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嘯巖 楊春雷 王 琦 王二平 王 達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本工程區(qū)間礦山法隧道初期支護采用鋼拱架+噴射混凝土結構,防水層采用土工布緩沖層+1.5 mm厚EVA塑料防水板,二次襯砌混凝土厚度為60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抗?jié)B等級為P10、P12,隧道結構防水等級為二級。
礦山法地鐵隧道滲漏水可分為:(1)結構施工縫處的滲漏;(2)二襯混凝土裂縫引起的滲漏;(3)現(xiàn)澆混凝土振搗不密實引起的滲漏。滲漏形式分為點漏、線漏和面漏。
隧道二次襯砌的混凝土自防水是整個防水體系的最主要的屏障。由于混凝土原材料攪拌不均勻、混凝土供應不及時、澆筑時振搗不到位等,造成混凝土離析、形成冷縫、混凝土不密實等缺陷,從而引起滲漏水現(xiàn)象的發(fā)生。
EVA塑料防水板防水層也是隧道防水體系的一道重要防線。防水層施工完成經(jīng)驗收合格后,在鋼筋綁扎、焊接及封模施工時對鋪設好的防水板保護不到位,造成防水板被扎透、燒破,后續(xù)工作施工完成后很難及時被發(fā)現(xiàn),這也是造成隧道滲漏水的一項主要原因。
注漿管布置形式見圖1。
礦山法隧道二襯為現(xiàn)澆混凝土,為避免現(xiàn)澆混凝土與柔性防水層不能密貼,施作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時,需預埋硬質塑料螺紋管,待二襯結構施工完成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實施補充注漿,保證二次襯砌背后密實度。二襯背后注漿管底座應與EVA防水板熱熔滿焊。注漿導管采用硬質塑料螺紋管,注漿管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保證澆筑混凝土時注漿管不被壓扁,從而確保注漿管路的通暢。
背后注漿采用選用P.O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漿,水灰比1:1~0.8:1。注漿壓力不宜大于0.2 MPa,注漿速度不宜過快,宜控制在5~15 L/min范圍內。當水量及水壓力較大時,可先注射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待水量可控時,再換用普通水泥漿。注漿順序宜沿隧道線路自低向高方向進行,注漿施工過程中應時刻關注注漿速度及壓力的變化,當壓力達到0.2 MPa或者相鄰注漿孔有漿液溢出時,方可結束該孔注漿。
圖2 注漿施工工藝流程圖
(1)鉆孔并清理。鉆孔前應用油灰刀、鋼刷等工具將滲漏水部位及其周邊混凝土表面的灰土、浮渣等異物清理干凈。然后使用手持電鉆進行鉆孔,鉆頭采用直徑14 mm的麻花鉆,鉆孔時應傾斜鉆孔,鉆孔深度為20~30 cm,鉆孔完成后用吹風機或清水將孔內中的粉屑清理干凈。
(2)安裝注漿嘴。注漿嘴即注漿止水針頭,應采用金屬材料。注漿嘴頭部設有單向止?jié){閥,可防止?jié){液在高壓擠壓下倒流。安裝注漿嘴前應檢查注漿孔是否有異物,如有異物應及時清理,防止堵塞注漿嘴。
(3)封孔。注漿嘴安裝完成后應采用微膨脹快硬堵漏水泥對注漿孔周邊進行封堵,防止因漏氣達不到注漿效果。
(4)高壓灌漿。灌漿材料選用高滲透改性環(huán)氧樹脂灌漿料。根據(jù)現(xiàn)場滲漏水情況摻入適量的固化劑,現(xiàn)場注漿壓力控制在0.5 MPa以內。當壓力達到0.5 MPa或者周邊部位有灌漿料溢出時,表明該孔已注漿完成,方可進行下一個注漿孔的注漿,注漿過程應依次進行,不可跳做。
(5)封口檢查。高壓灌注完成且改性環(huán)氧樹脂灌漿料已初凝后,即可拔除注漿止水針頭,再用微膨脹快硬堵漏水泥將孔洞填補。
(6)砼表面修補。裂縫處理完成后,用砂紙打磨裂縫及其周圍混凝土表面,使其表面光潔、平滑,必要時可配合使用白水泥將表面進行處理,使混凝土表面顏色均勻、美觀。
(1)點漏的治理。點漏滲水量不大時,可直接進行注射改性環(huán)氧樹脂處理。若水量大,水壓高時,可先注射水性聚氨酯堵漏材料,然后再注射改性環(huán)氧樹脂灌漿料。
(2)大面積濕漬的治理。對于大面積滲水,需要先將表面處理干凈,然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防水砂漿進行抹面,檢查滲漏水情況。
若仍為大面積滲水,則按照面漏進行鉆孔注漿處理,注漿孔間距為200~250 mm,材料選用高滲透性改性環(huán)氧樹脂。
若為縫隙滲漏引起大面積濕漬時,則按照線漏進行處理。
(3)線漏的治理。①較小范圍的滲水濕漬,采用交叉鉆孔注漿方式進行堵漏。a.鉆孔距離裂縫保持在150~350 mm,然后沿裂縫方向兩側交叉鉆孔。鉆孔與裂縫斷面應成45~60°。b.鉆孔完成后按照施工工藝流程進行施工。c.注漿時應按照自下至上的順序依次交叉進行,禁止跳孔注漿施工。
②滲水量較大時,采用開槽-注漿-封槽方式進行堵漏。a.二襯混凝土沿裂縫走向使用手持微型切割機進行切槽,開槽尺寸為30 mm ×40 mm(深×寬),開槽長度應沿裂縫兩端各延長20 cm。b.開槽完成并將粉屑清理干凈后進行鉆孔注射高滲透改性環(huán)氧樹脂進行堵漏。c.注漿堵漏完成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防水砂漿進行封槽,并對表面進行修補。
(1)隧道防水工程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控制每一道工序,從而減少礦山法隧道滲漏水質量缺陷的發(fā)生。
(2)通過對礦山法隧道滲漏水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滲漏水缺陷的治理措施,供今后類似工程滲漏水的治理查閱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