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叔
謙讓久了,容易受委屈;懂事久了,容易被忽視。有些時候,你本沒必要好脾氣。
1/好脾氣,不代表沒脾氣
認識一個好脾氣的人,叫老田。
和誰都相處融洽,很少見他對人生過氣、發(fā)過怒。
但上個禮拜,他約朋友們來家里吃飯,卻鬧了一場不愉快。
那天由老田妻子掌勺做菜,忙碌了一早上。
席間,本來大家都交流的很和諧,都夸老田妻子做菜好吃,老田有口福了。
但突然有個聲音插出來:“哪里好吃了,味道那么淡?!?/p>
老田聽了有些不開心,但還是說:“哪道菜比較淡,讓我愛人去加點鹽回鍋一下?!?/p>
這個聲音又道:“別折騰了,就湊合吃吃吧,回鍋更難吃,家常小菜而已?!?/p>
這下子,場面尷尬了。
老田氣得拉下了臉,妻子的暗示也沒搭理,就站起來對他說:“不好意思,不合你的口味,我這里招待不了你什么,請你出去吧!”
這個人和老田也不是很熟,朋友的關系見過一兩次面,這次聚餐還是朋友一塊帶他過來的。
看見老田下了逐客令,他惱羞成怒,脫口而出:“誰稀罕吃這些!”
朋友夾在中間很是尷尬,為他解釋說是因為從小吃山珍海味慣了,可能不太習慣家常菜。
老田也沒有隨便遷怒于朋友,請他出了門后,問了朋友一句:“既然不習慣,為什么還答應要過來吃飯呢?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我為什么還要留他在我家?!?/p>
一時鬧得無言。
后來有人問老田,一向好脾氣的他怎么那天就發(fā)那么大的脾氣了呢?
老田說:“我不是好脾氣,只是隨和慣了,不輕易發(fā)脾氣。沒碰到我的底線,怎樣都沒事,做人還是要和氣一點,但一旦有人冒犯了我的家人,那就別怪我不客氣?!?/p>
我們經常以為,那些好脾氣的人怎樣欺侮都沒事,因為脾氣好,不計較,因為脾氣好,心眼大。
但總是有人忘了,老好人也會受傷,老實人也會難過。
一旦觸碰了別人的底線,總會引來劇烈的反彈。
脾氣誰都有,只是大多數的人,習慣了給他人多一點善意和包容,也越來越明白了,不讓糟糕的情緒影響身邊人是為人最基礎的修養(yǎng)。
人要有好脾氣,但不能沒脾氣。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沒脾氣的人,要么實力已經足夠強大到沒有人敢當面放肆,要么性格足夠懦弱到對誰都不敢反抗。
別做沒脾氣的人。
2/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發(fā)脾氣
知乎上有個話題:情商高的人都是怎么發(fā)脾氣的?
有個高贊回答說:脾氣是要發(fā)的,但要看怎么發(fā)。
如果你發(fā)了脾氣,吵了架,打了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且這并不是你本意,只是因為情緒失控而發(fā)脾氣,這那種脾氣就是情商低的表現。
但如果你發(fā)了脾氣,吵了架,打了人,卻并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反而讓對方開始尊重你,你的情緒變動也都在你的控制之內,那這種脾氣就是情商高的表現。
有人說,不管怎樣,發(fā)脾氣不都是沒有修養(yǎng)的行為嗎?
但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
有3個不等式我們得明白:發(fā)脾氣≠亂發(fā)脾氣,發(fā)脾氣≠無理取鬧,脾氣差≠會發(fā)脾氣。
你會發(fā)現,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發(fā)脾氣。
何炅老師在業(yè)內一向以好脾氣、好人緣著稱,但并不是說他從來沒有發(fā)過脾氣。
有一次錄節(jié)目,何炅就因為“發(fā)飆”而上了微博熱搜。
一場選秀類綜藝節(jié)目,有幾個選手因為對比賽結果不滿,選手之間就開始互相詆毀,其中一位小鮮肉甚至當眾撒潑,把別人的衣物一腳踢飛。
何炅勸停了很多次,他們都當耳邊風,后來直接丟下一句“你們太讓我失望了”就離開了。
事后何炅耐心解釋說:“我覺得他們在那里吵吵鬧鬧的樣子很不體面,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以解決問題為前提,而不是以發(fā)泄作為自己的唯一的選擇。”
那句“失望”就是何炅發(fā)脾氣的表現,他努力解決糾紛,但發(fā)現糾紛無法通過勸說解決的時候,就選擇用這種方式來讓那些選手知道輕重。
發(fā)脾氣并不是說一定需要有暴怒的面孔、猛烈的情緒、尖利的話語,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醫(yī)生派克曾經這樣說道:“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順遂,我們一定要學會生氣。我們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恰當地表達憤怒的情緒。有時候需要委婉,有時候需要直接,有時候需要心平氣和,有時候不妨火冒三丈,生氣一定要注意場合、時機和人物?!?/p>
發(fā)脾氣之前,先動動腦。
3/善待自己,從學會發(fā)脾氣開始
人都有脾氣,這世上也很難找到一個從不發(fā)脾氣的人。
有的人習慣了忍耐,逼著自己包容別人的糟糕脾氣,自己卻始終憋著一股氣,一點都不敢泄露。
但氣郁結在內心,傷心又傷身。不僅活得不痛快,身體也時常會出問題。
我們常說情緒管理,并不是要求我們對任何事都必須沒有情緒,嚴格克制自己,而是說管理好那些傷人傷己的情緒。
比如沮喪,可以有,但不要讓它的負能量放肆蔓延,進而影響身邊人;再比如憤怒,也可以有,但自顧自地宣泄不滿,就容易遷怒無辜的人。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經這樣說過:“我不是追求無情緒,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緒?!?/p>
控制憤怒,而不是完全消除憤怒,控制脾氣,而不是完全消除脾氣。
一怒之下踢石頭,只會痛著腳趾頭。乖乖做別人沒脾氣的提線木偶,也只會成為沒有靈魂的僵尸。
無論是在婚姻、家庭還是工作中,都要學會適當發(fā)脾氣,一味地寬容和體諒并不能讓生活和事業(yè)向上發(fā)展,人需要拿出自己的脾氣來,恰當地釋放,合理地宣泄。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要從學會發(fā)脾氣開始。
有四個小建議,可供參考:
1.“別拿生氣懲罰自己”這句話并不是絕對正確,有氣適當地發(fā)出來,總比憋在心里好,但你必須得自己承擔后果。
2.發(fā)脾氣也是一味緩解關系的良藥,有的人會把心里的不滿積攢很久,等到完全受不了的時候就爆發(fā),但殊不知這時,一段關系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3.如果不知道該如何對身邊親近的人發(fā)脾氣,可以嘗試說:我現在很生氣,短時間內不要靠近我。既讓對方明白你的態(tài)度,又不會過分傷到他。
4.就算發(fā)脾氣,也千萬不要大吼大叫說臟話,無論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沒素質、沒教養(yǎng)的表現。
就做一個,平常好脾氣、偶爾發(fā)脾氣的人,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傷害他人,活得自在舒坦,幸福人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