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娜
(江蘇省南京市揚子第三小學,江蘇南京 210048)
英語是小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第二門語言,但由于英語與中文在書寫、表達方面有著極大的不同,加之沒有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容易感到困難,這也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師應重點思考的問題。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從“讀”開始,具體包括朗讀與閱讀。英語閱讀對小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難度,因為閱讀不僅涉及單詞、語法,還與個人的語感有著很大的關系。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耐性較差,在閱讀的過程中容易感到無聊、乏味,甚至是煩躁,從而導致其閱讀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之前,首先要提高其閱讀興趣,隨后再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技巧點撥,并通過靈活多變的能力訓練來不斷提高其閱讀效果。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是一味按照教學方案進行授課,忽略了學生的聽課感受,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保證教學的具體進度,但卻降低了教學效果。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閱讀欲望不強,在此種情況下,即便教師講得再好,學生也是充耳不聞,教學效率自然無從談起。現(xiàn)今,教師已經開始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缺陷與不足,甚至開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如采用情境教學、問題教學等,從而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以此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不斷提高[1]。同時,部分教師還會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情境材料,通過情境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例如,在教學The king’s new clothes一節(jié)時,我們都知道主要講的內容是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首先,教師熟讀教材內容,找出課文中所出現(xiàn)的角色,如國王、路人、騙子,還有小男孩,并據(jù)此制作一些戴在頭上的用于區(qū)分人物的道具;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分組進行閱讀,熟悉教材內容;最后,再到臺上進行角色情境表演。為了演好角色,學生自然會認真鉆研閱讀內容,找出自己的臺詞,并與身邊的組員進行對詞、排練,反復熟悉臺詞。學生開始表演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現(xiàn)不同的表演場景,如皇宮、街道等,從而增強代入感,讓學生能順利完成表演。同時,多媒體所展示的圖片旁邊還可以加入本單元所要學習的單詞,如foolish;wear;people等,以加深學生對新單詞的印象。由此可見,情境教學對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教師應多采取新型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閱讀并不是簡單的瀏覽課文,而是邊閱讀邊思考,了解內容,找到主旨,甚至是提出疑問,唯有如此,閱讀才具有針對性與高效性[2]。很多時候,教師可以清晰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學生或是背單詞,或是讀課文,或是背語法,積極性相對較高,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學生閱讀只是簡單的蜻蜓點水,很多句型或者句子可能已經讀爛了,但是卻還不知道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意思,這樣的閱讀自然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眾所周知,英語詞匯中有很多的固定搭配,如若學生無法有效掌握簡單的固定搭配、固定短語,則其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自然難以得到提高。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堂閱讀之前,可先對問題進行設計,并圍繞“When;What;Where”來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與探究,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不斷提高閱讀效果。
例如,教授Holiday fun這個單元的內容時,為了能讓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并在最短的時間讀完課文、概括主旨,教師可先拋出幾個在授課之前已經設計好的問題,如“What did Mike do for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Where did Liu Tao go?”等,讓學生能帶著問題去閱讀,盡情感受閱讀的樂趣,并盡快找到相關的答案。待學生已經基本學完本單元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著用英語去說說自己的暑假是怎樣度過的,做了哪些事、見了哪些人、去了哪些地方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以致用,用剛學到的句型來進行口語表述,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英語表達能力。當然,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應多給予鼓勵與支持,并認真糾正其語法與發(fā)音,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學,以此不斷提高學習的信心。
英語本身就是一門用于交流的語言,但對于沒有相應語言環(huán)境的學生而言,很難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是機械地死記硬背,無法感受到英語的魅力與情感。換言之,英語對小學生而言是沒有生命力的課程,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僅此而已。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并不是一門干巴巴的語言,這門語言與中文一樣具有豐富性,可以通過調整語氣、語調等方式來表達不同的意思與情感。在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M行技巧點撥,讓學生盡快適應英語表達習慣,并逐步學會用“洋腔洋調”來朗讀課文,從而不斷提高其朗讀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文章的內容與主旨。當然,這對于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主動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來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旨,如文章題目、段落中心句、結尾總結句等,以此盡快理清文章的框架,并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可以通過口語“復述”方式來訓練學生擷取內容的能力,也就是隨機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尋找答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信息查找能力與信息整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Keep our city clean這個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先指導學生怎樣使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如在問問題時語氣應當是疑惑不解的,在感嘆風景美時語氣應當是贊嘆、享受的。隨后,教師提煉出“關鍵詞”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如“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通過帶著關鍵詞進行閱讀,學生很快便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并找到相關問題的答案,此時,文章對話的內容與意思自然也就變得十分清晰了。當然,為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著用樸素的話語去概括、總結對話的意思,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時代的發(fā)展進步給當前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其閱讀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并愛上閱讀。由此,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問題閱讀以及技巧閱讀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使其英語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