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娟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小關(guān)鄉(xiāng)中心學校,貴州 遵義 563303)
新課程強調(diào)“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在新課程改革引領(lǐng)下,語文課程改革正向縱深化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想要得到不斷的提高,首先就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加強自己對課文的掌握程度,了解課文中所采用的主要描寫手法和寫作技巧。學習課文中好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生自己的寫作能力,讓自己語文成績在整體上得到提高。同時就是語文老師要注重課堂的質(zhì)量,使用創(chuàng)新教育的思想,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明確目標,為學生指明前路,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讓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質(zhì)的飛躍。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新思想的不斷涌入,新、舊教學思想產(chǎn)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錯綜復雜,小學低年級的課堂呈現(xiàn)復雜化特點。教學形式單一,還存在一味以老師講解為主,老師永遠擔任教學的主角,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不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對語文科目的學習。其次是學生還處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自律性較差,在閱讀之前,學生很少花時間靜下心來和文本進行對話。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在講,問得多,學生讀得少,悟得少,學生在文本解讀過程中仍然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復、模仿他人的閱讀,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極少。以上問題都容易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降低,所以,創(chuàng)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提問是課堂中老師和學生交流最好的方式,所以,語文老師在平日的語文朗讀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好提問這一方式,在課前做足功課,準備好每一節(jié)課,在課堂上為學生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思考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興趣,積極投入到課堂中去,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由問題讓學生產(chǎn)生思考,引出興趣,最終由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語文老師在朗讀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設(shè)置一些簡單的問題,會促進學生對這篇課文的思考,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會使學生在閱讀課中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尤ニ伎紗栴}。在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回答出教師的這些提問時,也說明學生對所閱讀文章的理解能力加深了這樣循序漸進,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朗讀能力。
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有自主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大都是在早上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早讀,早讀的時間大都是在四十分鐘左右,早讀是學生的閱讀天堂,教師可以對朗讀內(nèi)容進行布置,也可以讓學生獨自進行閱讀,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讓學生自覺想去閱讀。同時,老師也可以安排讀今天課堂上將要講到的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去閱讀,不僅是讓他們進行了提前預習,也能保證課堂效率的提高。只有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朗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給了學生一個良好的朗讀氛圍,自然而然的學生就是更加喜歡去朗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小學語文老師在平日的課堂學習中,也可以拿出時間進行課外朗讀,讓學生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學習課外文章,在學習具有豐富情節(jié)的文章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劃分角色,每個人在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文章,同時也可以反復朗讀,可以變換角色,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熟悉度,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發(fā)現(xiàn)文中角色的優(yōu)秀品質(zhì),讓學生去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加深學生對角色的印象,讓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這樣的討論會使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同時通過學習課外文章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老師在平日的朗讀課教學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要結(jié)合創(chuàng)新教育,要讓自己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