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燕
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常用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它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下,語文朗讀有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我們的語文朗讀教學也就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zhàn),這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思考。
文章,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朗讀的藝術。如果只是默讀文字,那么文字是冰冷的。如果朗讀出來,那么文章便成為了一種聲音的藝術,不僅有樂感,有語氣,還有情感,更有生命。因此,我們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可以借助互聯網,欣賞網絡上優(yōu)秀的朗讀音、視頻,特別是充分利用那些配有聲音、圖片和文字的朗讀,可以很快地讓學生入情入境,對于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燕子》,這是一篇“積伶積俐”、韻味無窮的散文。他用準確傳神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燕子的可愛、機靈,創(chuàng)造出清新明麗的意境,富有詩意的美。課文內容動靜結合,既有安閑恬靜的靜態(tài)美,又有充滿活力動態(tài)美。朗讀時,語速整體上是舒緩的,隨著內容的發(fā)展語速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朗讀的過程中,無論是緩是急,從頭至尾都充滿著一種歡悅與喜愛的情感。學生在初次朗讀時,對內容的把握不是很理想,不能充分表現出燕子的可愛與自己的情感。于是,教師利用互聯網,找到了幾段不同朗讀者的朗讀視頻,讓學生在充滿色彩與活力的朗讀情境中,對課文內容有了一種生動而深刻的感受,并且也為學生的個性朗讀提供了優(yōu)秀的范例。在課堂朗讀時,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借助“互聯網+”,讓學生欣賞名家的精彩朗讀,可以擺脫單一閱讀文字的局限,把文字變?yōu)榫唧w形象,生動感人的聲音語言,讓學生在欣賞中形成鮮明的畫面,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內容,感悟情感,讓學生愛上朗讀,喜歡上語文。
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雖然名家朗讀非常精彩,對于我們的語文朗讀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但那畢竟是一種外在的感知,缺少了學生的參與,在學習的深度上會有所局限。因此,我們在讓學生欣賞朗讀的同時,還要借助“互聯網+”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習朗讀,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形成一定的朗讀能力,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達到對文本深入學習的目的。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次抱母親》,這是一篇情感濃郁的散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和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的事情。文章的語言十分質樸,但情意卻非常深厚。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由于學生年齡與生活閱歷的原因,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相對要膚淺很多。因此,朗讀時很難表達出作者那份深厚的情感。于是,教師利用網絡資源,找到了一段情感濃郁的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通過反復聽,用心琢磨和跟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味文字里的情感韻味,體味作者的那份真感情,發(fā)現朗讀的技巧。在這個學習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且對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都提升了一個層次,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借助互聯網,讓學生利用網上的朗讀資源來學習朗讀,這是一種最方便快捷的學習朗讀的方式。這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還能讓學生品味到朗讀的樂趣,進而達到愛朗讀更愛語文的教學效果。
如果說默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思考、理解文本的內容的話,那么,朗讀便可以把文本字里行間的那種氛圍、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甚至還可以把學生帶入到文本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世界里,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如音樂、圖片和視頻等,配合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式的品味朗讀,讓學生在“品味”中探索文本的秘妙,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軍神》這篇課文,記敘了劉伯承同志在重慶一個德國人開設的診所里進行手術,拒用麻醉劑的事情,突出表現了他的堅強意志。由于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距離小學生的有些久遠了,他們對人物的理解,內容的感知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還有就是文本中人物的對話非常多,語氣多而復雜,朗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利用網絡資源,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的方式讓大家對劉伯承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讓學生一句句琢磨,進行品味性朗讀,在反復試讀的過程中感知人物特點,體會人物精神。最后,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通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又通過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相關圖片,播放恰當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造的特殊情境下品讀課文。通過品味朗讀,不僅能夠把課文朗讀得非常棒,還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情感的體會也更加深刻,真正地體會到了“軍神”的偉大。
互聯網的資源是極其豐富的,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它們成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材料,成為朗讀文本的背景,輔助我們的朗讀教學,從而讓學生能夠進行生動而精彩的朗讀,在朗讀中達到對文本的深入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崩首x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展示學生的朗讀成果,以激發(fā)學生更大的興趣。比如,可以把學生的朗讀音、視頻上傳抖音、火山等視頻網站,或者在QQ、微信群交流,甚至發(fā)在博客、微信公眾號里等,讓更多人關注,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展示的機會。我們還可以在網絡上舉行朗讀大賽,讓大家投票評比等。讓學生成為朗讀的主人,這樣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促進我們語文朗讀教學開展。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三亞落日》,這是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富有節(jié)奏感,有韻律美,并且畫面感極強,非常適合朗讀。教學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配樂朗讀課文,然后通過學校的微信公眾號進行發(fā)布,讓大家欣賞和評價,最后通過投票的方式評選出最佳朗讀者,并給獲獎學生頒發(fā)榮譽證書。沒想到這個作業(yè)不僅受到了孩子的歡迎,也獲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持。無論是配樂朗讀,還是配合視頻朗讀,孩子們的朗讀都非常美。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收到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這也進一步說明: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讓學生做朗讀的主人,通過公開展示,能夠讓我們的語文朗讀教學由課內轉移到課外,由學生關聯到家長,由學校擴展到社會,其影響與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借助互聯網,讓學生進行“即時”交流,或者通過上傳網站的方式,讓大家隨時欣賞,甚至通過打分的形式進行評比,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還能夠對我們的語文朗讀教學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讓朗讀教學更高效。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們的朗讀教學也出現了極大的轉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為我們提供的海量資源,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欣賞朗讀、學習朗讀、品味朗讀和展示朗讀,讓我們的朗讀教學“活”起來,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