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寧夏警官職業(yè)學院
公安院校是培養(yǎng)未來人民警察的專業(yè)院校,而警體教學也是公安院校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重點開設課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散打課程很受學生們的歡迎,但因多數同學訓練不到位,對武術散打基礎知識掌握較弱,使該項目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而學校的教資力量匱乏,使學生無法有效的進行散打技術的學習,導致教學質量低下,使警體教學脫離了公安工作從實戰(zhàn)出發(fā)的實際需求。
目前,公安院校并未將武術散打列為重點訓練科目,分析其原因在于對于武術散打而言,教學尚處于研究、試驗、漸漸滲透的階段。武術散打作為公安院校輔助性訓練項目,可有效提高學生從容應對危險、隨機應變的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而且還有助于強化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其體能與耐力。公安院校對于武術散打有了一個基礎性的了解,并漸漸重視這一項目的教學研究?;诖罅垦芯孔C實,公安院校武術散打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依然存在各種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世間萬物都處于不斷演變進化過程中,如果一直一成不變,那么必將會被社會淘汰[1]。公安院校是一個封閉的場所,與外界接觸機會不多,學校組織老師參加散打項目專業(yè)技術培訓或學術交流的機會太少,老師對武術散打技術的更新與變革也不了解,訓練理念更新不足,因此造成教學方式落后,無法跟上技術發(fā)展的步伐,從而影響學生對散打技術的學習,同時也阻礙了武術散打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公安學校武術散打專業(yè)師資力量匱乏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往往都是一些非散打專業(yè)的老師進行授課,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使學生對武術散打課程產生疲憊心理,久而久之對武術散打項目也越來越沒有興趣。另外,沒有相關的散打教材,老師教學方式沒有創(chuàng)新,學生對散打技術相對熟悉、對老師講課方式也大致了解,因此上課一旦成為一種“形式”,是必也會影響武術散打項目在公安院校的發(fā)展。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專業(yè)的訓練場館、器材設施是學生訓練不可或缺的硬件條件。因為不同的運動項目對訓練器材也會有不同的要求,武術散打作為對抗性的格斗項目,也是在訓練中最容易受傷的項目,讓學生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場地設施下訓練,也無形中會增加教師的教學壓力和學生心理負擔。自然也不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因為散打訓練和實戰(zhàn)過程中難免會用到一些身體的接觸和碰撞,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在訓練中受傷,并保證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就必須按照競賽規(guī)則去達到訓練場館的標準,并滿足訓練常用的基本器材。
新經濟常態(tài)下,公安工作形勢日益嚴峻,對于公安院校武術散打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公安院校武術散打教學應積極擯棄傳統、陳舊的教學理念及方法,立足于實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改革應從武術散打內容為切入點,對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提高教學成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使得學生真正掌握武術散打的技巧,實現高效教學,以此來滿足新形勢對警察人才的需求。
老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指明燈,老師教學的方式影響學生學習狀況。因此,老師要時刻關注武術散打在教學方式上的改變與技術的更新,緊跟時代步伐,滿足學生對武術散打知識的需求[2]。學校也要重視老師的培訓學習,提高老師自身武術散打知識儲備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當老師講述武術散打基礎知識時,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給學生一個豐富的課堂。對于學生來說,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并沒有學習的興趣,覺得根本沒有講述的必要,因此老師開闊的眼界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學生沒見過的方式進行講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扎實學生基本功,為今后武術散打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推動公安院校武術散打項目的快速發(fā)展。
警體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高低是提高學生訓練水平的根本保證。因此,如何加強警體教師的隊伍建設,提高警體教師的綜合素質及科研能力,是提高警務“實戰(zhàn)化”水平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想改變這種不良現象,首先應當加大對警體教師的培訓力度,采用請進來或走出去的辦法,通過專業(yè)的散打教練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或交流,全面提高教師的執(zhí)教水平及科研能力,從而保證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促進公安院校武術散打運動快速發(fā)展。
增加訓練器材和裝備的投入,充分發(fā)揮訓練場館的使用率。因為在散打訓練過程中,使教師產生教學壓力,使學生訓練產生的恐懼心理的大都是擔心受傷,只有保障學生訓練安全,才能減少訓練過程受傷幾率。另外,在武術散打訓練期間,教師應該合理的安排訓練計劃,嚴格遵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通過有效的安全保護措施進行合理的訓練,積極克服學生的恐懼心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訓練負荷,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學習武術散打的決心。
公安院校在武術散打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武術精神,強化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執(zhí)行任務時敢于面對,這是武術散打教學的根本所在。公安院校學生職業(yè)較為特殊,應積極培養(yǎng)應對挫折與困難的勇氣。武術精神可有效引導學生敢于直面困難與挑戰(zhàn),迎難而上。對于這一點,公安院校應繼續(xù)增加重視力度。
在武術散打教學中,公安院校應真正意識到,教學只是一種傳播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教學開展順利開展的關鍵。通過教學,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到武術散打的價值,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武術散打運動的重要意義,這便是強化學生身體素質、擴大武術散打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公安院校教學過程中贏高度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
武術散打運動高速發(fā)展,其規(guī)則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然而教材尚未改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新信息、新知識的掌握,制約了理論指導實踐的成效。對于一些尚未通過系統身體運動訓練及無武術基礎的學生而言,了解與掌握散打規(guī)則較為困難。同時,公安院校武術散打教學評價體系尚未完善,也未制定相對于的教學競賽激勵機制,難以有效激發(fā)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興趣。因此,接下來公安院校應積極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不得以一次考核成績或幾個技術動作來對學生進行評價,應全面考察學生散打綜合能力,并積極為學生留足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總而言之,無論是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更新教學理念,還是改善訓練設施環(huán)境增加訓練裝備投入,其目的都是為了推動公安院校武術散打項目的健康發(fā)展。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負起責任,努力提高自身武術散打專業(yè)綜合素質和科學化訓練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訓練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訓練的積極性,保證學生進行正常系統的訓練,進而達到提高公安院校武術散打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