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鈺
(陜西省西安市第十中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海量閱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在實施中,教師普遍存在這樣的困惑:我們放手了,可學生還是不會讀、不想讀、閱讀效果差,其實,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是實現(xiàn)閱讀教學高效的關鍵。
學生是否能真正動起來、積極主動地閱讀、探求新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心理因素的運用,睿智的老師不是盲目放手,而是充分利用心理學原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這樣教師才能放手、放心,才能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需要型理論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從五個方面歸納了人的需要,其分別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這五個層次是逐層遞進的。我們面對的是一群衣食無憂的學生,他們的需要基本上應該是交往、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異質幫扶”的原則對學生進行閱讀小組劃分。學習小組是學生學習、交往、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基本單位,滿足了學生在精神層面的基本需要,奠定了閱讀中合作的基礎。
心理學教授洛克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其效果受目標本身的性質和周圍變量的影響。目標可使人們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工作,以及必須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完成。
將這一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具體表現(xiàn)為:
2.1 目標導學。明確的目標可以提高效率,尤其是目標相對困難但又可以實現(xiàn)時,能產生更大的動力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率。教師借助閱讀導航、讀書卡、讀書任務單等,明確閱讀目標和自主閱讀任務,學生在自主閱讀、討論交流中完成閱讀任務,獲得成就感。
2.2 分層設置。心理學家實踐證明,如果目標難度太大,實現(xiàn)的可能性小,期望值小,就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激發(fā)力量就不大。如果難度太低,不具有挑戰(zhàn)性,效價不大,學生也不會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來。分層分類設置閱讀目標,讓不同能力層級的孩子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務,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取消了統(tǒng)一的要求、統(tǒng)一的尺度,可能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該理論著重研究行為結果對行為的反作用。所謂強化,是指個體表現(xiàn)出適當或正確行為后給予獎賞的正強化,或表現(xiàn)不當或錯誤行為時施以懲罰,使從而行為受到影響的處理過程。強化型激勵理論就是研究如何通過強化來激發(fā)動機從而導致預期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被激發(fā)調動出來之后,并不是穩(wěn)固不變的,還需要教師用有效的激勵方式予以強化、鞏固。
3.1 評價方式多樣化。新課程倡導的對學生的評價是應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采用多樣化的、開放性的評價方法。不僅要關注評價的結果,更要關注評價的過程,要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力,包括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愿望和能力,合作與交流,個性與感情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從評價內容上來講,可以評價閱讀活動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專項。從評價的主體來講,可以是教師評價,可以是學生自評,可以是生生互評。
3.2 獎勵方法個性化。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成果給予獎勵,使學生認為自己受到了尊重與重視,其行為動機得到強化,進而發(fā)揮出更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對學生個人或小組進行獎勵的時候,不應采用物質獎勵,而應該發(fā)揮精神獎勵的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端正學習目的。獎勵也需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有個性,只有新穎的獎勵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更好地激勵效果!例如,老師在期末根據(jù)本學期各組的表現(xiàn)評選出最佳小組長、最佳組員、最佳記錄員、最佳拍檔、最佳評價員、最佳監(jiān)督員、質疑之星、展示之星、閱讀之星、合作之星等等,由學校公開表彰獎勵。還可將學生的讀書筆記、讀書感悟在校報或學校學習園地中展出,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就感。
激勵原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用其指導教學以及課外閱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使用恰當?shù)募罘椒?,一定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將這種積極的心態(tài)更好的投人到學習中,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