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娟
(和田市肖爾巴格鄉(xiāng)育苗幼兒,新疆 和田 848000)
進餐為幼兒身體發(fā)育提供了充足的營養(yǎng),是幼兒生活學習的物質前提。進餐環(huán)節(jié)在幼兒園一日活動占的時間雖短,但對于幼兒而言,不僅是身體生長的需要,而且在進餐時的禮儀、習慣、自理能力等都對幼兒今后的生活非常重要。現(xiàn)實中,幼兒園進餐環(huán)節(jié)活動的組織卻并不盡人意:進餐無序、環(huán)境嘈雜;有的教師催促幼兒吃飯,使原本輕松、愉快的進餐活動變得緊張起來,甚至強迫幼兒吃飯,使幼兒感到焦慮、不安,降低了食欲;還有的教師對偏食、挑食的幼兒缺少關注引導,忽視對幼兒良好進餐行為和習慣的培養(yǎng)。其實,幼兒年齡雖小,但他們也具備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但這種意識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習慣也是慢慢養(yǎng)成的,這需要教師的耐心、細心和引導。
在現(xiàn)實中,進餐時幼兒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班級的進餐常規(guī)培養(yǎng)會帶來諸多困擾,具體表現(xiàn)為:
挑食的幼兒只愛吃自己所喜歡的食物,而拒絕家長或幼兒園所提供的營養(yǎng)食品,在幼兒園內常見的“幼兒絕緣體”食物有:雞蛋黃、菠菜、木耳、香菇等,無論老師怎么引導鼓勵,那緊閉的小嘴就是不肯張開一點接受一口。
比如,進餐時間幼兒望著眼前豐盛的飯菜卻一臉愁容,小勺在碗中慢慢的攪動,半響才舀起一小勺飯慢吞吞的放入口中,繼而細嚼慢咽起來。接下來就是以上動作的往復進行,直到多數(shù)幼兒結束了進餐,孩子也就“度過”了進餐時間。3、不專心吃飯。進餐過程中,幼兒邊吃邊玩,邊吃邊聊,整個進餐中異常興奮,飯菜經常在不經意間撒漏在桌子上、地上,而這種“快樂的情緒”往往極具感召力,從而帶動一大批幼兒投入其中,導致進餐環(huán)節(jié)雜亂無序。
面對以上進餐環(huán)節(jié)中的突出問題,作為教師,首先要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方能找出適宜的措施方法。簡單來講,原因主要有幼兒自身狀況的影響,如幼兒自身胃腸功能欠佳,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飯量少進餐慢。其次,家庭因素影響。比如,平時家庭中過于自由的飲食習慣,吃零食無節(jié)制,影響了幼兒正常進餐。久而久之形成了挑食、偏食等不良進餐習慣。除此之外,孩子入園伊始,教師沒有具體的針對性指導教育,相對寬松的要求促使了不良進餐習慣的形成。
為了盡快培養(yǎng)幼兒的餐點常規(guī),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需要采取一些科學合理且有效的措施:
為了引起幼兒的食欲及進餐的興趣,教師需要事先向幼兒介紹今天吃什么菜、喝什么湯,這些飯菜對身體有什么好處等,避免幼兒出現(xiàn)挑食的行為。
如發(fā)現(xiàn)有幼兒說話或就餐動作不規(guī)范時,老師會用手勢提醒幼兒。發(fā)現(xiàn)桌面臟了,老師會隨時撿起食物殘渣,將桌子擦干凈。這種行為,對犯錯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無聲的批評,對其他孩子來說時,是一種無聲的提醒,在無聲的提醒幼兒要安靜,要干凈。
在游戲教學中滲透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內容,會幫助幼兒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比賽用勺、筷子喂小動物等。也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情景式進餐環(huán)境,將教室變身西餐廳、自助餐廳,教師變身侍者,幼兒化為顧客,共同感受體驗“進餐禮儀那些事”,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進餐習慣。
孩子剛入園時,有的家長經常會特意對老師說孩子有什么不愛吃的,最喜歡吃什么等,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認同了孩子的挑食習慣。這時老師一方面要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明白孩子挑食不利于健康并請家長配合改掉孩子挑食、偏食的習慣。同時,老師還要運用一些策略來改變幼兒挑食、偏食的習慣。
設立夸寶寶的專欄,針對進餐的情況,從每天逐步到每周評選進餐好的幼兒,并每周為這些幼兒頒發(fā)“小獎品”,樹立榜樣。
除上述教師需要進行的措施以外,還有比較重要的方法——保持家園同步。有的幼兒在家里一個樣兒,在幼兒園又是另一個樣兒,這樣,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從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并把幼兒園在此方面的教育目標、內容、方法、要求與家長取得溝通,家園共同配合,做到目標一致,以取得家園教育方法的默契,并且及時地互相反饋幼兒在家在園的情況,以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讓幼兒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得到持續(xù)發(fā)展。
總之,幼兒進餐環(huán)節(jié)的管理中涉及的問題是多樣的,教師的指導策略也應該是多樣的。只要教師關注幼兒的用餐細節(jié),在了解幼兒用餐特點的基礎上因人施教,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那么一定能在班里建立起良好的用餐常規(guī),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繼而讓幼兒在幼兒園快樂的一日生活中享受到美食美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