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明
(四川省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 四川 成都 610023)
以往講《鴻門宴》,我總是先從字詞入手,逐字逐句逐段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像這樣的教學既缺乏情趣,難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費時費力卻不見效果。今天重講此文,我就想打破常規(guī),另辟蹊徑,探尋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企圖省時高效、生動有趣地指導學生學習這篇史傳文學的經典之作。
《項羽本紀》是我國古代傳記文學中的一篇光彩奪目的著名作品。司馬遷以其精湛的筆觸,如火的熱情,成功地塑造了項羽這個“失敗英雄”的典型形象,而《鴻門宴》則是《項羽本紀》中最為精彩的片段。這篇文章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多變、波瀾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我抓住這個特點,結合高一學生表現(xiàn)欲強,故事興趣濃的特性,把直觀形象的話劇表演有機地引進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情趣盎然,既輕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學內容,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鴻門宴》一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并不深奧,學生只要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就能排除文字上的理解障礙?!而欓T宴》的成功之處,在于對人物形象刻畫的生動傳神。因此,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應該放在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上。但如果讓教師去講,任憑你語言是如何的生動流暢,學生的理解也只能是空洞的,淺層次的。因為學生對人物的體驗是外在的,當然對教師講解的接受也只能是被動的、膚淺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集中體現(xiàn)于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語言行動和心理變化。而《鴻門宴》正是通過細節(jié)、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在緊張曲折的特定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而欓T宴》所描寫的重要人物有八個。人物語言的描寫比重較大,且神韻獨具,個性分明。透過簡潔傳神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歷歷在目地看到一群活生生的歷史人物在2000多年前的鴻門小鎮(zhèn)上演的一出驚心動魄的鬧劇?;谶@些感觸,我試圖將話劇表演引入課堂,變課堂為舞臺,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把握,用話劇語言再現(xiàn)鴻門一幕。
首先,我根據(jù)司馬遷《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的有關記載,有的放矢地向學生介紹了劉邦、項羽等人的相關情況以及劉、項兩大集團的矛盾斗爭,為學生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發(fā)展脈絡奠定了基礎,也為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鴻門宴在劉、項兩人命運上的決定性意義作了背景儲備。然后,我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體會人物言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復雜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努力進入人物角色。當我提出要讓同學們當一回演員扮演鴻門人物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們個個自告奮勇,躍躍欲試。趁此時機,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們在熟悉故事情節(jié),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人物身份及性格特點的臺詞、動作和表情。這樣,所有學生都以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課文的學習探討之中。他們認真審讀課文內容,揣摩人物心理,設計并演練人物的語言、動作和表情,充分調動和發(fā)揮了學生們的藝術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第二課時,我抽點十六名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八名分別扮演曹無傷、項羽、范增、項伯、張良、沛公、項莊、樊噲等人物,由一名學生旁白描述性文字。一場簡單而別開生面的課堂演出就這樣拉開了帷幕。通過對兩組學生表演效果的比較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的表演都能惟妙惟肖地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諸如項羽的狂妄自大、輕信寡謀;劉邦的巧言善辯、機靈狡詐;張良的沉著冷靜、足智多謀;樊噲的勇猛豪爽、赤膽忠心等,都得到了扮演者聲情并茂的展現(xiàn)。分角色表演之后,我要求學生們比較兩組同學表演的優(yōu)劣,對不足的地方給予重新修正和設計,再一次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同學們紛紛發(fā)言,闡發(fā)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認識,表白自己對人物言行及表情設計的獨到看法。緊接著,我要求學生們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經過這一番演練與感悟,學生們的概括基本上是準確的,而且還不乏新穎的見解??梢娺@種教學方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談到對故事的認識時,有名學生發(fā)言說:“鴻門宴無疑是秦朝滅亡之后,劉邦、項羽權利斗爭的開端,是兩軍對壘中人才、智慧的對比與較量,誰贏得了生存權,誰就贏得了最后的勝利?!边@一認識顯然是對歷史故事在現(xiàn)代意義上所作的高度提煉與升華,頗富創(chuàng)造性。這位學生有如此感受,想必是表演教學的帶來的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具體的形象對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效果:越是鮮明、具體、活潑、新穎的形象,越能縮短感知的時間,引起聯(lián)想、想像,越能激發(fā)人們的認知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表演集語言、表情、動作于一體,具有立體感,形象最具體。因而,在語文教學中采用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情景,寓教于樂,既省時省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表演藝術引入課堂,讓表演教學在課堂上發(fā)揮它的綜合功能,讓學生自覺地接受藝術的感染與熏陶;把課堂交給學生,變教師的“單口相聲”為學生的集體參與;變苦學為趣味無窮的樂學;變靜態(tài)的知識傳授為動態(tài)的實踐活動,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可以說,表演教學不失為一個語文教學的好方法。有人說,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合格的演員和導演。我想,讓學生在這位合格導演的指導下當一回演員,豈不更是在情理之中?豈不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