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媛
(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鸚鴿初級中學 陜西 太白 721600)
初中歷史科目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在初中階段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性。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熏陶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而有效的增強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歷史觀念,整體的提高學生素養(yǎng)。在本文中,教師用什么辦法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在以下談出幾點,讓廣大教師借鑒。
在學校重視起來素質教育,根據(jù)教師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不要重視初中生熟練掌握到歷史知識,考試成績的高低,要重視的是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增強自身的品質,建立準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指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過程是不可以缺少的。教師在課堂歷史教學時候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然的話,學生擁有一身的才能,不愛國,反而對于國家有害處。在歷史課本中愛國主義精神是不能磨滅的教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演變史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來源,傳承中華文化,提高學生的民族精神;根據(jù)古代不同朝代的管理制度的變化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時代的背景,創(chuàng)新時代的管理制度;從國家受到的屈辱和共同抗爭提高學生高漲的愛國精神等等不同的愛國素材都可以結合到初中歷史課堂中。而我們身為初中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以身作則,提高學生自身的責任感,更好的繼承傳統(tǒng)文化,教師在教學中傳播正能量,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讓學生過著積極的生活狀態(tài),能夠使學生在未來為祖國做出功績。
例如:教師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相關知識時,一般教師在歷史課堂傳播二戰(zhàn)是雙刃劍,把積極的情緒帶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和平的珍貴,為了和平堅持不懈的抗爭。教師可以將這課知識延伸,在課堂中采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現(xiàn)在為了紀念中國成立周年慶的視頻,與之前的為了和平抗爭相比較,讓學生感受到民族人民不同的愛國精神。由于在初中時期學生的生理、心理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要給學生樹立不好的思想,讓學生心理有著不正面的思想,在接受教師的理論教學后,有利于學生理性思考,健全學生的人格,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誠信是一個人的根本,每個人對于社會所付出的功績都是有限度的,但是我們人民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所做的付出就會強大國家。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高尚的品德中間就包含著誠信,在古代時代中,就有著不同的故事流古至今:皇甫績守信求責、晏殊信譽的樹立、李勉葬銀等等,一個人的誠信可以自我約束,沒有設立相關的制度,但是像在無形中驅策著自己,一般在交往中人們之間出現(xiàn)沖突都是因為沒有誠信,所以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德,進一步實現(xiàn)將誠信教育滲透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伐無道、誅暴秦》這課內容時,教師要合理設立好教學任務,講解的課本內容是非常完美的對立素材,讓學生認識到課本中所反應的情感觀念和價值觀,學生掌握到秦做出的暴政是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讓學生認識到在當時的年代中得天下需要先得民心。而且,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都愿意聽取歷史故事的情況,采用正能量的故事說給學生聽,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德,獨立的歸納其中的意義,而不是教師去講解出有關誠信的情況,導致學生厭棄,降低興趣。
在初中時期,學生自身也在發(fā)生不斷的變化,出現(xiàn)不同的身心問題,例如逃學、斗毆等等,教師沒有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指導,導致讓學生發(fā)生大錯。借鑒發(fā)生的事情,就了解其中發(fā)生的規(guī)律,在多年前的古人事跡可以在不同時間都鞭策著自己,指導明確的方向。
例如:教師在講解《紅軍不怕遠征難》這課內容時,教師在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時營造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在學習中如果受到教師的斥責就會放棄對知識的學習?有沒有因為別人的成績好,覺得自己的學習沒有意義,因此,我們換位思考,你是一名長征路上的紅軍,遇到的煩惱跟你的煩惱相比較算什么呢?”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講解關于長征路上歷史故事,增強學生樂觀主義精神,有效的塑造學生的人格。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歷史知識教學和滲透德育都是比較重要,在生活中學生沒有知識不可怕,但必須擁有良好的品德。學生處于的初中時期很關鍵,教師要重視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更好的促進學生德才兼?zhèn)涮嵘?,向國家作出功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