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樹彪
(吉林省通榆縣第十中學校 吉林 白城 137211)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教育的實際過程中,就以生物教學為例,其教學開展的實際就必須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相應的經(jīng)驗相互聯(lián)系,使得學生能夠將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實際過程中,還要使學生注意到自身和社會關系,自身和文化的關系這幾個方面。這樣一來,使得學生能夠形成對待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良好心態(tài)。
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生物學習多半是聽課和做筆記,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受打擊,不利于他們更好的學習生物。因此,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就是強調要利用生活化的場景引發(fā)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熱情,這樣學生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被思維帶動著進行學習過程的開展,學習效率提升自然迅速。例如,在開展生物課程《人體的呼吸》章節(jié)教學過程中,生物老師的生物課堂可以通過兼顧知識性與趣味性,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播放關于“經(jīng)常用嘴呼吸會使人變丑”的視頻,讓學生在開懷一笑后真正體驗到學習生物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此外,生物課堂中,教師還要建立起與學生的良好互動關系,讓學生多多發(fā)言,學生可以隨時提問,或者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要肯定這些同學的行為,鼓勵大家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
生物教學的實際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就能夠實現(xiàn)。因為,知識的學習同樣是一個由外向內(nèi)的轉移和傳遞的過程,也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構建自身知識經(jīng)驗的實際過程。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認真的備課,深入的分析材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景,通過提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的過程中。
教學目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教學行動的一個向導和依據(jù),新課改的側重點就是要將知識,個人的能力以及價值觀實現(xiàn)統(tǒng)一化,它旨在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而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就是一個將知識,能力和價值觀融合的一個過程。學生想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就要不斷地去總結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生物學學科的課程要求就是讓學生了解基礎的生物學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并且能夠把他們應用到現(xiàn)實的生活中來,體會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將基礎概念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有助于他們加深理解,充分消化知識。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初中階段生物教學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問題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苯處煹奶釂枌τ谝龑W生思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提問既要有趣味性,還要有藝術性。教師需要找準生活和教材之間的契合點,設計層次及目標明確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想要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老師可以利用水果在常溫狀態(tài)下長時間腐爛發(fā)霉的現(xiàn)象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水果腐爛發(fā)霉的原因和其中被分解的物質以及細菌和真菌在其中起到的關鍵性的作用是什么等。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和學生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水果在常溫狀態(tài)下之所以發(fā)霉和腐爛,是因為霉菌在不斷的生長以及其中的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其他的物質,并且細菌和真菌在其中起到了分解的關鍵性作用。同時這種方法還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具有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學習的素材,還可以有效地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可以在快樂中學習并掌握新的知識。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知識與生物課本進行結合,有效地將復雜的知識生活化,這樣不僅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理解,提高生物的學習效率。
新課改明確的要求了教師要在教學中提升自主意識,努力的挖掘生物課程教學的資源。所以,要想落實生物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生物教學的相關內(nèi)容向著學生生活的實際內(nèi)容進行轉變。筆者在對上“保護動物多樣性”這一課程中,筆者首先是讓學生了解了當下社會中的野生動物買賣、獵殺的實際資料和影響,讓學生表述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情緒就會變得很高漲,能夠深刻地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必要性。還有就是筆者在講“生物于環(huán)境”這一課程的時候,引用了“晏子使楚”的一個典故“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其葉徒相似,而其味不同。”筆者用這一典故來設置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后進行解答。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就顯得非常的好。
總的來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生物,如果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對生活中的生物素材進行合理運用的話,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樂于思考和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有效地提升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以學生為本,適當?shù)馗鶕?jù)課程來改變教學方式,慢慢地引導學生對現(xiàn)實的生活實踐進行反思和評判,充分地將生物教學和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實現(xiàn)生物課堂生活化的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充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