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姑丈
爸爸早上上班,臨出門之前,媽媽說:“今晚早點回來,有驚喜給你!”說完,眨了一下眼睛。爸爸就笑了,就懂了。因為眨眼是他和媽媽之間的暗號。
媽媽對你也會使用這個暗號。比如她煮了你喜歡的番茄雞蛋面,然后故意問你:“猜猜今晚咱們吃什么?”說完,也眨了一下眼睛。你也笑了,也懂了。因為這是你和媽媽之間的暗號。
可是對有些小朋友,眨眼不是暗號,而是癖好。他們對每個人都眨,一眨就是好幾下;眼皮好像裝了馬達,每下都眨得很用力。第一次眨,你以為他想暗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你覺得他就是喜歡眨眼;第二十次第三十次,你才發(fā)現(xiàn)他原來不是喜歡,只是控制不了。
這樣對眼睛,很不好。
正常的眨眼,是人類的生理本能。剛出生的寶貝就會眨眼了,每分鐘大概兩次;長大次數(shù)變多,每分鐘大概十六七次。眨眼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眼中有一層淚膜,可以幫助眼球濕潤、視線清晰;只是淚膜沒有爸媽的手機膜那么耐用,在眼中保持三五秒,最多十來秒,就會破裂。裂了怎么辦?倒也不用像手機膜那樣重新買一張,只需要再眨一次眼睛,新淚膜就會重新涂勻整個眼球。
所以,你的眼球很早就習慣了和眼皮的分工:每過大約四秒五秒,感覺到開始干澀,請求眼皮眨一次;再過四秒五秒,又覺得干了,再請求一次。雙方你來我往,配合天衣無縫。
如果你偏要打亂它們的配合,不停地命令眼皮眨動呢?那就會像街上的紅綠燈,一直不斷地飛快地由紅轉綠、由綠轉紅,行人和車輛,最終肯定亂成一鍋粥。
糟了!聽媽媽說,我已經(jīng)習慣了總是眨眼,有沒有辦法改正呢?
別擔心,辦法多的是——
首先,你要減少看電視、看手機、打游戲的時間。這些都會讓你的視覺過度疲勞,因為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的屏幕,發(fā)出的都是讓人不舒服的藍光,會害得你的眼睛補償性地不停眨眼。
然后,你不能總待在家里,要多出門、多跑動,多看看綠色的植物,多眺望藍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朵,這些都能讓你的眼睛更放松。
下雨出不了門,一樣有辦法:你先將兩只小手很快很快地對搓,搓到掌心發(fā)熱,接著馬上捂住眼睛,讓掌心的熱量慢慢地滲透……發(fā)現(xiàn)沒有?剛才明明控制不住、不停想要眨動的眼皮,竟然神奇地安靜了下來。
試試上面這些辦法,很快你就能改掉總是眨眼的習慣啦。到那一天,記得跟爸爸媽媽說:“今晚早點回來,有驚喜給你們!”
什么?說完還要不要再眨一下眼睛?隨便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