科,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完成歷史學習,掌握歷史知識,作為歷史老師,我們應當明確歷史學系的重要性,并且對歷史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
歷史教學是初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科目,這一科目的設立,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通過初中歷史的學習,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史學知識和有更深刻的了解,通過具體的史學人物和史學事件,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為當下的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的成長提供幫助。
既然學校和教師都認可歷史教學的重要性,那么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育改革之下,初中歷史老師該如何正確開展歷史教學,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的,本人根據教學經驗及與其他教師探討得出一些個人的見解,具體如下:
2.1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對與初中歷史的教學,由于歷史教學的內容幾乎是固定的,并且史學的教學也與其他的科目教學存在一定的查一下,因此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比較傳統(tǒng),主要表現為你教我學、你講我聽的方式,這種講課方式明顯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發(fā)展規(guī)律,也間接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成為了接收的機器,不用動腦,不會提問也不會質疑。所以針對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打破這種陳舊觀念,利用現代理念教育思想,以學生為本,提倡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師生平等和進教學互動的關系,是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
2.2 深度挖掘教材,激發(fā)學生潛能。自從國家教育部頒發(fā)歷史教學新課標之后,各地區(qū)初中對于使用的初中歷史教學教材的紙張、作品材料、版面的選擇上有力明顯的改善。初中歷史教材是教師傳授初中歷史知識的工具,所以初中歷史教師要想上好一節(jié)初中歷史課,不僅需要教師的基本功、和對課堂整體把握的駕馭能力,更需要深度挖掘初中歷史教材的厚度。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要經過自己對教材的深刻解讀和對應孩子們的胃口進行靈活應用,將初中歷史課引向一個更加寬闊的領域,幫助孩子去體驗、去感受初中歷史的魅力。在使用和審讀教材方面,筆者認為在教師進行備課時,除了按照知識的結構編寫,還要每個年級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程度有簡單到難點,循序漸進,設計課時和講授時要有重點內容傾向性,找好切入點,擴大眼界,將教材的使用優(yōu)化到最大程度。
2.3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主陣地,也是豐富學生想象力,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師應該非常重視歷史課堂的作用,從課堂細節(jié)抓起,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利用自己的實際經驗探索創(chuàng)造教學的有效方式,使學生對歷史充滿自信,在每一節(jié)的課程都與歷史產生共鳴,在情感體驗上碰撞出心靈相通的火花。
2.4 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和能力。歷史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專業(yè)能力對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好壞有直接關系,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初中歷史教師,提升自身的素質,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先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業(yè)全能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初中歷史創(chuàng)造教學的需要。所以,歷史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個人藝術魅力和專業(yè)技能的藝術修養(yǎng)。不管什么專業(yè)的老師都應該加強教師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和能力。身為歷史老師,應該多加強歷史課程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的注意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形象的、直觀的、生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充分的了解學習要領和方法,同時要加強對歷史學習的領會能力,讓學生更加明白歷史教師要表達的中心。
2.5 加強教學反思的能力。良好的教學是一個能得到學生反饋、教師自我反思和調整的閉環(huán)過程。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平時歷史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除了基本的歷史教材知識學習,學生還應該涉獵其他非教材內容的學習,對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增加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認識有實質性的幫助。
歷史學系可以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一定的技術,對于高中和大學的學習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對于分析問題和觀察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初中生,通過歷史學習可以更好的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而且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