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靜
摘? 要:近代以來,伴隨體育的推廣,以及國民競爭意識的覺醒,運動會日益興起和普及。到了民國時期國內(nèi)的運動體系逐漸成型,從全國運動會到各大區(qū)運動會,再到省運會、市、縣、區(qū)、鄉(xiāng)等,逐漸展開。運動會會歌,是伴隨運動會的興起而產(chǎn)生的體育歌曲,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中國運動會的普遍開展催生了運動會文化的繁榮,運動會為主題的書刊、電影、歌曲也廣泛被創(chuàng)作,其中特別是運動歌曲,得以大量創(chuàng)作并傳唱,豐富了運動會的文化內(nèi)容,為運動會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關(guān)鍵詞:民國? 運動會? 會歌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b)-0203-02
Abstract: Since modern times, with the promotion of sports and the awakening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 consciousness, sports gam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popular.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omestic sports system gradually took shape. From the National Games to the regional sports games, to the provincial sports games, cities, counties, districts, and townships, it gradually began. The sports meeting song is a sports song produced with the rise of the sports game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culture.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hinese Games gave birth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sports culture. The books, movies, and songs of the sports games were also widely created. In particular, sports songs have been created and sung in large numbers, which has enriched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the Games and created a strong atmosphe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mes.
Key Words: Republic of China; Games; A song
1? 近代中國的運動會興起的背景及體系
1.1 近代中國的運動會興起的背景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列強環(huán)伺,國家頹廢,民眾貧弱。在強國強種的思維下,有識之士開始重視并倡導體育,嚴復(fù)力推“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梁啟超則倡導“尚武精神”,認為“尚武者國民之元氣,國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賴以維持者也”。這些都為運動會的興起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支撐。近代以來,西方人陸續(xù)來到中國進行經(jīng)商、傳教、興辦學校等活動,他們的到來,推動了體育在中國的傳播與推廣,這也為近代中國的運動會的興起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另外,清末洋務(wù)派辦的一些新式學堂里,也往往都會開設(shè)體操課程,并聘請洋人教官,客觀來講也為運動會的興起奠定了基礎(chǔ)。
1.2 近代中國的國內(nèi)運動會體系
近代中國,運動會從無到有,逐漸推廣開,并形成了一個豐富的體系。從全國性的全國運動會到區(qū)域性的華北運動會、華中運動會等,再到各省、市、縣運動會,從學校運動會到校際間的運動會,從田徑運動會到足球運動會再到國術(shù)運動會等,各個層次、各個項目間的運動會普遍推廣開來。近代中國運動會的普遍開展催生了運動會文化的繁榮,運動會為主題的書刊、電影、歌曲也廣泛被創(chuàng)作。其中特別是運動歌曲,得以大量創(chuàng)作并傳唱,豐富了運動會的文化內(nèi)容,為運動會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2? 近代中國的運動會會歌及其意義
運動會會歌在民國時期的體育歌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近代以來,伴隨體育的傳播與推廣,運動會逐漸成為一種制度被確立下來,并形成了從國家到基層全方位的運動會層級體系。運動會會歌作為運動會的一部分,在運動會的開展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正如陳柏青在《運動會會歌專號序》中所說,“夫聲音之道,感人最深;其聲調(diào)之高下抑揚,每與剛強中和之氣相感召。軍有軍樂,戰(zhàn)有戰(zhàn)鼓,使戰(zhàn)士奮勇邁進,銳不可當;運動員奮勇競晉,打破紀錄,速率為了減少,高度為之增進,故每屆運動會有浩浩之歌詞,發(fā)為蕩蕩之氣概,蓋此故耳!習聞和雅之音,則高尚純潔之感情自然興起,而優(yōu)美之德性,遂陶冶于無形之中。良以運動會之歌詞,與各地人文民風,息息相關(guān),足以鼓舞其壯大之志向,活潑之興味,整齊之步調(diào),競技之道德,使之潛移默化,相映成輝”。運動會會歌的演唱通常會在運動會的開幕式上,當運動場上所有人齊聲唱響運動會會歌的時候,實際上營造了一種團結(jié)奮進的氛圍,這種氛圍一方面可以激勵運動員,另一方面對所有參與者也起到教化的功能。
民國時期的運動會會歌具有很強的文化性和感染力,創(chuàng)作者也多為文化名人,如1916年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舉辦運動會,藝術(shù)家姚華專門為運動會創(chuàng)作會歌。1928年胡適在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時,曾專門為該校運動會撰寫會歌。1937年廈門市舉行首屆市運動大會,弘一法師為運動會創(chuàng)作了歌詞并譜曲。1906年,浙江召開省城學校聯(lián)合運動會,文學家汪曼鋒先生為這次運動會譜寫了會歌,這就是中國最早的運動會會歌,該歌歌詞為,“溯我祖五麾六纛媲美花國奠金甌。國魂不復(fù),武德全休,文采競風流。青衫白袷綬帶輕裘,辜負了多少健兒身手,誤盡了多少英雄八彀。莽神州,只余古國僝僽。休一休,整頓全神,待扶起脂韋宇宙,醫(yī)我同仇,偕行偕行,浩氣摩空,健骨凌秋。碧草平鋪驊騮驟,風揚纛彰龍蛇走。千夫抉拾,萬人俯首,黽勉,遮莫夷猶。儲能效實,智勇兼修,競爭詎落他人后。秋高氣爽,鼓勇同仇,名譽轟傳萬人口。進兮哉,肅肅貔貅。壯矣哉,龍虎同云斗。聯(lián)合大同盟,自今伊始歲其有?!痹摃韪柙~文采飛揚、氣勢恢宏,極富感染力,作者反思了社會尚武精神的失落,表達了對強健、勇敢、熱愛競爭等觀念的崇尚。
民國時期影響范圍最大的運動會會歌,莫屬于《全國運動大會會歌》。在1933年舉行的民國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上,第一次有了大會會歌。該會歌由國民政府教育部與全國運動大會組委會以“能鼓勵國民體育發(fā)揮運動精神、明比賽意義為準則、詞以六十字至一百字為限”面向全國征集,最終中央政治學校劉清徐的歌詞入選,后加以修正及補充成為會歌歌詞。而譜曲則由教育部委托清華大學趙元任、中央大學唐學詠、中央軍校杜庭修依歌詞獨立譜曲,經(jīng)過審議和評價最終選定趙元任所作曲譜。具體為“大會皇皇,多士蹌蹌!誰奪得錦標來,便博得萬人獎。健兒們!善始善終,圖精圖強。大家向上!向上!向上!勝敗雖在一時,關(guān)鍵卻在平常。舉止堂堂,眉宇洋洋!勝了雖然可喜,敗也決不頹喪。健兒們!有勇有德,知禮知方,大家歡暢!歡暢!歡暢!發(fā)揚尚武精神,增進民族健康”。歌詞一方面?zhèn)鬟_了運動競賽所內(nèi)含的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發(fā)揚尚武精神、增進民族健康的期待,
運動會會歌歌詞往往具有一定的符號功能,以表達政治認同、地域特征、文化特點等,特別是各省、市舉行的運動會會歌。比如,1946年10月25日至10月31日臺灣省舉行的第一屆全省運動會,會歌由當時的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作詞,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團長蔡繼琨作曲,“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飄揚聲雷動。萬千健兒現(xiàn)身手,新臺灣的新英雄。洗雪東亞病夫,強國必先強種。鍛煉壯健的身體,這才是國家的主人翁”。歌詞很簡單,然而透露著濃重的中國概念,抗戰(zhàn)勝利后,臺灣回歸祖國,歌詞中用象征國家的國旗展現(xiàn)主權(quán)的政治歸屬,進而潛移默化中影響臺灣民眾的政治認同和國家認同。
參考文獻
[1] 呂達.中國近代課程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蘇竟存.中國近代學校體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陳晴.清末民初新式體育的傳入與嬗變[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 阿丁.我國最早的運動會會歌[J].體育文史,199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