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甜/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幸田露伴(1867—1947),本名成行,號蝸牛庵,是跨越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的小說家、隨筆家、考證家。幸田露伴與尾崎紅葉、坪內逍遙、森鷗外并稱為“紅露逍鷗”,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作家。
本文擬先從露伴生活的時代背景及露伴本身的性格特征的角度來分析其文學中的“獨行俠”形象的產(chǎn)生原因,并以《風流佛》、《一口劍》、《五重塔》三部作品為例,來具體分析其文學中的“獨行俠”形象。
1868年的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脫亞入歐”的道路,是日本“文明開化”的開端。日本文學經(jīng)過江戶幕府近三百年崇尚漢文學的歷史,亦迎來了西化時代。日本開始導入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文學,試圖改良本國傳統(tǒng)的文學。明治六年,森有禮、福澤諭吉等人創(chuàng)辦了“明六社”,發(fā)行了《明六雜志》,介紹西洋的新思想和新知識。此外,介紹西洋政治及風俗習慣的翻譯文學開始流行。當時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青年人對政治和實學尤為關注,政治小說也受到追捧。
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明治前期西洋文學受到日本人的推崇。但當國民都在強調西洋文學的時候,深受傳統(tǒng)文學影響的露伴卻極為重視古典文學,他也成為其后的“擬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露伴出生在一個深受西洋文化影響的家庭。但是縱觀露伴的一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比起家人熱衷的西洋文化,露伴更熱衷漢文學,他的涉獵面很廣,如儒、釋、道方面的書籍等,他就像一個“獨行俠”,沉浸在自己的文學世界。
同時代的尾崎紅葉創(chuàng)辦了硯友社,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文學上的朋友。但是,露伴在大多時候都是一個人的,比起加入文學團體,他更喜歡擁有個人的創(chuàng)作空間。正如他的名字,露伴,“以露為伴”,他如同一頭孤獨的狼,獨自行走于文學的世界。
露伴本身就是一位“獨行俠”,故而當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過度歐化產(chǎn)生不滿時,當文人都在描寫迷戀歐洲的日本人時,露伴卻反其道行之,他的作品中出現(xiàn)了一群技藝高超的舊手藝人。他們是時代的“獨行俠”,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卻又熠熠生輝。
《風流佛》是一部構思嚴謹、充滿神秘色彩及理想主義的作品。小說的主人公珠運是個手藝高超的雕刻師。他在旅途中遇到了賣花姑娘阿辰,兩人經(jīng)過磨難,終于要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新娘阿辰卻在婚禮前夕被親生父親尋回。兩人的婚事就此破滅。出于對阿辰的思念,珠運開始以阿辰為原型進行雕刻。小說的最后,雕像動了,小說到此戛然而止。
針對男主人公珠運,露伴在小說的開頭是這樣描述的:“話說,珠運雕刻的手藝很高,他把三尊、四天王、十二童子、十六羅漢,甚至五百羅漢都記在心里,并能用小柴刀雕刻出來”。①珠運有志于雕刻,他曾發(fā)過誓一定要專心致志地修煉。此外,文中提到:“他既不同那些喝得臉色賽過林間紅葉的醉醺醺的人為伍,也不同那些吃著墊了海帶的湯豆腐,邊隔著玻璃賞雪的游手好閑之徒結伙。對島原祇園的艷色更是斜眼也不瞟一下”。②盡管世人都說這世間再也沒有飛彈時期的巧匠了,但我們可以看出珠運是一個專注雕刻的“獨行俠”,他不理世人的看法,堅信通過努力,自己的技藝就能提升。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出師了。但他沒有安于現(xiàn)狀,留在家鄉(xiāng)做一位雕刻師,而是踏上旅途,希冀通過旅途的見聞來提升自己的手藝。當時世上已經(jīng)有火車了,但是為了修業(yè),他卻選擇步行。旅途是艱苦的,盡管他早已習慣貧苦,但是連在睡夢中,他都感到孤寂。盡管如此,他仍不斷鞭策自己,獨自行走在修行的旅途中。
《一口劍》是圍繞刀匠正藏展開的。正藏因與阿蘭相愛,被父親逐出家門。兩人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山村,過著貧苦的生活。一次酒醉后,正藏吹噓自己的手藝十分高超。這話傳到了王爺?shù)亩?,王爺給了正藏五十兩銀子,希望他在120天內鍛造出一把絕世寶劍。正藏哭著向阿蘭坦白自己只是在吹牛。阿蘭哄騙正藏喝了很多酒,將五十兩銀子偷走了。酒醒后,正藏十分傷心,兩度欲自殺,都被人救下。正藏終于幡然醒悟,最終成功鍛造出一把絕世寶劍。
提到《一口劍》,大多數(shù)人都會談到文章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理想主義,而對主人公正藏的解讀卻不多。明治時代,日本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日本青年大多都抱有出世的念頭,很多人為了出世不惜放棄愛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森鷗外的《舞姬》?!段杓А返闹魅斯S太郎可以說是明治初期受到近代西方自由、民主意識影響的代表性青年。但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豐太郎最終放棄了愛情。誠然,豐太郎的選擇,也是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但正藏卻與大多數(shù)人不同,他在愛情和仕途面前選擇了前者。
當被妻子背叛后,正藏絕望到自殺。但當他接下王爺?shù)奈小T造一把絕世寶劍,他便全身心投入其中。當120日期限到了,使者來取刀的時候,他說道:“要我在我不中意的刀上,鏨上我的刀銘,我還不如剖腹而死”。盡管使者進行了種種說服,可他就是不肯應承。他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獨行俠”,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侍觳回摽嘈娜?,三年后,他終于成功鍛造出一把絕世寶劍。
《五重塔》的主人公十兵衛(wèi)是一位技能出眾、處世不善的木匠。十兵衛(wèi)的師傅源太受江戶感應寺邀請,獲得了建立五重塔的工作。十兵衛(wèi)認為這是百年難遇的工程,懇求住持將這項工作交給自己。知道這件事后,源太二人主動提出讓十兵衛(wèi)做自己的副手,兩人合作建塔的建議,十兵衛(wèi)卻不同意。源太又提出自己為副,十兵衛(wèi)為主的建議,但還是遭到了十兵衛(wèi)的拒絕。最后,源太將建塔的工作全部讓給了十兵衛(wèi)。“落成典禮”的前一天,不幸遭遇大暴風,整個江戶都遭受了巨大的災害,十兵衛(wèi)建造的五重塔卻巍然不動。
文中的十兵衛(wèi),在源太的弟子的眼中就是忘恩負義之徒,不僅搶了師傅的工程,還辜負了師傅的一片好心。但十兵衛(wèi)接下這個工程是因為他珍惜這個百年難遇的工程,他相信自己的技藝足以建造出令人稱贊的五重塔。因為他??吹绞炙嚥桓叩娜诵藿▽m殿、承包宮殿,花了很多錢,卻沒有建出好的建筑物。他不想浪費這個好工程。至于十兵衛(wèi)拒絕合作建塔的理由,文中是這樣描述的:我十兵衛(wèi)干活也使喚人,可不愿旁人出主意。我也給旁人打下手,但絕不多嘴多舌。不論是柱子的構造還是椽木的配置,凡是我分內的活兒都得照我的主意去做,絲毫也不能聽人擺布,好壞我自家承擔。③由此可見,十兵衛(wèi)有自己的原則。他替人干活時從不發(fā)表意見,但輪到自己的工程,他也不希望他人發(fā)表意見。十兵衛(wèi)對建筑是有自己的堅持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堅持,當源太要把熟識的大商號、畫好的圖紙及優(yōu)秀的匠人介紹給十兵衛(wèi)時,十兵衛(wèi)再次拒絕了。因為他想憑借自己的能力來建塔,而非依賴他人。十兵衛(wèi)的一系列舉動,在世人看來都是不可理喻的。但他從未妥協(xié),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建塔,最終也取得了成功。
明治時代,日本強調歐化,企圖通過學習西洋技術來發(fā)展國家的經(jīng)濟。在此時代背景之下,露伴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獨行俠”形象。這些人物都異于同時代的其他人,他們看似格格不入,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在《風流佛》中的珠運、《五重塔》中的十兵衛(wèi)、《一口劍》中的正藏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的無窮潛力及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文章結尾處,露伴都給了他們圓滿的結局,這也為小說增添了一抹浪漫主義色彩。
注釋:
①文潔若.日本文學叢書風流佛[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②同上。
③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