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玉
(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鎮(zhèn)中學校 四川 廣漢 618300)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教育引導學生遵紀守法成為一名合格公民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但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依然還存在著許多阻礙課程教學的因素,直接影響了我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經驗和思想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對如何做好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進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總結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1.1 常用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指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為了達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而好的德育一定是能夠將實際生活與學生實際學情進行內在聯(lián)系的教學方法??梢哉f,好的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能夠有效開展的重要條件和有力保證。而德育方法的運用,通常受到目標、內容、環(huán)境的限制。所以,德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一種個性化的特征體現(xiàn)?;诖耍覀儜撫槍Σ煌瑢哟蔚膶W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教育。從整體來看,通??梢赃\用說服教育、實踐鍛煉、品德評價等方法。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的運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1.2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境。我國的中小學德育工作起步較晚,雖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不能起到促進學生德育發(fā)展的工作。而在實際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德育意識還不夠強烈,德育工作也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
2.1 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初中學生的參與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增加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2)加強交流。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教師及學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交流,不僅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幫助。(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初中生由于年齡差距較小,在生活中由很多共同的話題和愛好,因此交流起來更加順暢,也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2.2 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初中學生面對畢業(yè)升學考試的壓力,已經由一開始的盲目和幼稚,變得目標明確和清晰,這時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提升,對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首先,要形成競爭機制,如果沒有競爭機制,這樣的集體變得缺乏活力,學生就會沒有危機感。所以,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一種競爭局面,用競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斗志,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通過競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緊迫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部分學生改掉拖拉懶散的學習習慣。其次,要讓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競爭中相互促進與交流,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主題班會來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讓學生通過借鑒來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偏科現(xiàn)象,通過一幫一的方式來進行優(yōu)勢互補,并幫助偏科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都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共同進步和發(fā)展。
2.3 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初中的學生雖然面對中考升學的壓力,但是這一階段也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不可否認的是中考成績會對學生今后的擇業(yè)產生重大的影響,而思想教育的缺失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知識理論的學習上,還應該在學習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與引導,我們的教育應該面向全體的學生,決不能放棄那些學習差的學生,更不能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自暴自棄、隨波逐流,教師要用熱情和尊重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讓學生堅信“人人能夠成才”。
2.4 教師要尊重和理解學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許多學生也出現(xiàn)了早熟、思想復雜、個性強等心理特征,甚至有些學生還出現(xiàn)了明顯的青春叛逆傾向等情況,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工作一定要從尊重學生為前提,教師要富有耐心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初中學生自我意識還很強,對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所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核心目標并充分地發(fā)揮民主精神,這樣不僅讓學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也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理解和尊重。
總之,要想讓我們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上我們的工作日程,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真正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才能彰顯我們初中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