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
在《我家那閨女》里,焦俊艷邀請《家有兒女》中飾演楊紫爸爸的高亞麟老師做客。
焦俊艷向高老師訴說自己的想法,自己不知道為什么要結婚。
高老師直言告訴她:“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p>
“父母在,比如說你今年30歲,你不會做(結婚),哪怕你60歲,也不會想,因為有一堵墻擋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為什么老人會喜歡催你,嘮嘮叨叨的?因為他們看到了死神,所以他們想完成那些沒完成的。”
什么是真正的成熟?
就是當你發(fā)現(xiàn)人生的戰(zhàn)場上,一輪機關槍掃盡后,那些曾經(jīng)擋在你面前、大廈一般存在的長輩,一個個倒下去時,你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硬著頭皮,這時你已然站在了隊列的第一排。
突然發(fā)覺時間飛快,這輩子匆匆就到頭了,真的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們到底還能陪父母多久?我想起一個故事,古代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每次犯錯,母親總是很嚴厲地教訓他,甚至打他。當他長大成人后,每次犯錯,母親還是會一樣中氣十足地教訓他。
直到有一次,母親教訓他時,他突然放聲大哭。
母親很驚訝,幾十年來打他從未哭過,為什么要哭?韓伯愈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感覺不到痛了,我想是母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我能陪伴母親的時間越來越短了?!?/p>
是啊,當大多數(shù)人明白這個道理時,父母已經(jīng)老了,甚至不在了。
就像63歲的費玉清,宣布退出娛樂圈時,引起一片嘩然。
但了解背后真相的人們,卻留下了久久一片沉默。
他在信里坦誠地訴說:“這么多年來,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卻也忽略了沿途的風景;當父母親都去世后,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的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
都說時代變了,年輕人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xiàn),北漂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態(tài)。
我們不回家的底氣,不是因為沒有家,恰恰是因為家一直在那兒,遠方的父母守候著它。
但是,有沒有認真想過,我們到底還能陪父母多久?
看過一本叫《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的書。
“假使你父母現(xiàn)在60歲,余下壽命是20年。你沒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shù),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時間大概是11小時。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處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馬薇薇曾在《奇葩說》里,一番話弄哭了在場所有人:“父母供你讀書,上大學,買房買車,幫你帶孩子,想過沒有,你們首付哪來的?想過沒有,你們月供怎么這么輕松?當你把爸媽送進養(yǎng)老院后,你的家里不會再有吵架,你的中晚年生活會很幸福,你會過上很平順的幾十年,周末去看看父母就行了。但當有一天他們不在了,你會怨恨自己一件事:我年輕的時候,為什么會因為一些瑣事就離開他了呢?”
我想,作為兒女,最大的懂事,應該是理解父母的懂事。
我們的父母可能不完美,但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為你做了多少事。
父母老了,你要開始像他們愛你一樣,去愛著他們了。
你不要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