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步的不竭源泉,是一個民族最動人的精神底色。
曾幾何時,一股“國潮熱”悄然興起,逐漸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國內走向國際,“中國潮”逐漸成為一股世界潮流。
什么是中國潮?也許每個人對此都有不同的定義。在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王都富的眼中,中國潮是“文化自信”“千年古韻”,是“東方美學”……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推出的主題涵蓋了甲骨文和生肖這兩個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工銀生肖信用卡,受到了廣大青年人的熱捧,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潮”信用卡。
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是工商銀行首次跨界傳統(tǒng)民俗文化領域,跨越時空的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潮流結合起來的金融產品。
為什么要用信用卡這樣一個金融產品去表現“正當潮”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消費金融如何與傳統(tǒng)文化進行跨界融合呢?《中國報道》記者就此對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王都富進行了專訪。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將走向何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文化自信”,這是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后,中國極為重視的第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增強,中國制造、中國品牌也不斷崛起,受到全球各地人們的青睞。王都富表示:“中國工商銀行,目前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商業(yè)銀行,也是全球最大信用卡發(fā)卡行。我們有責任、有擔當去踐行文化自信,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所以,我們把2019年定為‘工銀信用卡文化自信年?!?/p>
王都富認為,我國的商業(yè)銀行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商業(yè)銀行發(fā)展道路,不能簡單照搬照抄,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才能讓商業(yè)銀行更有生命力,并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工銀生肖信用卡正是“工銀信用卡文化自信年”的主打產品。“甲骨文+生肖”的創(chuàng)意是如何誕生的呢,王都富向《中國報道》記者娓娓道來。
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團隊一直力圖用創(chuàng)新的理念,通過信用卡這個廣泛觸達海量用戶的金融介質,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機融入到信用卡這個具有視覺載體的金融產品上,讓信用卡不僅僅為人們提供金融服務,同時還成為了承載文化的有形傳播媒介,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的同時,還豐富著人們的精神訴求。
擺在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工作團隊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去挖掘一個與你我都息息相關、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文化符號。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團隊經過廣泛調研論證,找到了“生肖”這個主題。
生肖,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體系,是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民俗,而且每個人一出生,就有自己的生肖。而如何去表現生肖這個主題呢?王都富介紹說:“最初我們年輕的設計團隊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總覺得生肖這個主題充滿了‘父輩年代的氣息,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潮流文化里已經很少見到生肖這個主題。這既是挑戰(zhàn),又是責任,我們反而覺得更應該把生肖這個主題做得有文化、有內涵而又不失潮流感,讓生肖潮起來,就是讓傳統(tǒng)文化潮起來?!?/p>
在翻閱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后,工作團隊找到了一個思路:既然是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民俗,就要從文化的根源上去尋找,而甲骨文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也是一個絕佳的藝術載體,又能表意又能傳神,最終確定了“甲骨文+生肖”這樣的創(chuàng)意方向。
這款以傳統(tǒng)文化為內核、以現代設計手法展現的“金融+文化”跨界設計——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應運而生。
王都富介紹說,這次金融與文化的跨界合作,一方面可以通過信用卡卡面天然的“視覺載體”,將中華文化展現并廣泛傳播;另一方面,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又賦予了信用卡品牌內涵和文化價值,帶動信用卡業(yè)務的發(fā)展,二者相輔相成,渾然一體。
為了確保專業(yè)性,工作團隊與清華大學攜手,邀請清華大學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陳楠教授一同參與產品設計。歷經數月時間,打破新潮與傳統(tǒng)的邊際,以中國最早的漢字“甲骨文”和現代化生肖造型為基礎,通過幾何網格的構成與甲骨文圖形相呼應,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銘刻于卡面。
十二個生肖,都有專屬的卡面設計,比如今年的豬年生肖卡卡面正中是甲骨文的“豕”(shi)字,就是豬的意思,采用現代金屬質感的燙印工藝,卡基和卡面采用傳統(tǒng)中國紅,與底色形成“紅黑”搭配,兼具時尚潮流的特色。在每個生肖年,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都會推出一款有“大篆+甲骨文”印章的特別版,印章是中國書法、繪畫中密不可分的藝術樣式。這款產品工商銀行牡丹信用卡中心聯合民族支付品牌——中國銀聯共同發(fā)行,強強聯手共同打造。
在品牌傳播上,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利用中文的“諧音”,為每個生肖搭配了一條成語:數一數二、扭轉乾坤、虎虎生威、前途無量、八面玲瓏、慧心妙舌、馬到成功、神采飛揚、得天獨厚、靈機一動、智勇雙全、中流砥柱。
這樣一款兼具傳統(tǒng)文化內涵與現代潮流設計感的產品,推出市場后獲得了一致好評。
截至目前,生肖卡已實現發(fā)卡近150萬張,有近150萬人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生肖專屬文化名片,持卡人平均年齡30多歲,備受年輕人的喜愛。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潮流代表,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還順勢推出了專屬表情包,下載量喜人。
2018年4月的聯合國中文日,王左中右、英國報姐、球球的畫、思想聚焦等微博大號為生肖卡打Call。
2019年1月,豬年印章版生肖信用卡正式推出,相關圖文擁有“10萬+”的人氣。農歷春節(jié)期間,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聯合《人民日報》,在官方微博推出關于生肖民俗的動畫,微博推出36小時就實現了500萬的播放量;共同拍攝的微電影《窗花》,在人民日報官方微信推出圖文瞬間突破“10萬+”,視頻播放近300萬次;聯合制作了“當甲骨文遇上十二生肖”互動,春節(jié)初一到十五通過人民日報APP浮標曝光超過2.7億,超過300萬的點擊互動;同時,青年文摘、撿書博士、水木文摘、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社交賬號也紛紛加入傳播生肖卡的陣營,共同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而努力。
4月份,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榮獲素有“卡界奧斯卡”之稱的依蘭獎“2019最佳人氣金獎”,這是今年唯一一個獲得金獎的中國品牌。這個獎項由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代表們投票評選,采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設計的產品,獲得了國外專業(yè)人士的一致認可,“傳統(tǒng)文化+金融產品”的跨界合作,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讓全世界感受和認可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深刻展現了“文化自信”。
人民日報新媒體在510中國品牌日期間以“中國造、正當潮”為Slogan,打造“有間國潮館”線下快閃店,讓大眾親自去感受這70年來中國制造業(yè)、文化產業(yè)等取得的發(fā)展和一系列成就,又一次引發(fā)青年人的廣泛共鳴。
有間國潮館的“天工開物”展區(qū)中以沉浸式互動體驗為主,打造出光影變幻的場景,用手觸摸“星空”,便會浮現出一個個惟妙惟肖的甲骨文圖案。同時,你還可以戴上耳機,使自己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感受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科技帶來的美好體驗。這吸引無數人前來拍照打卡,這一展區(qū)也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館”。
這一完美的創(chuàng)意正是來自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十二生肖信用卡,去年工商銀行以傳統(tǒng)文化作為創(chuàng)造點,把甲骨文轉化為生肖圖案,打造出十二生肖甲骨文信用卡,向大眾傳播銘刻文化自信理念。這一理念和有間國潮館的理念十分契合,于是雙方便攜手打造這次體驗,讓商業(yè)消費和互動體驗完美結合。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步的不竭源泉,是一個民族最動人的精神底色。王都富表示,在新時代的中國,每個人、每個機構都能也都應當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堅定文化自信,中國造,正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