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蘭(敦煌研究院)
2018年度,中國大陸地區(qū)共出版敦煌學專著和論文集40餘部,公開發(fā)表相關論文500餘篇?,F(xiàn)將研究論著目録編製如下,編排次序爲: 一、 專著部分;二、 論文部分。論文部分又細分爲概説、歷史地理、社會與文化、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考古與文物保護、少數(shù)民族歷史與語言、古籍、科技、書評與學術動態(tài)等十二個專題。
趙曉星《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1月。
陳曉紅《敦煌願文的類型研究》,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8年1月。
郭向東、陳軍、黨燕妮《西部少數(shù)民族文獻資源建設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8年1月。
何如珍《穿越敦煌——美麗的粉本》,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年1月。
胡同慶、王義芝《華麗敦煌: 敦煌龍鳳紋飾圖録》,蘭州: 讀者出版社,2018年2月。
敦煌研究院編《絲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8年2月。
高山《再現(xiàn)敦煌——壁畫藝術臨摹集》,南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年2月。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編著《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陳明《敦煌的醫(yī)療與社會》,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8年3月。
盛巖?!督z路之魂》(展覽圖録),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
馬德《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8年4月。
汪萬?!抖鼗湍呖唢L沙危害及防治》,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8年4月。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編《十二生肖守護佛·敦煌壁畫高清大圖》,南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年4月。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編《中國石窟藝術經(jīng)典高清大圖系列: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阿閦佛》,南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年4月。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編《中國石窟藝術經(jīng)典高清大圖系列: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窟頂藻井》,南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年4月。
王志鵬《敦煌文學與佛教文化研究》,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8年4月。
楊富學《敦煌民族史探幽》,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8年4月。
楊富學《回鶻文佛教文獻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4月。
楊琪《敦煌藝術入門十講》,香港: 香港中和出版社,2018年5月。
李廷?!抖鼗瓦z書及古代醫(yī)籍同名方集萃》,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任中敏《敦煌歌辭總編》(全三冊),南京: 鳳凰出版社,2018年5月。
王東《芥子園畫傳導讀》(四卷本),福州: 福建美術出版社,2018年5月。
[日] 高田時雄著,瞿艷丹等譯《近代中國的學術與藏書》,北京: 中華書局,2018年5月。
郝春文主編《2018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
郝春文等編著《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第一卷(修訂版),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6月。
項楚《顯學中的敦煌學: 項楚敦煌學論集》,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8年6月。
趙聲良《敦煌壁畫五臺山圖》,南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年6月。
許俊《絲路遺珍——敦煌壁畫精品集》,南昌: 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年7月。
李金娟《敦煌莫高窟索義辯窟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
李申校譯、方廣錩簡注《敦煌壇經(jīng)合校譯注》,北京: 中華書局,2018年8月。
甘肅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編,馬德、勘措吉主編《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第②③⑤⑥敦煌市博物館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7—11月。
劉進寶主編《絲路文明》(第三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9月。
馬國俊《敦煌書法藝術研究》,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8年9月。
牛玉生摹繪《敦煌人物線描——藏經(jīng)洞》,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9月。
皮志偉《執(zhí)手敦煌——西方畫家的藝術印象》,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
秦川、安秋《敦煌畫派》,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
鍾書林《五至十一世紀敦煌文學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9月。
張檿弓《采桑文叢: 西風引——歐行四章》,鄭州: 河南文藝出版社,2018年9月。
方廣錩《疑僞經(jīng)研究與“文化匯流”》,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
董廣強《麥積山石窟棧道考古》,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
翁利《敦煌書法研究》,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8年11月。
張惠明《中古中國文殊五臺山圖像學: 根據(jù)公元7至10世紀敦煌繪畫資料的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
敦煌研究院編《書寫的溫度——從古代文獻到書籍藝術》,鄭州: 河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12月。
[美] 艾琳·文森特著、劉勤譯《神聖的緑洲》,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
朱鳳玉《臺灣地區(qū)散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柴勃隆、肖冬瑞、蘇伯民、馮偉、于宗仁《莫高窟壁畫顔料多光譜數(shù)字化識別系統(tǒng)的研發(fā)與應用》,《敦煌研究》2018年3期。
宋雪春《國內(nèi)外藏敦煌文獻的數(shù)量、內(nèi)容及來源的介紹與考察》,《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8年4期。
韓春平、馬德、許端清《關於敦煌遺書數(shù)據(jù)庫》,《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郭精衛(wèi)《用戶視角下的敦煌壁畫數(shù)字圖像語義標注效果比較研究》,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郭精衛(wèi)、宋寧遠、王曉光《用戶視角下的敦煌壁畫數(shù)字圖像語義描述方法評價》,《圖書情報知識》2018年3期。
林利《敦煌壁畫色彩的採集與數(shù)據(jù)建立》,《甘肅科技》2018年15期。
張加萬、王巧雯《敦煌壁畫中建築的數(shù)字化再現(xiàn)與重構》,《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李萍《莫高窟旅遊開放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敦煌研究》2018年2期。
師俊傑《專業(yè)圖書館館藏及借閲情況統(tǒng)計分析——以敦煌研究院爲例》,《甘肅科技》2018年1期。
劉東梅《敦煌網(wǎng)的數(shù)字絲綢之路》,《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2018年2期。
康寧、陳冰雲(yún)《敦煌文獻多模態(tài)語料庫建設初探》,《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18年4期。
成維列《數(shù)字媒體時代下敦煌莫高窟的視覺藝術創(chuàng)新》,《藝術科技》2018年8期。
王曉煜、楊麗《數(shù)字重構技術在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播中的應用研究——以數(shù)字敦煌爲例》,《信息與電腦》2018年20期。
段新生《敦煌學研究主題的文獻分析——基於對六個主要研究主題的期刊文本的考察》,《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年3期。
姜秋霞《敦煌文化翻譯: 策略與方法》,《中國翻譯》2018年4期。
姜奕杉《翻譯目的論指導下的漢代敦煌地區(qū)官名英譯初探》,《外語教育與翻譯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第七卷),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2018年3月。
姜欣彤、劉佳《目的論視角下莫高窟佛教旅遊內(nèi)容的英譯策略研究》,《海外英語》2018年4期。
劉佳《歸化異化指導下佛教內(nèi)容英譯方法探究——以莫高窟佛教景點英譯爲例》,《海外英語》2018年1期。
王慧慧《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遺稿的內(nèi)容及其價值》,《敦煌研究》2018年6期。
張玉丹、劉振宇《新發(fā)現(xiàn)張大千榆林窟考察筆記初探》,《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年2期。
怡樂《張大千筆下的色彩敦煌》,《中國拍賣》2018年1期。
鄭弌《吾土吾民: 再論張大千敦煌考察(上)》,《藝術學界》2018年1期。
劉進寶《向達與張大千——關於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的學術史考察》,《中華文史論叢》2018年2期。
鄭弌《“預流”: 重訪西北考察語境中的張大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年2期。
樊錦詩《追憶饒宗頤先生的敦煌緣》,《佛學研究》2018年1期。
榮新江《他生願作寫經(jīng)生——饒宗頤教授與敦煌學研究》,《佛學研究》2018年1期。
史召軍《常書鴻油畫藝術風格研究》,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章琳《“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中國檔案》2018年2期。
趙和平《陳寅恪先生與敦煌學》,包偉民、劉後濱主編《唐宋歷史評論》(第四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5月。
劉克敵《關於陳寅恪的敦煌學研究》,《新絲路學刊》2018年2期。
陳恒新《張澍稿本十種考述——以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爲中心》,《人文論叢》2018年1期。
張寶洲《何正璜、王子雲(yún)1941—1943年莫高窟考察成果??迸c評述——莫高窟考察歷史文獻解讀》,《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高奕睿、董永強《高奕睿及其敦煌漢文寫本研究——劍橋大學漢學家高奕睿教授訪談録》,《國際漢學》2018年3期。
秦樺林《1909年北京學界公宴伯希和事件補考——兼論王國維與早期敦煌學》,《浙江大學學報》2018年3期。
李佳潤《樊錦詩堅守的飛天世界》,《山東人大工作》2018年4期。
趙歡《佛窟中的摹畫人——敦煌壁畫臨摹師趙俊榮訪談録》,《文化遺産》2018年4期。
王冀青《李?;舴沂讋?chuàng)德語片語“絲綢之路”的早期法譯形式》,《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李繼飛《浴藝事丹青揚波奏華章——記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烏密風》,《美術觀察》2018年8期。
顔廷亮《敦煌學史上的第一篇論文——敦煌學史隨筆之一》,《敦煌研究》2018年5期。
張先堂《用匠心呵護文化遺産讓人類共用敦煌藝術》,《上海品質(zhì)》2018年6期。
杜海《敦煌曹氏歸義軍時期的“瓜、沙之爭”》,《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楊寶玉《唐代宗時期的河西與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以P.2942卷末所存三牒狀爲中心》,《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李楠《西漢王朝西域都護的行政管理》,《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2018年4期。
鍾書林《敦煌遺書S.4654〈贈悟真等法師詩抄〉探賾——兼論光復後的敦煌與大唐中央政權的微妙關係》,《中國典籍與文化》2018年3期。
溫佳祺《論唐德宗建中初揀練僧道事——以敦煌文書〈諷諫今上破鮮于叔明令狐峘等請試僧尼及不許交易書〉爲中心》,《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1期。
鍾書林《唐代開元盛世的邊疆格局及其西北民族關係——以敦煌遺書P.2555陷蕃組詩爲中心》,《文史哲》2018年5期。
魏睿驁《敦煌文書所見“天使院”考》,《河西學院學報》2018年6期。
何靜苗《漢代河西治理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陳瑋《瓜州榆林窟題記所見大理國與西夏關係研究》,《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與歸義軍瓜州刺史康秀華考》,《敦煌研究》2018年3期。
楊富學《新見唐瓜州刺史魏遠望墓志考屑》,《敦煌研究》2018年5期。
關尾史郎、田衛(wèi)衛(wèi)《“五胡”時期西北地區(qū)漢人族群之傳播與遷徙——以出土資料爲中心》,《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陳菊霞、曾俊琴《莫高窟第217窟東壁供養(yǎng)人洪認生平考》,《敦煌研究》2018年4期。
阮海峰《從壁畫墓看魏晉時期敦煌農(nóng)業(yè)》,《農(nóng)業(yè)考古》2018年4期。
陳麗萍《四件散見敦煌契約文書》,《敦煌研究》2018年3期。
徐秀玲《吐蕃統(tǒng)治敦煌西域時期雇傭契約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6期。
趙曉輝《唐五代買賣契約文書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燕海雄《論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契約文明——以敦煌吐魯番借貸契約條款形式研究爲中心》,《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4期。
劉曉博《國家控制與土地權利: 唐代土地所有權諸問題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錦城《西北漢簡所見“司御錢”考》,《敦煌研究》2018年6期。
孟憲實《論唐代府兵制下的“六馱”問題》,《中國史研究》2018年3期。
楊寶玉《河西軍移鎮(zhèn)沙州史事鈎沉》,《敦煌研究》2018年2期。
馬智全《説“僵落”》,《敦煌研究》2018年1期。
裴永亮、馬智全《漢簡警備檄書與西漢昭宣時期河西邊塞防禦》,《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趙晶《敦煌吐魯番文獻與唐代法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5月21日。
韓樹偉《吐蕃契約文書之習慣法研究——以敦煌出土文書爲中心》,《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2期。
齊繼偉《西北漢簡所見吏及家屬出入符比對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6期。
宋平《唐中後期節(jié)度觀察使的司法權及運作問題研究——以敦煌寫本〈河西節(jié)度觀察使判牒集〉爲起點的考察》,《敦煌研究》2018年5期。
鄭顯文《從敦煌吐魯番判文看唐代司法審判的效率和品質(zhì)》,《西南大學學報》2018年6期。
高偉潔《敦煌懸泉置〈四時月令五十條〉的思想史坐標》,《史學月刊》2018年6期。
葉舒憲《玉門、玉門關名義再思考——第十二次玉帛之路考察札記》,《民族藝術》2018年2期。
楊富學《玉門“西域城”即“下苦峪”考》,《第二屆絲綢之路彩陶與嘉峪關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穆文晨《兩漢至五代肅州與絲綢之路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剛志榮《“一帶一路”上的超級通道——河西走廊》,《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年1期。
尉侯凱《敦煌一棵樹烽燧漢簡09dh-2“田博一姓王氏”試解》,《許昌學院學報》2018年5期。
戴春陽《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三)——模印塑像磚相關問題考論》,《敦煌研究》2018年2期。
李延祥、陳國科、潛偉、陳建立、王輝《敦煌西土溝遺址冶金遺物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2期。
史志林、董翔《歷史時期黑河流域自然災害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趙大瑩《敦煌吐魯番文書深化唐代禮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7月2日。
吳麗娛《關於唐五代書儀傳播的一些思考——以中原書儀的西行及傳播爲中心》,《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馬佳立《敦煌文獻蒙學資料的三個特點探究》,《産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年3期。
費習寬《從敦煌吐魯番史籍殘卷看唐代科舉史學考試》,《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3月。
劉傳啓《敦煌十王齋的營辦》,《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1期。
邵小龍《敦煌寫本所見拜月祈長生風俗及其文學表現(xiàn)》,《歷史文獻研究》2018年1期。
趙蘭香《河西術數(shù)文化論》,《河西學院學報》2018年3期。
王方晗《敦煌寫本中的人神禁忌》,《民俗研究》2018年3期。
葛承雍《天馬與駱駝——漢代絲綢之路識別字號的新釋》,《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年1期。
李碩《唐代煎餅新探》,《農(nóng)業(yè)考古》2018年4期。
洪越、劉倩《從〈放妻書〉論中古晚期敦煌的婚姻倫理與離婚實踐》,《古典文獻研究》2018年1期。
劉素香《〈五杉集〉佛教喪葬儀式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薛菀芝《唐代的女性與酒文化》,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俊橋《變怪故事與唐五代社會》,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姜柯易《唐宋時期敦煌地區(qū)生産生活民俗中的神祇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朱國立《敦煌本〈金剛經(jīng)〉靈驗記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買小英《論中古敦煌家庭倫理的落實問題》,《甘肅理論學刊》2018年5期。
東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敦煌時尚》,《小康》2018年7期。
解梅《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胡化婚姻》,《蘭臺世界》2018年7期。
尤倩倩《三至九世紀絲綢之路沿綫的文化傳播》,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徐磊、彭湧《從敦煌變文中的蹴鞠到日本校園足球文化——以校園體育運動的德育功能爲中心》,《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12期。
孟彥弘《旅順博物館所藏“佛説救護身命經(jīng)”考》,《文獻》2018年5期。
劉屹《法滅思想及法滅盡經(jīng)類佛經(jīng)在中國流行的時代》,《敦煌研究》2018年1期。
趙世金《敦煌本〈楞伽經(jīng)疏〉再考》,《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馬德《試論敦煌遺書佛經(jīng)初譯本的價值》,《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楊明璋《Φ223〈十吉祥〉與〈佛説阿彌陀經(jīng)〉講經(jīng)文》,《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馬麗娜《論敦煌本〈佛説十王經(jīng)〉圖卷與目連變文、目連圖卷之間的互文性》,《浙江學刊》2018年5期。
張建宇《中唐至北宋〈金剛經(jīng)〉扉畫説法圖考察》,《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2期。
張重洲《吐魯番出土〈無量壽經(jīng)〉再探》,《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吳雪巖《〈像法決疑經(jīng)〉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李博《支敏度經(jīng)録研究》,《五臺山研究》2018年4期。
侯沖《契嵩本〈壇經(jīng)〉新發(fā)現(xiàn)》,《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4期。
習罡華、王曉雲(yún)《敦煌文獻S.2165號〈思大和尚坐禪銘〉論衡》,《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4期。
韓傳強《敦煌寫本〈導凡趣聖心決〉録校與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5期。
侯成成《唐宋時期釋玄覺〈證道歌〉的版本與傳播——以敦煌文獻、碑刻資料爲中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8年1期。
米進忠、董群《〈維摩詰經(jīng)〉與〈壇經(jīng)〉“不二”思想之比較》,《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4期。
楊富學、張?zhí)锓肌稄乃谔厣畟H到中土至尊——僧伽大師信仰形成內(nèi)在原因探析》,《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3期。
王晶波《論佛教對中國傳統(tǒng)相術的影響》,《歷史文獻研究》2018年1期。
南煜峰《淺析北石窟寺彌勒信仰與彌勒造像的演變——以第165、222窟的彌勒造像爲例》,《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年1期。
余欣《中古中國佛教儀禮與藝術中的琉璃》,《復旦學報》2018年6期。
尚麗新《從劉薩訶和番禾瑞像看中古絲路上民間佛教的變遷》,《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11期。
吳雙《隋唐公主的佛教信仰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南麗《宋代藥師佛信仰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姜伯勤《敦煌毗尼藏主考》,《佛學研究》2018年1期。
嚴耀中《試説隋唐以降涅槃的圖像表達》,《佛學研究》2018年1期。
祁明芳《“敦煌俗講”的活態(tài)呈現(xiàn)與學理關係的意義生成——兼談涼州賢孝與佛教俗講的淵源問題》,《甘肅社會科學》2018年4期。
張先堂《中國古代佛教三寶供養(yǎng)與“經(jīng)像瘞埋”——兼談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的封閉原因》,《佛學研究》2018年1期。
陳光文《絲綢之路上的佛教交流: 元代山西信衆(zhòng)對敦煌莫高窟的巡禮》,《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2期。
趙艷《釋迦牟尼佛神話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航《敦煌密教鬼神信仰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靜芬、淦喻成、趙晉超《觸地印裝飾佛像在中國的形成與傳播》,《佛學研究》2018年1期。
李靖《佛陀造像中國化研究》,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沙武田、李玭玭《敦煌石窟彌勒經(jīng)變剃度圖所見出家儀式復原研究》,《中國美術研究》2018年1期。
武紹衛(wèi)《從社會經(jīng)濟角度看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寺衆(zhòng)居家原因——兼論唐後期寺衆(zhòng)居家現(xiàn)象出現(xiàn)原因》,《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18年3期。
莫秋新《唐宋時期敦煌報恩寺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博《法藏敦煌文書P.3952、P.4072(3)撰作時間考辯》,《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8期。
劉永明、路旻《敦煌清信弟子經(jīng)戒傳授與北周至唐代的國家道教》,《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3期。
吳國富《敦煌〈通門論〉實爲〈玄門大論〉之考證》,《宗教學研究》2018年4期。
王承文《敦煌古靈寶經(jīng)〈洞玄本行經(jīng)〉版本結構論考》,《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龐曉林《入華祆教聖火崇拜叢考》,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楊富學、蓋佳擇《絲路宗教交融: 入華景教對摩尼教的吸取與借鑒》,《新絲路學刊》2018年2期。
松井太、王平先《榆林窟第16窟敘利亞字回鶻文景教徒題記》,《敦煌研究》2018年2期。
包兆會《中國基督教圖像歷史進程之四: 唐代敦煌景教絹畫》,《天風》2018年4期。
王強強、吳建萍《援景入儒初探——兼談敦煌唐寫本漢語景教文典與第二期儒學之關係》,《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4期。
楊富學《元代敦煌伊斯蘭文化覓蹤》,《敦煌研究》2018年2期。
阿旺嘉措《從敦煌藏文寫卷看苯教徒的宗教功能》,《中國藏學》2018年2期。
龔澤軍、張嘉楠《敦煌文獻注譯與闡釋中的語言學問題——以〈敦煌邈真贊釋譯〉爲例》,《社科縱橫》2018年3期。
賀敬朱《〈敦煌文獻語言詞典〉研究》,西華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侯建桃《〈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第十二至十四卷補正》,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陽《敦煌“放妻書”校釋考辨》,《中國文字研究》2018年1期。
吳盼《敦煌寫本相書文獻校讀札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8年1期。
鄧文寬《歸義軍時代〈戊戌年洪潤鄉(xiāng)百姓令狐安定請地狀〉釋文訂補》,《敦煌研究》2018年5期。
王藝菲《敦煌〈碁經(jīng)〉與〈棋經(jīng)十三篇〉中的指示代詞》,《文教資料》2018年12期。
趙靜蓮《敦煌文獻之所見“悉羅”考》,《敦煌研究》2018年3期。
聶志軍、向紅艷《敦煌遺書S.1815V再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1期。
付建榮《“嘍”“不婁(螻)”試詁》,《勵耘語言學刊》2018年1期。
魏睿驁《敦煌文書中“使客”“客僧”考釋》,《邯鄲學院學報》2018年2期。
王洋河、譚偉《敦煌歌辭疑難詞“掇頭”等校釋》,《寧夏大學學報》2018年6期。
王洋河《〈敦煌歌辭總編〉補校札記》,《漢語史研究集刊》2018年1期。
孫幼莉《敦煌雜字書疑難字詞輯釋》,《漢語史學報》2018年2期。
趙靜蓮《敦煌疑難名物詞語考釋四則》,《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年5期。
張小艷、馮豆《敦煌變文疑難字詞辨釋》,《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鄭波《敦煌變文〈燕子賦〉詞語詮釋五則》,《漢字文化》2018年16期。
謝坤《〈肩水金關漢簡(肆)〉綴合十一則》,《敦煌研究》2018年1期。
姬慧《敦煌社邑文書常用動作語義場詞語研究》,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鄭雯《敦煌地區(qū)所見漢簡詞彙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賈娟玲《敦煌寫卷P.3644〈詞句摘抄〉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校讀記》,《中國文字研究》2018年1期。
任文琴《〈故紙拾遺〉俗字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申振《〈孝經(jīng)〉異文研究》,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靜《敦煌變文構詞與構形重疊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荊寶瑩《敦煌本〈壇經(jīng)〉介詞研究》,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趙家棟《敦煌碑銘贊字詞校讀舉例》,《中國文字研究》2018年1期。
趙陽《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之比較》,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崔蘭《“蛯”字源考》,《語言研究》2018年2期。
郭慧《敦煌變文中“可”的特殊用法與晉方言的契合》,《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8年2期。
高天霞《敦煌寫本〈俗務要名林〉詞彙學價值例析》,《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4期。
徐朝東《竺法護譯經(jīng)中“晉言”所見梵漢譯音及其音韻現(xiàn)象》,《勵耘語言學刊》2018年2期。
張薇薇《敦煌本〈搜神記〉連詞考察》,《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8年2期。
趙靜蓮《敦煌文書詞語考釋四則》,《中國典籍與文化》2018年2期。
黑維強、賀雪梅《論唐五代以來契約文書套語句式的語言文字研究價值及相關問題》,《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張涌泉《〈敦煌俗字研究〉第二版》,《辭書研究》2018年3期。
趙靜蓮《〈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録研究·下篇〉校訂》,《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8年3期。
方一新、和謙《“只首”與“只者”同源考》,《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4期。
李博《敦煌變文“火艮”字新釋》,《中國語文》2018年4期。
李博《敦煌文獻字詞補正四則》,《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8年2期。
王志勇《漢簡所見“柱馬”新解》,《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8年3期。
邢藴薺《〈敦煌俗字典〉俗寫字研究》,《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2018年6期。
譚茹《寫本情境下S.2682+P.3128綜合研究》,《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3期。
張新朋《敦煌文獻王羲之〈尚想黃綺帖〉拾遺》,《敦煌研究》2018年6期。
梁旭澍《〈敦煌縣正堂申諭〉〈催募經(jīng)款草丹〉録文及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18年1期。
楊康《〈維摩詰經(jīng)〉文獻語言研究》,貴州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吳波、景盛軒《國圖所定歸義軍時期〈大般涅槃經(jīng)〉寫卷敘録辨考》,《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1期。
黃沚青、胡方方《敦煌本〈四分律比丘戒本〉殘卷綴合研究》,《古漢語研究》2018年4期。
張涌泉、劉丹《敦煌本〈摩訶僧祇律〉殘卷綴合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徐艷芹《〈勝鬘經(jīng)〉注疏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劉興亮《新見敦煌寫經(jīng)殘片小考》,《敦煌研究》2018年5期。
趙青山《〈百喻經(jīng)〉散佚二喻考》,《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彭慧《〈目連緣起〉??笔斑z》,《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8年5期。
劉屹《經(jīng)録與文本: 〈法滅盡經(jīng)〉類佛經(jīng)的文獻學考察》,《文獻》2018年4期。
王杏林《敦煌本〈備急單驗藥方並序〉考釋》,《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沈澍農(nóng)《S.202: 〈金匱玉函經(jīng)〉的古傳本》,《敦煌研究》2018年4期。
湯偉《敦煌本與今本〈三部九候論〉比較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3期。
沈澍農(nóng)《文本誤讀與學術淆亂——以敦煌醫(yī)藥文獻解讀爲中心》,《中醫(yī)藥文化》2018年2期。
僧海霞《敦煌〈備急單驗藥方卷〉考補》,《敦煌研究》2018年6期。
袁開惠、劉慶宇《敦煌〈字寶〉“馬啌嗓”義辨及其醫(yī)學闡釋》,《中醫(yī)藥文化》2018年2期。
沈澍農(nóng)《敦煌西域出土漢文醫(yī)藥文獻綜合研究》,《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2期。
廣瀨薰雄《敦煌漢簡中所見韓安國受賜醫(yī)藥方的故事》,《中醫(yī)藥文化》2018年1期。
冷江山《敦煌文學文獻同卷內(nèi)容的相互關聯(lián)》,《甘肅社會科學》2018年1期。
鍾書林《敦煌文學的特質(zhì)新議》,《中國文學研究》2018年1期。
馮玉、馮雅頌《新時期敦煌文學的建構與發(fā)展》,《蘭州大學學報》2018年3期。
伏俊璉《寫本時期文學作品的結集——以敦煌寫本Дx3871+P.2555爲例》,《文學評論》2018年6期。
朱利華《論敦煌文的範本性質(zhì)》,《歷史文獻研究》2018年1期。
冷江山《小議敦煌文學寫卷中的“雜寫”》,《中華文化論壇》2018年7期。
朱鳳玉《敦煌詩歌寫本原生態(tài)及文本功能析論》,《敦煌研究》2018年1期。
胡秋妍、陶然《敦煌寫本李白詩集殘卷考論》,《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1期。
趙鑫桐《論詩歌辭彙與聲韻的關係——以敦煌歌辭爲例》,《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3期。
王志鵬《玉門關在唐詩中的歌唱及其文學意義》,《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2期。
燕曉洋《唐代絲綢之路館驛詩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許超雄《敦煌寫本〈無名歌〉的歷史學考察》,《敦煌研究》2018年6期。
鍾仕倫《敦煌寫本〈文選〉詩學文獻的價值》,《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4期。
李爽《敦煌寫本P.3480綜合研究》,《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12期。
胡秋妍《論唐五代時期〈臨江仙〉詞主題的演變——兼及詞“緣題所賦”的特點》,《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8年4期。
趙珍珍《〈全唐五代詞〉六十七至一百三十六字詞律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冷江山《敦煌曲子詞寫本與僧人的社會生活》,《雲(yún)南社會科學》2018年4期。
武漢強《論敦煌寫本〈下女(夫)詞〉的民間婚禮儀式應用文性質(zhì)》,《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11期。
陳家愉《唐五代詞的變奏曲——唐代醫(yī)療詞探微》,《中國醫(yī)學人文》2018年5期。
喻忠傑《敦煌俗賦寫本: 古劇形成中的一類特殊媒介》,《歷史文獻研究》2018年1期。
喻忠傑《作爲表演的寫本: 戲劇學視野下的敦煌話本》,《吐魯番學研究》2018年1期。
湯德偉、高人雄《現(xiàn)存漢唐西域佛劇的文本考述》,《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5期。
楊賀《論敦煌曲子戲》,《石河子大學學報》2018年5期。
李貴生《敦煌變文與河西寶卷説唱結構的形成及其演變機制》,《民族文學研究》2018年6期。
顔建良《敦煌變文文體研究》,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程潔《敦煌變文流動變化的敘事視角》,《保定學院學報》2018年3期。
張春秀《説“青樓”——從〈敦煌變文校注〉説起》,《漢字文化》2018年23期。
趙玉平《唐代變文: 佛教對中國白話小説及戲曲産生的貢獻之研究》,《民間文化論壇》2018年3期。
朱利華《敦煌本〈王昭君變文〉新論》,《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4期。
候彪、多洛肯《敦煌〈伍子胥變文〉中的藝術性研究》,《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8年6期。
楊曉慧《唐代俗文學的社會歷史價值探析》,《唐都學刊》2018年5期。
喬孝冬《隋唐“諧謔”小説的發(fā)展——敦煌卷子〈啓顔録〉》,《蒲松齡研究》2018年4期。
邵文實《論敦煌文獻中的醜婦形象與醜婦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年3號。
武漢強《敦煌寫卷祭畜文研究》,《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10期。
楊明璋《敦煌神話敘事與佛教: 以〈天地開闢已來帝王記〉爲中心的討論》,《華中學術》2018年3期。
鄭阿財《寫本原生態(tài)及文本視野下的敦煌高僧贊》,《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鍾書林《敦煌遺書P.4660邈真贊專集與悟真的都僧統(tǒng)之路》,《蘭州學刊》2018年5期。
鍾書林《敦煌遺書P.3770悟真文集與悟真早期成長》,《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1期。
王涵《敦煌邈真讚文體研究》,西華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霍明宇《敦煌佛曲的抒情特質(zhì)》,《人文天下》2018年20期。
梁嵩《北魏與唐朝時期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研究》,《西部皮革》2018年14期。
馬麗娜《論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在敦煌藝術中的滲透與發(fā)展》,《理論界》2018年Z1期。
[日] 八木春生著,姚瑤譯《敦煌莫高窟唐前期第一期諸窟的特徵》,《敦煌研究》2018年6期。
孫曉峰《關於麥積山第127窟宋代造像的幾點思考》,《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張善慶《甘肅金塔寺石窟西窟彌勒佛與四大聲聞造像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趙聲良《敦煌石窟早期佛像樣式及源流》,《佛學研究》2018年1期。
趙聲良《敦煌隋朝經(jīng)變畫藝術》,《敦煌研究》2018年3期。
陳菊霞、汪悅進《敦煌石窟首例〈大般若經(jīng)變〉——榆林窟第19窟前甬道南壁圖像新解》,《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年4期。
張景峰《敦煌莫高窟第138窟兩鋪報恩經(jīng)變及其成因試析》,《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趙曉星《榆林窟第2窟正壁文殊圖像解析——西夏石窟考古與藝術研究之三》,《敦煌研究》2018年5期。
[法] 金絲燕、李國《文化轉場: 敦煌普賢變與佛經(jīng)漢譯》,《佛學研究》2018年第1期。
郭靜《榆林窟第3窟五十一面千手觀音經(jīng)變中的西夏物質(zhì)文化影像》,《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2期。
張元林《營造畫面語境——關於敦煌法華經(jīng)變“靈山會+虛空會”場景定名之再思考》,《敦煌研究》2018年3期。
趙燕林《莫高窟第220窟維摩詰經(jīng)變帝王像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6期。
王惠民《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大方等陀羅尼經(jīng)變考釋》,《敦煌研究》2018年1期。
張元林《焚身與燃臂——敦煌〈法華經(jīng)變·藥王菩薩本事品〉及其反映的供佛觀》,《佛學研究》2018年1期。
陶然《敦煌〈阿彌陀經(jīng)變〉與拉斐爾〈聖體辯論〉的空間構造比較》,杭州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舒文婷《淺析對敦煌盛唐壁畫經(jīng)變畫綫條表現(xiàn)形式在動漫造型中的應用》,《才智》2018年5期。
常錦閣《從唐前期敦煌莫高窟藥師經(jīng)變圖淺究藥師經(jīng)變樂隊編制》,《北方音樂》2018年11期。
何劍平《維摩詰變相與講經(jīng)文及通俗佛經(jīng)注疏之關係新證——以莫高窟第9號窟的阿難乞乳圖的榜題爲中心》,《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3期。
王治《敦煌莫高窟隋唐西方?jīng)吠磷兛臻g結構演變研究》,《故宮學刊》2018年1期。
王韋韜《龍門石窟楊大眼造像尊格考——由敦煌彌勒經(jīng)變須彌山圖像引發(fā)的思考》,《美與時代(中)》2018年9期。
陳大公、張愛莉《敦煌壁畫音樂圖像中的樂器形制創(chuàng)造和音藴表現(xiàn)——以琵琶圖像爲例》,《藝術設計研究》2018年3期。
程依銘、李婷婷《敦煌樂舞脅侍菩薩形象考究》,《舞蹈》2018年4期。
羅雪婷《論敦煌壁畫樂舞的佛法意藴》,北京舞蹈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郭志山《從敦煌壁畫看西域樂舞“中原化”的兩個階段》,《藝術評鑒》2018年3期。
賈榮建、趙參《從敦煌壁畫中的琵琶圖像看古琵琶樂器的演化印跡》,《北方音樂》2018年22期。
劉文榮《敦煌壁畫中所見鞀鼓與雞婁鼓兼奏圖論考》,《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年4期。
田步高《古絲綢之路的藝術結晶當代工匠精神的生動展現(xiàn)——敦煌壁畫樂器仿製綜述》,《樂器》2018年9期。
許琪《敦煌舞蹈新理念——元素新發(fā)現(xiàn)》,《敦煌研究》2018年2期。
王小盾、高宇星《敦煌舞譜: 一個文化表象的生成與消亡》,《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年2期。
張晨婕《從〈五弦譜〉至〈三五要録〉中的兩首同名曲看中國唐樂在日本的變遷(上)》,《音樂文化研究》2018年2期。
秦琴《從“莫高窟壁畫”到〈絲路花雨〉——談敦煌音樂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新思路》,《蘭州大學學報》2018年3期。
唐浩、唐麗青《敦煌樂舞壁畫的展覽解讀及多媒體創(chuàng)作以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jīng)變爲例》,《上海工藝美術》2018年3期。
李延浩、郭璟怡、程依銘《敦煌舞的當代發(fā)展及藝術特色初探》,《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4期。
李卓《巧把音聲作佛事——唐代佛教舞蹈淺議》,《中國宗教》2018年4期。
劉源《淺析敦煌舞蹈〈飛天〉的表現(xiàn)形式》,《藝術科技》2018年7期。
吳潔《絲路佛教樂舞圖像之流變研究——以十六國北朝時期三大石窟伎樂天人的類型爲例》,《人民音樂》2018年7期。
胡舒《敦煌壁畫樂舞文化研究》,江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黃蕊《“形神”理論視域下的中國古典舞教學實踐與研究》,西安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劉增輝《中國古典舞審美特徵淵源及發(fā)展》,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瑜《從〈緣起敦煌〉談敦煌舞蹈文化的傳播與創(chuàng)新》,北京舞蹈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吳佳桐《敦煌壁畫中飛天舞者形象演變特徵研究》,吉林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何雅麗《敦煌莫高窟樂舞壁畫在跨文化中的流變》,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石一冰《一曲胡旋向長安——原創(chuàng)歌劇〈莫高窟〉評析》,《歌劇》2018年12期。
王帝《香音長繞舞蹁躚——評舞蹈〈飛天〉》,《北方音樂》2018年12期。
趙璐《舞劇〈絲路花雨〉中的敦煌舞形態(tài)對中國古典舞的影響》,《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年1期。
陳南《燕蹴飛花落舞筵——從敦煌壁畫中的“舞筵”看唐代氈毯藝術》,《榮寶齋》2018年2期。
劉丹《敦煌,古譜夢——淺析對陳應時教授〈敦煌樂譜解譯辨證〉古譜解譯的理解》,《藝術評鑒》2018年17期。
莊永平《例解〈敦煌樂譜〉樂曲調(diào)式》,《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年4期。
趙聲良《從敦煌壁畫看唐代青緑山水》,《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年5期。
卓民《圖形“間”的排列、秩序——莫高窟第217窟經(jīng)變青緑山水解析》,《敦煌研究》2018年1期。
張建宇《敦煌隋至盛唐壁畫中的“山水之變”》,《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8年1期。
王珊珊《道釋因素影響下的唐代青緑山水畫研究》,渤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朱萬章《人文情懷與關山月人物畫》,《中國書畫》2018年1期。
沙武田《敦煌壁畫漢唐長安城相關問題申論》,《敦煌研究》2018年3期。
王雨《敦煌建築畫卷中的大唐長安影像——以大明宮含元殿建築形制爲例》,《敦煌研究》2018年3期。
王雨《敦煌建築畫卷中的大唐長安影像——以慈恩寺大雁塔爲例》,《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朱生雲(yún)《莫高窟第217窟壁畫中的唐長安因素》,《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榮新江《貞觀年間的絲路往來與敦煌翟家窟畫樣的來歷》,《敦煌研究》2018年1期。
周曉萍《敦煌石窟陰氏家族供養(yǎng)人畫像的圖像學考釋》,《西夏研究》2018年4期。
張小剛《再論敦煌石窟中的于闐國王與皇后及公主畫像——從莫高窟第4窟于闐供養(yǎng)人像談起》,《敦煌研究》2018年1期。
湯曉芳《對敦煌409窟壁畫人物“回鶻國王”的質(zhì)疑》,《西夏研究》2018年3期。
武瓊芳《莫高窟隋初供養(yǎng)人服飾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2期。
劉人銘《莫高窟第409窟回鶻可汗可敦供養(yǎng)畫像闡釋——以漢文化因素探析爲中心》,《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4期。
白雪《基於敦煌壁畫分析盛唐時期宮廷女裝服飾特點》,《美術教育研究》2018年7期。
杜宇《以圖像學研究法分析唐代敦煌壁畫中的女性形象》,《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年8期。
陸晨晨《唐代女性常服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李馨《隋唐女性禮服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顧夢宇《隋唐貴族婦女冠飾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李中耀、李曉紅《敦煌石窟龕楣(梁)上雙首一身龍紋與商代青銅器龍紋圖像形態(tài)及甲骨文虹、霓字的淵源》,《敦煌研究》2018年1期。
樊夢嬌《敦煌壁畫裝飾性語言的力量》,《美術大觀》2018年4期。
劉敏、高陽《莫高窟隋代藻井圖案色彩探究》,《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年3期。
趙正輝《敦煌壁畫裝飾性微談》,《美與時代(上)》2018年1期。
李前軍《東千佛洞二窟卷草紋審美形態(tài)的文化變遷》,《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1期。
張靜怡《唐代敦煌壁畫中的團花紋樣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西部皮革》2018年19期。
史美琪《敦煌北魏本生故事畫構圖的裝飾性淺析》,《藝術教育》2018年13期。
李瑋恬《隋唐時期敦煌壁畫鳳鳥紋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嫣《隋唐敦煌藻井蓮花紋在當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應用研究》,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張婉莉《莫高窟幾何形裝飾帶圖案研究》,西安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周冉《敦煌莫高窟唐代裝飾圖案邊飾紋樣的設計研究》,西安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辛燕《敦煌圖案紋樣的裝飾性在現(xiàn)代花鳥畫中的應用》,蘭州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劉安安《敦煌莫高窟華蓋圖案裝飾研究》,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韓衛(wèi)盟《莫高窟壁畫中的隋代華蓋圖》,《敦煌研究》2018年2期。
季冉《唐代敦煌壁畫邊飾紋樣在VI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陳茹茹《敦煌石窟中卷草紋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陳振旺《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研究》,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楠楠《敦煌壁畫中雲(yún)紋圖案在現(xiàn)代視覺傳達中的表現(xiàn)》,《美術大觀》2018年6期。
吳晨《溯源求本與時俱進——以蓮花系列裝飾繪畫創(chuàng)作爲例》,《當代文壇》2018年5期。
羅雪薇《唐代敦煌莫高窟蓮花紋飾淺析》,《西部皮革》2018年13期。
蔡捷《淺析唐草紋在敦煌壁畫中的應用研究》,《西部皮革》2018年13期。
孫武軍、張佳《敦煌壁畫迦陵頻伽圖像的起源與演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年4期。
張藝洋《佛教造像符號迦陵頻伽的象徵與表達》,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鍾妍《敦煌壁畫中的相風烏》,《裝飾》2018年6期。
張聰《中國佛教二十諸天圖像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沙武田、李玭玭《佛教花供養(yǎng)在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表現(xiàn)》,《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陳菊霞《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南壁圖像考釋》,《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馬兆民《莫高窟第431窟中的“乾基羅”和“茂持羅”——乾基羅、茂持羅與乘象入胎、夜半逾城圖像的對比分析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4期。
張小剛《敦煌壁畫中于闐白衣立佛瑞像源流研究》,《創(chuàng)意設計源》2018年1期。
張小剛《敦煌摩利支天經(jīng)像》,《佛學研究》2018年1期。
羅明、李徽、羅丹舒《“水月觀音+玄奘取經(jīng)”圖式與形象考辨》,《美術學報》2018年6期。
李翎《中國石窟中所見鬼子母像》,《美術研究》2018年2期。
李金娟《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髡髮人物》,《敦煌研究》2018年1期。
張善慶《佛教藝術語境中的啓門圖》,《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李朝霞《唐代敦煌壁畫與中原墓室壁畫視覺比較》,《西北美術》2018年3期。
顧淑彥《敦煌莫高窟五百強盜成佛故事畫再研究》,《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張總《大通智勝佛與十六王子藝術表現(xiàn)再述》,《敦煌研究》2018年5期。
林霖《沒骨的現(xiàn)代化: 楊之光敦煌臨畫研究札記》,《美術學報》2018年5期。
王志強《淺談北朝莫高窟石窟藝術的嬗變——以元榮時期爲例》,《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6期。
張翔《“來世”: 十六國時期石窟壁畫與墓葬壁畫兩種形態(tài)的表達》,《美術學報》2018年6期。
范汝愚《敦煌莫高窟唐人壁畫十一面觀世音吉祥菩薩》,《文史雜志》2018年6期。
徐欣《五代與宋朝時期敦煌莫高窟壁畫色彩初探》,《第十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2018年9月。
張米勒《動畫電影〈九色鹿〉中的敦煌壁畫藝術與宗教文化》,《中國民族博覽》2018年9期。
劉小娟《敦煌故事畫圖案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教育現(xiàn)代化》2018年5期。
代振《中國壁畫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西部皮革》2018年15期。
邵雯?!抖鼗捅诋嬎囆g功能轉變與活化實踐研究》,中國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葉倩《淺析敦煌壁畫語言在壁畫本科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大衆(zhòng)文藝》2018年10期。
任磊《淺論敦煌壁畫對當代工筆重彩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美術觀察》2018年9期。
王超《敦煌壁畫的色彩對當代工筆重彩的影響》,《大衆(zhòng)文藝》2018年14期。
吳志民《敦煌壁畫的色彩配置特徵研究》,《藝術教育》2018年13期。
杜宇《敦煌壁畫中本生故事畫的構圖特點》,《藝術教育》2018年14期。
許少芳《從敦煌壁畫看中國繪畫發(fā)展史》,《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年16期。
林利《略論敦煌壁畫色彩譜系研究及其對中國色彩體系建設的意義》,《甘肅科技》2018年16期。
王繼偉《敦煌壁畫藝術的美學風格研究》,《名作欣賞》2018年32期。
張靖怡《唐代敦煌壁畫飛天形象風格溯源與當代價值》,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顔景亮《古代壁畫“現(xiàn)狀”的價值》,《中國文化報》2018年1月21號。
陳敬林《〈八大菩薩曼荼羅經(jīng)〉中八菩薩立像造型研究》,西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于靜芳《唐墓壁畫女性圖像風格研究》,西安美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紀應昕《敦煌千手千眼觀音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陳采螢《敦煌壁畫手姿對美的詮釋》,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周文娟《榆林窟第3窟〈文殊、普賢菩薩赴會圖〉及相關表現(xiàn)技法的分析與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朱生雲(yún)《榆林窟第29窟壁畫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匡斌《敦煌壁畫對我創(chuàng)作中用色的啓示》,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張譯文《敦煌早期壁畫的“形”與“色”在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田恩霞《歸義軍時期敦煌白畫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孟洋《盛唐流芳——唐代仕女畫中女性形象的造型表現(xiàn)研究》,瀋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魏志超《淺談敦煌壁畫對我的創(chuàng)作實踐的影響》,北京服裝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凱悅《敦煌壁畫元素的提取再創(chuàng)作》,蘭州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賈明閣《敦煌103窟中的菩薩造型特點及對〈相心〉創(chuàng)作的啓示》,聊城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張月池《中印佛教藝術中魔女形象研究》,魯迅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鄔雅婷《1960—1989年國産美術片中佛教美術元素推考》,內(nèi)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宰程飛《淺談敦煌壁畫的色彩元素對我創(chuàng)作的影響》,山東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李孟彧《圖式的形成》,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楊金玥《敦煌石窟的唐代圖形元素在文化衍生品中的設計運用》,內(nèi)蒙古師範大學,2018年。
張建宇《莫高窟早期壁畫的空間表現(xiàn)——兼論早期重點洞窟的年代關係》,《美術觀察》2018年1期。
孫大力《傳承與創(chuàng)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敦煌壁畫圖像荒誕性淺析》,《美術大觀》2018年1期。
金鵬《西夏水月觀音造像研究》,寧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孫立婷《莫高窟壁畫中的飛天圖式及其淵源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胡安全《敦煌佛教圖像在〈九色鹿〉中的運用》,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韋韜《4至10世紀敦煌地區(qū)須彌山圖像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嘉琛《波斯繪畫與敦煌壁畫的聯(lián)繫》,雲(yún)南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沙武田《瓜州榆林窟第15窟吐蕃裝唐裝組合供養(yǎng)伎樂考》,《藏學學刊》2018年1期。
唐蓮《盛唐與中唐敦煌壁畫色彩的比較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袁頔《莫高窟壁畫中的“外國遊客”》,《華夏文化》2018年3期。
李坤鍵《莫高窟建築藝術的多元化》,《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3期。
岳燕、余小洪《試論海西出土吐蕃棺板畫的藝術特徵》,《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3期。
張建宇《浄土變相圖像淵源諸説》,《藝術探索》2018年3期。
孫志軍《敦煌石窟藝術擷英》,《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3期。
胡同慶《論莫高窟中唐第7窟弈棋圖非雙陸圖》,《長江文明》2018年4期。
趙欣梅《敦煌藝術創(chuàng)新應用問題研究——以莫高窟壁畫爲例》,《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年4期。
程雅娟《敦煌壁畫繪小型玻璃器研究: 絲綢之路上玻璃東傳過程中的佛教化演變》,《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8年5期。
石嘉文《淺析敦煌壁畫與壁畫藝術步入當代》,《藝術科技》2018年5期。
張聰《敦煌石窟擬人化日天、月天圖像芻議》,《美與時代(中)》2018年5期。
陳獻輝《敦煌壁畫構圖方式對影視動畫場景設計的影響》,《當代電視》2018年6期。
吳興璽《壁畫中的多元文化融合以敦煌壁畫爲例》,《中國宗教》2018年6期。
張蕾蕾、石媛、潘超《莫高窟飛天之美探究》,《美與時代(中)》2018年6期。
黃星光《敦煌壁畫藝術形式的認知與現(xiàn)代設計樣式分析》,《廣東蠶業(yè)》2018年6期。
孫迪、張加萬、詹睿、賈世超《敦煌壁畫的綫描圖生成與輔助臨摹應用》,《電腦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8年7期。
楊文博《麥積山石窟睒子本生故事畫初探》,《法音》2018年8期。
魏宣宣《敦煌壁畫對於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的借鑒意義》,《藝?!?018年8期。
王苗苗《敦煌壁畫圖案在旅遊文化用品設計的應用探索》,《中國民族博覽》2018年11期。
伏奕冰《敦煌壁畫兵器與綜合作戰(zhàn)圖像芻議》,《學術研究》2018年12期。
許滿貴《後梁敦煌殘卷臨摹“歐楷”典範》,《東方收藏》2018年14期。
尹雁華《從敦煌莫高窟看北魏時期的藝術特點和價值——以254窟爲例》,《大衆(zhòng)文藝》2018年15期。
王阿秀《唐代樓閣式佛塔造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張俊沛《莫高窟第217窟中的唐代建築語素》,《美術學報》2018年5期。
楊丹《唐長安佛寺壁畫個案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鄭弌《印度佛教美術考察筆記(上篇)——新德里藏斯坦因所掠絹畫初步研究》,《美術觀察》2018年5期。
方笑天《似與不似之間——河西魏晉壁畫墓中的“伯牙彈琴”與“李廣射虎”》,《美術觀察》2018年1期。
成剛剛《敦煌漢簡的審美分析》,《大衆(zhòng)文藝》2018年16期。
陳岡《敦煌寫經(jīng)對當代小楷創(chuàng)作的借鑒意義》,《中國書法》2018年18期。
畢羅《從敦煌遺書看中古書法史的一些問題》,《敦煌研究》2018年1期。
馬德、馬高強《敦煌本〈諸經(jīng)雜輯〉芻探——兼議敦煌草書寫本研究的有關問題》,《敦煌研究》2018年2期。
崔繼蕓《十六國時期敦煌遺書墨跡特點》,瀋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慧慧、劉永增《敦煌莫高窟皇慶寺碑原址考——兼談皇慶寺與莫高窟第61窟、94窟之關係》,《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年1期。
吳軍、劉艷燕《莫高窟採石場遺址調(diào)查》,《敦煌研究》2018年1期。
郭青林等《佛教石窟斷代方法新進展: 如何基於貝葉斯模型(OxCal)和考古信息提高碳十四測年精度》,《敦煌研究》2018年6期。
崔強等《敦煌莫高窟8窟壁畫材質(zhì)及製作工藝研究》,《文博》2018年2期。
張小剛《肅南皇城大湖灘石佛崖石窟調(diào)查簡報》,《敦煌研究》2018年4期。
李帥《吐蕃印章初探》,《文物》2018年2期。
鄭宇翔《論敦煌壁畫的色彩構成》,《文物世界》2018年4期。
吳麗紅《新疆龜茲研究院院藏彩繪泥塑調(diào)查簡報》,《敦煌研究》2018年6期。
王荔君《北朝至隋唐時期克孜爾石窟與莫高窟捨身濟世類本生故事的考古學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彭明浩《中國石窟寺窟前建築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中國文化遺産》2018年5期。
彭明浩《榆林窟原始崖面初探》,《美術研究》2018年6期。
葛奇峰《妙音千年: 文物中所見迦陵頻伽神鳥》,《收藏》2018年12期。
肖秋會、容依媚、許曉彤《我國對流失海外敦煌檔案文獻的追索研究》,《中國檔案研究》2018年1期。
蘇伯民、張化冰、談翔《高分子材料應用於莫高窟壁畫保護的歷史、現(xiàn)狀與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2期。
王沛濤、張虎元、王旭東《莫高窟落石風險的試驗與模擬》,《敦煌研究》2018年6期。
何滿潮、郝耐《恒溫恒濕條件下莫高窟礫巖吸濕特性試驗研究》,《煤炭技術》2018年7期。
郝耐、王永亮、張秀蓮、秦新展、何滿潮《莫高窟砂巖有壓吸水特性及滲流作用試驗研究》,《科學技術與工程》2018年24期。
孫勝利、王小偉、張正?!痘侗倔w的文化遺産地文物健康知識庫構建——以敦煌莫高窟爲例》,《遺産與保護研究》2018年7期。
周啓友、李禾澍、王冬、王彥武《莫高窟108窟內(nèi)空氣溫濕度的變化過程及其對窟內(nèi)水汽和熱量來源的啓示》,《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8年3期。
姜淵《論敦煌莫高窟環(huán)境保護與文物保護的協(xié)調(diào)共進——由〈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説開去》,《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5期。
李昇《敦煌壁畫的數(shù)字化保護與傳播研究》,《藝術教育》2018年16期。
孫勝利、陳港泉、王小偉、柴勃隆《文化遺産地文物本體巡查體系初步構建——以敦煌莫高窟文物本體巡查爲例》,《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8年6期。
張亞旭《莫高窟196窟壁畫保存現(xiàn)狀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徐浩《批量補綴卷首——古人對敦煌寫經(jīng)的一種特殊修復》,《敦煌研究》2018年6期。
趙歡、閆增峰、畢文蓓、孫立新、王旭東、張正?!抖鼗湍呖叩卣虒臃抡嬖噳K等溫吸濕性能實驗研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5期。
郭志謙《敦煌莫高窟南區(qū)密集洞窟群穩(wěn)定性及危巖體風險評估》,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韓淑嫻、王璐、張虎元《莫高窟旅遊固體廢物現(xiàn)狀及填埋處置建議》,《敦煌研究》2018年1期。
李清泉、王歡、鄒勤《一種基於稀疏表示模型的壁畫修復算法》,《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8年12期。
馬文霞、武發(fā)思、田恬、馬燕天、向婷、劉賢德、汪萬福、馮虎元《墓室酥堿磚壁畫及其環(huán)境的真菌多樣性分析》,《微生物學通報》2018年10期。
楊善龍、王彥武、蘇伯民、郭青林、裴強強《瓜州榆林窟崖體礫巖中水鹽分佈特徵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1期。
張芳、侯欣莉、劉文芳、王焯、李鵬飛、何滿潮《晝夜溫差條件下莫高窟圍巖蒸發(fā)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8年S1期。
張明泉、王旭東、錢春鋒、孫滿利、馬宏海、杜韶光、張騫文《東山村遺址滲水病害防治技術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1期。
王小偉《IDRISI軟體分析功能在古代壁畫預防性保護中的應用》,《甘肅科技》2018年2期。
王旭東、張景科、孫滿利、張理想、郭志謙、郭青林《莫高窟南區(qū)洞窟古人開鑿智慧初探》,《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8年2期。
楊善龍、王旭東、郭青林、陳雨、裴強強《中國西北地區(qū)土遺址鹽害閾值試驗研究》,《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2月。
李慶玲《古代泥質(zhì)彩塑殘損狀況及原因分析》,《文物世界》2018年3期。
張秀蓮、楊曉傑、郭宏雲(yún)、王淑鵬、王嘉敏、韓文帥《敦煌莫高窟支撐體礫巖吸水規(guī)律實驗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8年3期。
王旭東《新時代、新?lián)敗⑿骂娋啊拭C石窟保護利用的探索與實踐》,《雕塑》2018年4期。
陳港泉、于宗仁、柴勃隆、崔強、張文元、王小偉、付鵬《永登魯土司衙門壁畫調(diào)查中的原位—無損分析技術應用》,《敦煌研究》2018年6期。
王勝、張強、趙建華、王興、徐燕、白國強《典型乾旱區(qū)陸面模式模擬檢驗》,《乾旱氣象》2018年6期。
張景科、梁行洲、葉飛、郭志謙、諶文武、郭青林、于宗仁《敦煌莫高窟北區(qū)崖體沿縱深方向風化特徵研究》,《工程地質(zhì)學報》2018年6期。
郝耐、王永亮、秦新展、張秀蓮、劉文芳、何滿潮《莫高窟泥巖吸水特性及鹽分富集試驗研究》,《煤炭技術》2018年7期。
裴強強、王旭東、郭青林、張博、趙國靖、趙建忠《乾旱環(huán)境下土遺址夯補支頂加固變形機制室內(nèi)試驗研究》,《巖土力學》2018年8期。
王小偉、丁淑君、孫勝利、劉洲《石窟寺保存現(xiàn)狀調(diào)查方法初探——以莫高窟爲例》,《甘肅科技》2018年11期。
談翔《一種新的壁畫修復材料黏結性評價裝置及應用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8年12期。
鄭炳林、馬振穎《新見〈唐米欽道墓志〉考釋——敦煌相關金石整理研究之一》,《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突厥渾部落及其居民考——以敦煌寫本S.5448〈渾子盈邈真贊並序〉爲中心》,《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周倩倩《從祥應管窺慕容前燕政權的漢化》,《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路虹、楊富學《鐵勒渾部及其在內(nèi)亞腹地的遊移》,《寧夏社會科學》2018年3期。
林冠群《沙州的節(jié)兒與乞利本》,《中國藏學》2018年3期。
徐宗威《河西走廊吐蕃建築遺跡考》,《建築》2018年3期。
范小青、鍾進文《敦煌學背景下裕固族歷史數(shù)字化傳播的三種思路》,《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3期。
楊富學、張海娟《歐亞學視閾下的裕固族歷史文化》,《河西學院學報》2018年6期。
張海娟、楊富學《論裕固族藏傳佛教信仰的形成》,楊富學《回鶻文佛教文獻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4月。
和樹苗《敦煌社邑與少數(shù)民族社會組織的比較——以西夏遺民、侗族、土族以及維吾爾族爲例》,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王金娥《敦煌吐蕃文書〈禮儀問答寫卷〉的定名與研究述要》,《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5期。
侯文昌《敦煌吐蕃文租佃契約探析》,《傳媒論壇》2018年15期。
索南《敦煌藏文文獻P.T.149號〈普賢行願王經(jīng)〉序言解讀》,《中國藏學》2018年3期。
落桑東知《敦煌大圓滿心部藏文手稿ITJ647探微》,《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年8期。
勘措吉《從哲蚌寺藏〈蝲蚌經(jīng)〉談敦煌藏文寫經(jīng)謄抄年代》,《敦煌研究》2018年4期。
次仁多吉《敦煌古文獻P.T-1287中吐蕃盟誓制度研究》,西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朱麗雙、黃維忠《〈古藏文編年史〉研究綜述》,《敦煌學輯刊》2018年3期。
陸離《英藏敦煌藏文IOL Tib J 897號吐谷渾納糧文書研究》,《西藏研究》2018年2期。
焦傲《獻給世界的禮物——敦煌吐蕃文寫本〈大乘無量壽宗要經(jīng)〉》,《收藏家》2018年11期。
德吉卓瑪《敦煌吐蕃佛寺隆福寺及藏經(jīng)洞之探究》,《西藏研究》2018年4期。
楊富學、張?zhí)锓肌抖鼗捅净佞X文〈説心性經(jīng)〉爲禪學原著説》,《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1期。
張鐵山、彭金章、[德] 皮特·茨默《敦煌莫高窟北區(qū)B464窟回鶻文題記研究報告》,《敦煌研究》2018年3期。
張鐵山、彭金章《敦煌莫高窟北區(qū)B77窟出土木骨上的回鶻文題記研究》,《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楊富學、張?zhí)锓肌痘佞X文〈針灸圖〉及其與敦煌針灸文獻之關聯(lián)》,《中醫(yī)藥文化》2018年2期。
范晶晶、彭金章、王海雲(yún)《敦煌藏3葉婆羅謎字梵語—回鶻語雙語〈法身經(jīng)〉殘片釋讀》,《敦煌研究》2018年3期。
吐送江·依明、白玉冬《蒙古國出土回鶻文〈鳥蘭浩木碑〉考釋》,《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白玉冬、吐送江·依明《蒙古國新發(fā)現(xiàn)毗伽啜莫賀達干碑文釋讀》,《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王惠民《西夏文草書〈瓜州審案記録〉敘録》,《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曾金雪《西夏文〈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十二譯釋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葉少勇、彭金章、梁旭澍《敦煌研究院舊藏阿毗達磨梵文殘葉》,《敦煌研究》2018年2期。
金少華《從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舊抄〈文選〉的版本》,《敦煌研究》2018年4期。
許建平《絲路出土〈尚書〉寫本與中古〈尚書〉學》,《敦煌學輯刊》2018年2期。
劉子凡《旅順博物館藏〈春秋後語〉(擬)研究》,《文獻》2018年5期。
呂玲娣《敦煌本〈孝經(jīng)鄭注義疏〉體例特點及其文獻學價值》,《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5期。
陳恒新《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漢籍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
蘭小燕《日藏唐鈔儒家四部經(jīng)典殘卷整理與文字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丁高恒、殷曉春、慕婷婷、孟軍亮、裴淩雲(yún)、劉永琦、藺光遙、吳建軍《敦煌遺方“神仙粥”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西部中醫(yī)藥》2018年2期。
李廷保、張花治、周文軍、王蘭桂《基於敦煌〈輔行訣〉方劑中五臟歸經(jīng)用藥規(guī)律研究》,《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8年1期。
李廷保、宋敏、張花治、尚菁、羅強、趙蓮娣、王蘭桂《基於複雜網(wǎng)絡系統(tǒng)熵聚類方法的敦煌〈輔行訣〉用藥規(guī)律研究》,《中醫(yī)研究》2018年9期。
馬正民、顔春魯、劉永琦、宋敏、陳正君《敦煌醫(yī)方四時常服方對鎘染毒大鼠腎氧化應激的影響》,《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年1期。
葛政、李鑫浩《敦煌張仲景〈五臟論〉部分藥對研究》,《中醫(yī)研究》2018年1期。
邢家銘、嚴興科《敦煌石窟中針灸文獻的研究概況》,《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年1期。
楊佳楠、李應存、李鑫浩、陸航、周翌翔、劉玲《敦煌遺書婦科相關古醫(yī)方研究概況》,《國醫(yī)論壇》2018年1期。
周翌翔《敦煌醫(yī)學文獻中男性不育癥的治療方藥與臨床運用》,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史光偉、王凱莉、郭宏明、梁永林《敦煌卷子〈張仲景五臟論〉研究概況與探析》,《中醫(yī)研究》2018年3期。
胡蓉、梁建慶、李金田、李娟、杜雪洋、曾啓宇、趙小強《論“三才”思想在敦煌醫(yī)學文獻中的體現(xiàn)》,《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年3期。
曾啓宇、梁建慶、李金田、李娟、胡蓉、杜雪洋《論三才思想在敦煌醫(yī)學脈診法中的體現(xiàn)》,《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8年8期。
任彩萍、王麗梅、李廷?!痘抖鼗瓦z書及古醫(yī)籍中同名當歸丸辨治疾病用藥規(guī)律研究》,《中醫(yī)研究》2018年4期。
李廷保、楊鵬斐《基於敦煌遺書及古醫(yī)籍中前胡湯辨治疾病用藥配伍規(guī)律研究》,《中醫(yī)藥學報》2018年5期。
丁媛《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涉醫(yī)內(nèi)容中的“建除”術及其應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8年5期。
葛政、李應存、萬芳《敦煌卷子張仲景〈五臟論〉中的藥對解讀》,《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8年5期。
王韶康、殷世鵬、鞏子漢、段永強、王道坤《王道坤運用敦煌醫(yī)方大補脾湯治療胃痞經(jīng)驗》,《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8年6期。
邵亞卓、王斌、李廷保、楊鵬斐《敦煌〈輔行訣〉中辨治婦科疾病常用藥對探析》,《中醫(yī)研究》2018年6期。
劉玲、李應存、李鑫浩、周翌翔、楊佳楠、王麗園《李應存運用敦煌大補腎湯治療慢性泄瀉經(jīng)驗》,《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8年7期。
劉玲、李應存、李鑫浩、周翌翔、楊佳楠《李應存運用敦煌醫(yī)方小補心湯治療冠心病臨證經(jīng)驗》,《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8年8期。
梁永瑞、李應存、李鑫浩、周翌翔、李旭紅《李應存教授運用敦煌大補腎湯治療腎虛型糖尿病經(jīng)驗介紹》,《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8年8期。
張鵬、楊曉軼、晁榮《敦煌脾胃病方與臨床應用探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年8期。
徐興華、殷世鵬、張儂《〈灸經(jīng)圖〉敦煌古穴治療貝爾氏面癱療效觀察》,《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8年11期。
馮小琴、金琰《採他山之石 築學術津梁——讀楊富學〈回鶻學譯文集〉及其續(xù)編》,《敦煌研究》2018年5期。
胡蓉《開裕固學新篇 拓蒙古學視野——〈從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頭目〉述評》,《石河子大學學報》2018年3期。
劉拉毛卓瑪《學問須於不疑處有疑——讀楊富學著〈回鶻摩尼教研究〉有感》,《河西學院學報》2018年6期。
張如青《出土醫(yī)學文獻研究領域中一部高水平的傑作——〈敦煌吐魯番醫(yī)藥文獻新輯?!翟u述》,《中醫(yī)文獻雜志》2018年3期。
謝輝《〈近代中國的學術與藏書〉簡介》,《國際漢學》2018年3期。
董華鋒、閆月欣《四川石窟寺考古研究的新典範——雷玉華等著〈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介評》,《敦煌學輯刊》2018年4期。
勘措吉、萬瑪項傑《〈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內(nèi)容、編纂及出版概述》,《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1期。
勘措吉《〈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內(nèi)容及編纂特徵》,《全國首屆藏文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高層論壇論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8年8月。
蕭旭《英藏敦煌文獻校讀記(上)》,《國學學刊》2018年3期。
方莉《“福琳”似非王道士本名——方廣錩先生〈王道士名稱考〉一文獻疑》,《敦煌研究》2018年5期。
山本孝子《〈敦煌所出唐宋書牘整理與研究〉評介》,《石河子大學學報》2018年5期。
石建剛《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與長安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2017年理事會綜述》,郝春文主編《2018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
顧成瑞《“敦煌吐魯番法制文獻與唐代律令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8年5期。
丁得天《2018敦煌研究發(fā)展研討會述要》,《敦煌研究》2018年6期。
孔德平《2018敦煌美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文化報》2018年10月10日。
張先堂、李國《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盛會——“紀念段文傑先生誕辰100周年敦煌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郝春文主編《2018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
程嘉靜《“回鶻·西夏·元代敦煌石窟與民族文化研討會”會議綜述》,《敦煌研究》2018年4期。
宋雪春《2017年敦煌學研究綜述》,郝春文主編《2018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
宋雪春、楊敬蘭《2017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郝春文主編《2018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
趙曉星《敦煌五臺山文獻與圖像研究綜述》,郝春文主編《2018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
段曉林《民國時期敦煌學期刊文獻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6期。
劉文榮《1949年前敦煌樂舞研究的歷史進程》,《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年4期。
張如青《絲綢之路醫(yī)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醫(yī)藥文化》2018年1期。
黃賢忠《20世紀詞體研究回顧與述評》,《中華文化論壇》2018年11期。
趙玉龍《近十年來甘肅簡牘研究概述與展望》,《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8年3期。
劉全波、李若愚《敦煌懸泉漢簡研究綜述》,《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