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梅
(江蘇省泰州市白馬中心幼兒園,江蘇 泰州 225300)
幼兒正處于對所有事物都好奇的階段,也是比較愛玩的年紀,想要讓幼兒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地聽講是比較難的,游戲化的課程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課堂,遇到比較抽象的課題便需要用到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所講內容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幼兒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讓幼兒能真切地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快樂,充分激發(fā)出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幼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幼兒的世界很小,日常所能接觸到的都是通過教師和家長來了解的,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單調,游戲化課程的開展是結合了幼兒愛玩的特性,幼兒需要自覺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從游戲中了解知識信息,并且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而教師的資源是有限的,為了讓幼兒學習更具趣味性,教師需要不斷地豐富教學資源,不斷地去創(chuàng)新,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彌補了游戲教學中的不足,可以讓幼兒直觀地理解學習內容,了解到平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事物。幼兒的想象力是比較豐富的,信息技術可以讓幼兒的想象空間無限擴大,帶領幼兒領略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比如“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幼兒不了解蝌蚪變化成青蛙的整個過程,如果在生活中去觀察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動畫,演示蝌蚪變成青蛙的整個過程,幼兒能夠直觀的看到,充分了解蝌蚪的成長過程,對事物的成長有了新的認識。利用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教學資源,還可以更好地將客觀事實呈現(xiàn)在幼兒眼前,便于他們理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結束游戲化模式的教學時,幼兒還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去,想要讓他們快速地走出游戲的環(huán)境中,必須要有足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新鮮事物,幼兒比較愛看動畫片,教師可以將所講內容制作成動畫的形式,生動的畫面更容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比如讓幼兒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天氣逐漸變暖,所有事物慢慢從沉睡中蘇醒,夏季是辛勤播種的季節(jié),人們撒下希望的種子,在太陽下盡情揮灑自己的汗水,秋季是喜獲豐收的季節(jié),微涼的天氣阻擋不住人們收獲的喜悅,冬季是大地沉睡的季節(jié),刺骨的寒風讓人們變得更加堅強。教師可以找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圖片來展示,一棵樹木從發(fā)芽到枝葉繁茂,樹葉由綠變黃,最后枯萎凋落,讓幼兒能夠直觀的看到四季的變化,感受不同季節(jié)世界的變幻無常。幼兒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描述他們心中春夏秋冬是如何變化的。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描述讓他們更加了解這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幼兒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將知識滲透到幼兒的生活中,讓幼兒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增強幼兒的探索意識,利于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信息技術融合了聲音、文字、圖形,讓靜止的事物更加生動地呈現(xiàn)到幼兒眼前,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的形象化,有利于幼兒準確的認知周邊的事物,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以幼兒為主體,進行開放式的教育形式,充分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他們獨立創(chuàng)新的能力,結合幼兒自身特點,培養(yǎng)他們敢于探索未知、獨立動手的能力。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幼兒接觸的范圍是有限的,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勇于在未知的世界里不斷前行,在探索中吸取知識,學會成長。幼兒在學習發(fā)音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模擬的聲音,讓幼兒跟著去學,聽完一遍之后再結合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講解,學a的發(fā)音時,人們往往在比較驚訝時會發(fā)出“啊”的一聲,學“o”的發(fā)音時,突然明白了別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時會“哦”的一聲,這個時候老師可以提問“e”的發(fā)音,給幼兒一些引導,“想要吃飯的時候會怎么說呢?”有些學生會說“我餓了”,這樣幼兒就能準確的發(fā)出“e”的聲音,幼兒對新事物的接觸都是比較好奇的,剛處在發(fā)音的新鮮時段,在課下也能進行自主練習,不停的展現(xiàn)自己新學到的技能。運用生活中的案例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采用信息技術的方式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達成了提升了教學效果的目標。
信息技術的采用是幼兒教師新的挑戰(zhàn)。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強化幼兒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但是如何將靜態(tài)的事物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出來,是幼兒教師遇到的一大難題,正確而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結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理念,高效提升教師教學質量。有效地把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融入到游戲化課程模式中去,教師的教學資源才能更加豐富,課堂氛圍才會變得生機勃勃。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時要結合幼兒的特征,內容要淺顯易懂,畫面要鮮艷活潑,圖片要精美有趣,能夠留給幼兒一定的想象空間。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活躍幼兒的思維,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幼兒提升全方位的能力。讓幼兒制作一個美麗的風箏,風箏的形態(tài)是多樣化的,幼兒僅憑自己的想象,無法掌握制作風箏的要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展現(xiàn)幾種風箏的樣式,運用動畫的形式讓幼兒掌握風箏制作的要領,多為幼兒提供一些素材,讓幼兒能夠從素材中得到啟發(fā),描繪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風箏,這樣不僅增添了幼兒的想象力,也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采用信息技術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氛圍,可以讓幼兒準確的表達出心中所想。在游戲教學模式下,幼兒不明白一些規(guī)則,在游戲出現(xiàn)不同的狀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將游戲規(guī)則生動地展現(xiàn)給幼兒,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更好地遵守游戲規(guī)則,快速的融入到游戲學習中去,最后能輕松的完成學習任務。要讓幼兒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氛圍中去,幼兒之間可以有更好地交流,教師讓幼兒進行丟手絹的游戲,玩游戲之前像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玩游戲的視頻,提醒幼兒注意觀察,在播放的過程中給他們一些提示,讓幼兒能夠明白其中的規(guī)則,丟手絹游戲中輸?shù)囊邮軕土P,可以讓幼兒展現(xiàn)自己的特長,勇于表現(xiàn)自己,增強幼兒的勇氣,在愉快的氛圍中幼兒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從游戲中發(fā)現(xiàn)幼兒各自的特長,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結合幼兒自身的特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幼兒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游戲化的課程模式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F(xiàn)代信息技術下,教師多采用的是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書本上的內容,教師在設計課件時要結合幼兒的特征,制作出符合幼兒發(fā)展的課程內容,讓幼兒能夠從課件中快速接受新知識。
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前要根據(jù)幼兒的特征,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符合幼兒的健康發(fā)展,讓每個幼兒都能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多媒體課件可以展現(xiàn)的內容形式有很多,集合了文字、聲音、畫面于一體,圖文并茂的形式更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幼兒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幼兒的求知欲,使得幼兒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現(xiàn)能夠讓幼兒全面理解知識,通過自身掌握的內容盡情地發(fā)散思維。以認識各種動物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動物園的照片,幼兒對小動物都是比較好奇的,可以讓他們想象動物園里有什么,教師可以做引導性的提問:“請問動物園里都有哪些動物,誰能給老師描述一下呢?”幼兒對動物的認知是有限的,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圖片時可以增加一些聲音,讓幼兒能夠加深對動物的了解。這種形式的教學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針對課件中的內容向幼兒提問,讓幼兒可以自由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引發(fā)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幼兒的世界是繽紛多彩的,他們也是比較容易滿足的,鮮艷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一盒彩筆一朵小花都能讓幼兒心情愉快,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更能提高效率,因此教師在制作課件時要符合幼兒的審美,引導幼兒增加對美的認知與感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涂畫,看到美好的事物總是想要把他們畫下來,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先做示范,幼兒跟著學,一直處在模仿的形式中,很難讓畫面內容活靈活現(xiàn),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出事物動態(tài)的一面,幼兒可以根據(jù)提供的畫面,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進行創(chuàng)作,給予幼兒足夠發(fā)揮想象力的空間,從而展示出事物不同的一面。以秋天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了樹葉由綠變黃的過程,引導幼兒去想象,還有哪些事的變化預示著秋天的到來,幼兒會根據(jù)他們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描繪出不一樣的秋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游戲化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幼兒很好地融入課堂,在快樂的游戲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進行幼兒教育時,教師根據(jù)幼兒教學的特點以及幼兒的發(fā)展需求,把教育的內容、要求、目標融入到各種游戲中,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很好地增加了幼兒的課堂互動性,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內容無法用游戲的形式展現(xiàn),教師便可以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教學過程中遇到重點、難點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信息技術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可以創(chuàng)設出與幼兒學習相關的情境,讓幼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教師要做好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幫助幼兒之間進行相互合作,增強學習的效率。進行教幼兒認識數(shù)字教學時,1像鉛筆能寫字,2像小鴨水中游,3像耳朵能聽話,4像紅旗迎風飄,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將這些數(shù)字以動態(tài)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將數(shù)字和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打亂順序,讓幼兒自己去思考,教師也可以提問“1應該和哪個連接”幼兒會爭先回答“和鉛筆”,氣氛十分活躍,最后再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幫助幼兒很好地認識了數(shù)字。幼兒的情緒是很容易激發(fā)的,只有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才能提升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
幼兒獲取知識的途徑一般是從書本上、教師以及家長的講解中,不能直觀的感受到知識本身,逐漸地會讓幼兒感覺到枯燥和乏味,降低了對知識的渴望程度。幼兒的世界是充滿科幻和神秘的,他們憧憬的是童話里的世界,如果將他們想象里的世界生動形象的描繪出,幼兒更容易接受,并且能夠主動去探索。采用信息技術中的圖文以及聲音讓抽象的知識能夠可觀、可聽,有利于幼兒快速的了解新事物,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學習數(shù)字的分成為例,分成是比較難的,幼兒剛剛接觸時難以理解分成的含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在播放的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觀察,做引導性的提問:“雞媽媽帶著小雞們出去覓食,大家數(shù)一數(shù)共有多少只小雞,有幾只小雞找到了食物,還剩下幾只沒有找到呢?”幼兒能夠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給出答案,一共有6只小雞,4只小雞找到了食物,還剩下2只,那么就是6-4=2,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可以快速理解分成的運用,能夠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解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幼兒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增添了游戲化課程教學模式的趣味性,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為幼兒的知識世界增添了色彩,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化了教師的教育過程,對于提高教師教育的教學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