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球君
波德萊爾曾寫道:自然是座神殿,里面有活的柱子。借用一下他的話,凝結著知識和藝術的城市建筑也是一座座神殿。
十幾年前我還在大學讀書時,正值國家大劇院新建,這座由法國設計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水上大鳥蛋”引起了媒體的巨大爭議,批評“丑”的居多。做學生時因為口袋里的錢少得可憐,也很少有膽量湊近“鳥蛋”仔細觀察。今年突然對歌劇和古典音樂產(chǎn)生興趣,于是就盡量挑便宜的票去“湊熱鬧”。
第一次走到國家大劇院的附近,發(fā)現(xiàn)水面附近悠閑遛彎的人實在不少,人人臉上透著祥和。再往地下入口走,進門之后抬頭,才看到薄如紙頁的水面就在每個人頭頂,流水潺潺,十分美妙。此時,我忽然回憶起曾經(jīng)看過的一幅大劇院的攝影作品:窗格與天空融為一體,如同一個巨大的可以看到天穹的飛機場,不禁讓人想到湯姆·漢克斯在《幸福終點站》中那段困在機場中生活的絕妙表演。
當我走近那些巨大的窗格時,窗外湊巧投射過來金黃色的夕陽,使得記憶中的場景不僅再度重現(xiàn),而且更加美麗。大廳里恰好有弦樂四重奏表演,仙樂繞梁,明麗的音色仿佛與窗外的夕陽融為一體?;叵胝麄€建筑給人的感受,大廳內(nèi)部因為空間極大,所以并不覺得逼仄,反而如同在廣場上行走般自然,整個建筑也仿佛會呼吸那樣自然和諧,像在與人對話。
我忽然意識到,如果不去體驗就這樣說“丑”,這樣人云亦云地去判斷,是有多么簡單粗暴。
不由得想起住處附近的另一座建筑——北京天文館。她是小時候我總要纏著父母帶我去的地方,不知為何就喜歡那前蘇聯(lián)式天象館質(zhì)樸的傳統(tǒng)穹頂。后來老館旁邊建了新館,年紀尚小的我實在是看不懂那種新風格。但當現(xiàn)在的我,每一次步行穿過住所附近位于天文館新館背面那條小街,凝視那個在夜晚有彩色光線投射的、玻璃“蟲洞”的時候,忽然感受到了這座建筑無窮的吸引力,也體會到了設計者的良苦用心。不同時期的宇宙觀在同一片土地上交匯,魔幻而美好。
在城市里旅行,目的地不一定在遠方。不一定要看海浪、沙灘、椰林、斜陽……只要樂意帶著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探險,在家門口找找或許更有驚喜?,F(xiàn)代人的毛病就是“只看大圖”,終究容易陷入宏觀的觀察,對一些知識和現(xiàn)象仿佛知其然,卻又不知所以然,陷入淺薄重復的怪圈。如同朋友圈充斥的“拍照式旅行”,和網(wǎng)紅錐子臉一樣,乍看精美,久而久之一定惹人生厭。
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矯飾的生活,那么可以干脆耐下性子、放下面子,先慢慢用雙眼觀察身邊的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連身邊這座干燥少雨的北方城市中,也藏著我們曾經(jīng)熟視無睹的建筑,處處凝結著寶藏與心血。