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軍
1 黑龍江第一灣。
2“神州北極”碑。
打開黑龍江地圖,可以看到北部有一連串按數(shù)字排列的地名:六站、十站、十八站、二十站……這些地名串起的是一條古老的北方驛道。
這條驛道緣起于著名的雅克薩戰(zhàn)役。公元1673年,偏居云南的吳三桂起兵謀反,史稱“三藩之亂”。朝廷急調(diào)兵力,趕赴西南,東北邊防出現(xiàn)空虛。此時的沙俄,認為時機已到,強行占領(lǐng)雅克薩城,向黑龍江中下游擴張。
3 興安鎮(zhèn)哨所。
“三藩之亂”平定后,康熙把目光轉(zhuǎn)向東北,決定收復(fù)雅克薩城。打仗首先要有路。此前,去雅克薩城主要走水路,即從璦琿上船,沿黑龍江溯流而上。1685年,朝廷下令,抽調(diào)兵力,修筑從墨爾根(今嫩江)至額木爾河口(今漠河縣興安鎮(zhèn))的驛道。驛道沿嫩江上游東岸和大興安嶺北坡而行,全長1400余里,設(shè)二十五個驛站。
這條驛道的開辟,比原來走水路縮短了200余里的路程,加快了兵力調(diào)集、情報傳遞和物資運送,對雅克薩戰(zhàn)役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它與原有的連接吉林、盛京(今沈陽)的驛道一起,構(gòu)成了一條直達京師的交通干線,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道。
清軍第一次雅克薩戰(zhàn)役獲勝后,為將信息迅速奏報朝廷,精選驛差3人,沿驛道飛馬南下。茫茫林海,榛莽荊棘,5000余里,僅僅用了11天,在那個年代可稱為奇跡。正在古北口巡幸的康熙收到捷報后,龍顏大悅,重賞驛差。于是,這條驛道有了一個高大上的稱謂——奏捷之驛。
遺憾的是,雅克薩戰(zhàn)役結(jié)束后,清軍撤回,這條傾力修建的“國道”漸漸淹沒在荒草亂石之中。
在興安鎮(zhèn)村民老王的引領(lǐng)下,我登上了雅克薩戰(zhàn)役的發(fā)生地古城島,這里也是“奏捷之驛”的起點。古城島面積15平方公里,為黑龍江上的第二大島。島上地勢平坦,映入眼簾的是平整整的田壟和青翠的莊稼,隔島相望,就是昔日的雅克薩城,今天的俄羅斯阿爾巴金諾。
老王說,過去島上能看到殘存的城墻、戰(zhàn)壕和炮臺,還有一塊“雅克薩之戰(zhàn)紀念碑”。1985年的一場大水,將這些遺跡悉數(shù)沖毀。那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也被運到北京,陳放在軍事博物館里。“這個地方很有歷史,經(jīng)常有學(xué)者來考察,也有記者來采訪。”老王對我說。
夕陽斜照,江面泛起粼粼波光,讓人直想親近。脫下鞋子,蹚入水中,江水清清,不冷不熱,不急不緩。星移斗轉(zhuǎn),世事滄桑,奔流的江水,沖走了戰(zhàn)爭的痕跡,也沖淡了人們的記憶。如果不說,誰能想到,這里曾經(jīng)是炮火紛飛的古戰(zhàn)場呢?
當晚,入住江邊的雅克薩大酒店。說是大酒店,實際上就是一排平房,與客棧無異,可這就是鎮(zhèn)上最好的住處。也許,300年前,這里就是驛站的所在地。只不過,那時門前停留的是馬車,而不是現(xiàn)在的汽車。
4 黑龍江晚霞。
1 北紅村哨所。
酒店老板娘來自漠河,見到我們,臉上現(xiàn)出幾分驚異:“這地方太偏僻了,很少有外人來,除了公出的。說是鎮(zhèn)子,實際上就三個村子,500戶人家,不到2000人。剛剛和外面的電網(wǎng)聯(lián)上電,以前村里只有幾臺柴油發(fā)電機?!?/p>
我很關(guān)心當?shù)厝巳绾纬鲂小@习迥镎f,過去,江上有客輪,走水路的比較多。現(xiàn)在公路發(fā)達了,人們多坐汽車,興安鎮(zhèn)到漠河每天有兩趟對開班車,單程三個多小時。往下游走,到呼瑪,也有運營車。
第二天,早早起床,到江邊采風。江面上霧氣蒙蒙,幾只水鳥撲打著翅膀,落在沙洲上,猶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回到村里,隨便轉(zhuǎn)轉(zhuǎn),看到一塊寫有“二十五站村委會”的牌子。昔日的驛站已經(jīng)難覓蹤影,遺留下來的,只有這一個個奇特的地名。
雅克薩戰(zhàn)役200年后,一位朝廷命官踏上已經(jīng)荒廢的軍事驛道,他就是無錫人李金鏞,時任吉林候補知府。李金鏞此行的目的,是到漠河督辦金礦開采。
從墨爾根到漠河,李金鏞一路披荊斬棘,櫛風沐雨,備嘗艱辛?!盀槭裁床换謴?fù)這條驛道呢?”艱難跋涉中,他滋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到達漠河后,李金鏞不顧鞍馬勞頓,即刻修書,將想法上奏朝廷。李金鏞的想法正合朝廷意愿,沒多久即傳來圣旨:調(diào)遣精兵500名,加上部分充軍發(fā)配的罪犯,由鄂倫春人引路,修復(fù)驛道,重振“奏捷之驛”雄風。
這一次,除康熙年間設(shè)置的二十五個驛站外,又向黑龍江上游方向增設(shè)八站。其中,漠河村(今北極村)為三十站,老金溝為三十一站,洛古河為三十二站,第三十三站即終點站在額爾古納河?xùn)|岸的西口子村,稱八道卡站。修復(fù)后的驛道承擔了一個更加神圣的使命,這就是運送黃金。相應(yīng)的,它的名字也從“奏捷之驛”變?yōu)榱恕包S金驛道”。
2 李金鏞祠堂。
3 古城島界碑。
4 日落老金溝。
大興安嶺的冬季風雪彌漫,道路難行。李金鏞每年都要在大雪封山前,通過黃金驛道把一車車的金錠運往京城。慈禧太后看到這些來自東北邊陲的金子,眉開眼笑。她吩咐李蓮英從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購置法國高檔胭脂,供自己和后宮享用。高興之余,老佛爺為黃金產(chǎn)地老金溝起了一個有脂粉味的名字——胭脂溝。
細雨霏霏中,我們來到建在半山坡上的李金鏞祠堂。在淘金人心目中,李金鏞是“金圣”,是他們的財神和保護神。淘金人有一個風俗,摁青(挖礦)之前要用一塊紅布系在木棍上,面對祠堂方向跪拜磕頭,祈求金圣能為他們帶來財運,保佑平安。
驛道曾經(jīng)的存在和它的作用沒有被人們遺忘。2013年3月,“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7月,國際古道網(wǎng)等機構(gòu)通過網(wǎng)絡(luò)公眾投票,評選中國十大古道,黃金驛道被列入候選榜單。
昔日運送黃金的驛道也是當今的一條黃金旅游線路。我有一位哈爾濱朋友冰城馨子,2018年8月,她與同伴歷時6天,進行了一次“古驛路文化探尋”自駕之旅。從嫩江(頭站)出發(fā),途經(jīng)二站、南甕河濕地(嫩江源)、呼瑪縣、十八站、北紅村、北極村,最后抵達黑龍江源頭洛古河(三十二站)。
冰城馨子稱此次行動為“不一樣的感受”,既欣賞了北國風光,又體驗了古道文化。東北網(wǎng)在報道這次活動時稱:“古驛路文化探尋之旅自駕線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底蘊,在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上都賦予了它極大的優(yōu)勢?!?/p>
我們此次行走的是興安鎮(zhèn)到老金溝這一段,行程約200公里,按照當年驛站的編號,應(yīng)當是二十五站至三十一站。這段路又稱邊防公路,由于尚未開發(fā)為旅游線路,古道所經(jīng)之處生態(tài)原始,林木茂密,路邊長滿樟子松和落葉松,不時有松鼠等小動物跳躍而過。
在一處小溪邊停留,一大一小兩只梅花鹿闖入了我們的視野。它們豎著耳朵,直愣愣地瞪著我們,似乎在問:“你們來這兒干什么?”
5“興利實邊”牌匾。
6 老金溝上的一座木橋。
1 驛站的壁畫。
古道沿途,最壯觀的景色是黑龍江第一灣。在北紅村,我們沿著盤旋曲折的木棧道,爬上江邊的一座小山包,回頭望去,黑龍江如一條飄帶,逶迤而來,繞著一個無名小島回流急轉(zhuǎn),蜿蜒而去。江水、沙灘、綠樹、藍天、白云……依次相連,層層相疊。如果說,這是一幅巨型山水畫,毫無夸張之意。
武俠小說中,傳遞火急軍情的驛
差往往這樣出場:“驛馬飛馳而至,但見人影一晃,跳將下馬。大喝一聲:八百里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隨即便見煙塵滾滾,騎者已然離去。此時,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在當年的墨爾根—漠河古驛道上,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可見。
驛道每隔60里設(shè)一個驛站,如同現(xiàn)在的高速公路服務(wù)區(qū)。之所以這樣設(shè)置,道理來自“馬力”,也就是馬匹的耐力。一般情況下,驛站設(shè)站官1名,配站丁10人,馬20匹,牛30頭。驛站辟有若干房舍,供往來驛差、官員、將士休息,閑時也可為行旅提供食宿,相當于現(xiàn)在的政府招待所和兵站。
最初的站丁,多為“三藩”降將降卒,后又從布特哈和呼倫貝爾八旗中選派兵丁當差。站丁和家屬統(tǒng)稱站人。
在當年驛道經(jīng)過的地方,如今仍然可以發(fā)現(xiàn)站人的影子。有一次,我去杜爾伯特尋訪鐵路遺址,結(jié)識一位李姓司機。飯間,他告訴我,他是白族人。我有些不解,白族的聚居區(qū)在云南大理,黑龍江何來白族人?李師傅告訴我,他祖上在云南,曾為吳三桂部下,兵敗后到黑龍江做了站人。他曾隨父母到云南尋根,但因年代久遠,已接續(xù)不上。
時至今日,這些站人后代仍然保留著南方人的生活習慣。東北人喜歡吃血腸,《遠方的家——百山百川行》節(jié)目組到嫩江江畔一戶站人后代家里采訪,發(fā)現(xiàn)他們的血腸中摻有大米和芹菜,這顯然是受南方人喜歡吃米的影響。把主食和副食混合在一起,也便于站丁隨時起身上馬,相當于現(xiàn)在的快餐。我是東北人,對血腸不陌生,但在里面加入大米和蔬菜,還是第一次聽說。
站人做的漬油餅,是用新鮮的豬油和白糖和的面,這與南方人做面食喜歡放糖有關(guān)。疙瘩湯是東北特色,里面加入河魚和酸菜,讓人想起貴州的酸湯魚。
傳遞公文的站丁又稱驛差。遇公文到站,站官迅即派遣驛差傳遞。公文送到下一站,換馬換人;遇有緊急公文,到下站換馬不換人;遇有火急軍情,必須星夜疾馳,人馬都不換。有時日行800里,最后馬累死了,驛差只能連滾帶爬。
不難想象那些身負緊急軍情的驛差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策馬急馳的情形:夏天,烈日當頭,汗流浹背;冬天,風雪彌漫,須眉結(jié)冰。白天,一騎過處,塵沙飛揚;夜晚,火把引路,披星戴月。
站丁及家屬在荒蠻之地守護驛站,墾荒種地,生兒育女,久而久之,形成了村落。今天東北地區(qū)的城鎮(zhèn),追根溯源,很多都是當年的驛站。如今,這些驛站站舍已經(jīng)蹤跡難覓,這與過去東北搭建房屋主要使用泥土和木料有關(guān)。
2 嘉峪關(guān)出土的《驛使圖》。
3 今日漠河縣城。
4 沿途風光。
5 立于北極村的“北”字,米芾書寫。
古道,串起了歷史,也串起了文化。作為東北地區(qū)早期的外來移民,站丁及家屬多為漢族人,來自溫潤的江南。他們向當?shù)氐倪_斡爾、鄂溫克和鄂倫春人學(xué)習狩獵、編織、砍柴和燒炕,在苦寒之地求得生存。而隨著他們的到來,先進的農(nóng)耕技術(shù)也傳入了興安嶺林區(qū)和松嫩平原,南北文化在這里得以交匯融合。
TIPS
·黃金驛道全長700多公里,多數(shù)路段已改建為省道。路況較好,但沿途補給較遠,如果自駕,車子需加滿油,帶夠飲用水和食品。
·大興安嶺春有野花,夏有綠草,秋有紅葉,氣候適宜。冬季寒冷,雪大路滑,不建議出行。
·黑龍江邊的日出和日落景色非常美,不要錯過。
·嫩江建有墨爾根古道驛站博物館,對黃金驛道有全面和詳細介紹。
6 古城島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