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飛
(浙江省紹興市樹人中學 浙江 紹興 312000)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常用手段,也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技能,按照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學生必須吸收相當數(shù)量的語言材料和經(jīng)過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才能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閱讀也是學生接觸外語信息,參加外語實踐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富的語言材料,能幫助他們掌握和了解英國國家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文化知識背景,也可以豐富英語詞匯,語法知識,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問答式教學法,這是我們大部分英語老師最樂于采取的教學策略,通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用提問形式代替了單純的講授。然而,由于問答式教學模式自身以及人為所致,教師針對文章提出一連串問題,學生忙于回答的設問式教學,實際上還是單向活動(師→生;生→師)。這樣往往整堂課都是老師在牽著學生的鼻子去完成閱讀教學,會使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狀態(tài),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的惰性與依賴性滋長,不利于閱讀綜合思維的訓練和培養(yǎng)。
通過對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問答式教學法很明顯已無法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的要求。那么我們英語教師應該學會如何根據(jù)一篇具體閱讀文章的特點,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讀文章的主題思想,抓住文章的重要細節(jié),既理解字面的意思,又理解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快速、準確、高效地獲取所需信息,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思維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閱讀策略與活動是緊密結合的,只有把握好閱讀策略,才能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常見的活動有:
A.閱讀策略活動:文本閱讀為學生提供需要分析句子結構理解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圖式利用在所給文章的相應部分教師通過問題提示學生進行文本與圖式之間的聯(lián)結,讀后讓學生談論自己是如何利用圖式信息理解的。選擇注意力通過問題提示和閱讀控制表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把注意力集中某具體信息。策略調(diào)控提供風格各異的文章讓學生選擇不同的閱讀策略,或者同一篇文章為學生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任務完成后讓學生介紹自己完成不同任務時所采用的閱讀方式。文本利用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設計推理推論問題,學生完成任務后介紹自己是利用什么上下文信息進行推理的。整體閱讀為學生提供可以采用整體閱讀方式的文章,提示學生要采用整體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閱讀后討論自己閱讀的感受。信息分析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別的信息讓學生分類。結構分析通過表格、結構圖等方式的填充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
B.閱讀技能活動:閱讀技能不同于閱讀策略,策略是有意識行為,而技能是無意識行為,只有當學生可以無意識的使用某種策略獲取信息、理解文本、完成任務才算掌握了某種技能。
技能活動包括猜測詞義,對規(guī)定詞語所指的選擇;根據(jù)所給句子或段落預測下文。理解篇章結構段落順序重組;段落作用討論。理解細節(jié)信息練習,如信息圖表化;根據(jù)文章重組句子;根據(jù)故事排列圖片。推論正誤判斷,表格填充、討論等。
3.1 關注閱讀過程的完整性。所謂關注閱讀過程指閱讀活動的設計要關注活動所處的閱讀環(huán)節(jié),不能頭重腳輕,也不能顧此失彼。當前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采用整體教學模式,分為三個主要過程: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其中,While-reading是閱讀教學的主體部分。閱讀教學的最佳結構是橄欖形,兩頭小中間大。Pre-reading是閱讀教學的開頭,應該短小、精彩,旨在激活學生與話題相關的已有的背景知識,為下一步閱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要緊密連續(xù)學生的知識儲備,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While-reading是閱讀教學的主體部分和核心階段,應該有充實、豐富的內(nèi)容。教師和學生應該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恰當?shù)拈喿x策略獲取主要事實和觀點上。Post-reading屬于讀后的鞏固拓展。讀后活動的設計應基于文本內(nèi)容,可以檢查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作進一步的探討與思考。閱讀后的拓展講究厚積薄發(fā),只有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扎實地完成閱讀中的各項任務,讀后的拓展才會顯得雄健有力,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符合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Bloom)提出的教育目標的完整性,即對文章要從表層理解、推斷性理解到評價性理解的完整理解。
3.2 學生活動的多樣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特點和心理,善于設計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一點點學習并積累知識,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把握學生特點和心理活動,更重要的是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教學特點、教學環(huán)境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豐富多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作為教學主導而不是教學主體存在的,因此活動的設計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設計的活動既有口頭的,也有筆頭的;既有個體活動,也有小組活動;既有師生互動,也有生生互動。針對不同文體的文章,既有對文本基礎信息的理解,如選擇題,判斷正誤,完成表格,排列順序,回答問題,文章復述,也有對文章的篇章結構的理解、歸納概括、推理運用、策略評價,還有對文本的深層理解,如作者的態(tài)度,寫作意圖等,更要引導學生針對文章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在讀后語言的輸出設計上,教師還可以設計以下活動:如相關話題的補充閱讀,讀后的文章改寫、續(xù)寫,小組討論式還可以上升到辯論,角色扮演,采訪,動手制作海報等。
總之,學生閱讀思維和技能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還依賴于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精心設計,將閱讀活動與閱讀策略的有機組合,充分利用各種閱讀策略,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心理障礙,真正建立閱讀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